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传承木作技艺一锤一凿  凝聚匠心(为梦想奔跑)

景点排名 2025年05月14日 21:50 1 admin

千百年来,木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东下营村,坐落着一家木作博物馆——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推开古朴的院门,木香扑鼻。徜徉其间,上万件木作老物件琳琅满目,把人们带进一个古老而精美的木作世界。手锯、推刨、锉刀……展厅里,一件件传统木工工具分门别类摆放,诉说着代代传承的木作技艺。

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传承木作技艺一锤一凿  凝聚匠心(为梦想奔跑)

“五六岁时,我就拿着凿子用边角料做东西玩。”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说,他家三代都是木工,小时候,看到墨线一弹、听到拉锯声起,就意味着谁家要盖新房、添物件了。

在年幼的王文旺看来,木工是一个既辛苦又枯燥的营生。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逐渐爱上了木匠活。学手艺并不容易,“练习刨花,手上的水泡起了破、破了起,直到磨出厚厚的茧”。

在北京学艺时,一有时间,王文旺便跑到北京各大古迹,把见到的木作临摹在画纸上。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王文旺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木作技艺。后来,他先后参与了丰台区药王庙、宛平城和故宫建筑的修复工作。

当传统手艺遇到发达的机械工艺,木匠还有用武之地吗?王文旺有自己的思考:“设计上的创造力、一锤一凿中的精益求精、作品熔铸的匠人精神,这些都是机器做不出来的,这就是匠心所在。”

从村里的木工,到城里的学徒,再到从事古家具交易工作,王文旺在外闯荡多年。一次回乡,看到老屋换成钢铁筋骨,木工行当日渐凋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用自己的手艺,让濒临消亡的木作拥有更长的生命。要不,办个木作博物馆?”

“不收金石字画,不收珍瓷美玉,我的博物馆只收老祖宗留下的,和衣食住行、民俗息息相关的木作。”王文旺说。

历时二十载,10万余件藏品,王文旺从天南海北把它们“请”到了一起。2017年,木作博物馆开馆。2023年10月,密云分馆开馆。

在文旺阁木作博物馆展厅,从古代木匠展到二十四节气与农具展,从三百六十行展到古代建筑展……10多个系列主题展,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中国的市井烟火中。

走出展厅,“叮叮当当”声从隔壁传来。循声过去,只见一群七八岁的少年神情专注,正在组装木拱桥。

“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王文旺说,“我们不仅做展览,还专门设置了互动室、木工坊和手工教室,可以让游客特别是孩子们动手实践。”

从简易木桥、鲁班锁、榫卯板凳,到搭建复杂精巧的故宫模型……这些年,王文旺开发设计了上百项劳动技能课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互动体验。“每年接待的研学学生,有五六万人次。”王文旺说。

博物馆也要走出去。“中轴线小工匠”活动吸引了20多所学校数千名学生参加;连续举办两届的“运河小工匠”活动;多次与首都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等合作办展……

一路走来,尽管办馆艰辛,王文旺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要让更多人了解木作里传承的文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4日 12 版)(李建广)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