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01日 04:50 1 cc

看文物、拍文物、听讲解……这是不是你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近年来,文博戏剧的兴起,让许多游客打破了对博物馆的“刻板印象”,文博空间看戏剧,给博物馆之旅增添了别样的趣味。

今天一起走进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在这里,博物馆也是舞台,观众也可以是演员。

与专业剧场演出不同,在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院子里站满了观众,导览剧《宣南往士》正在精彩上演。自2023年首场演出后,《宣南往士》已经演出了185场,到场观众超过5万人。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观众 王玲玲:所有的演员一看就太专业了,包括宣南所有的历史真的是非常好。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观众 金慧:今天是三刷,每次都觉得这个剧都有新的改变,每次都有不同,观众的互动越来越多。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宣南往士》的演出改变了过去博物馆简单展陈的理念,而是围绕游客的感受和体验出发,设置多种演出形式与互动方式,从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博物馆展陈文物的历史和特点。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 张华:所有的剧目都是围绕着展览的核心来和展陈的内容来做的创作,把每一个展厅的内容请到户外来,用比较生动、接地气的语言,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宣南往士》以长椿寺古建筑群为舞台,巧妙利用门厅、戏台甚至台阶、树墩等实景,让观众跟随主角“石额公”和“弘生”的视角,步入光绪年间的京城往事,一个个名士的故事逐渐打开,加上地道的台词、考究的妆容,让观众在移步换景中亲历历史。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在《宣南往士》中,不仅能看到群口相声、话剧等表演形式,剧中还融入了京剧的元素。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索明芳:当我了解到这个剧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形式非常吸引人。在这儿,如果能再给大家介绍介绍京剧,我就觉得就特别有意义。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整场演出时长一个多小时。角色也从最早的二十多个,发展到了如今的四十多个,其中大多数是非专业演员。而因为这部剧成立的文保剧社,会员也已经达到1000多人,有的成了志愿者,有的成了编剧,还有的成了演员。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文保剧社会员 刘家川:各种各样角色都演过,在博物馆演它的感受是很特别的。从书面上学习东西,和真实走一圈博物馆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宣南往士》导演、演员 袁子航:展陈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一共说了整个宣南地区大概300位士人。他的史料,他作过什么贡献,他有什么故事去挖掘,唤醒了这个人物搬到宣南的舞台上。

巧妙衔接 构建新型观演模式

在北京西城区的另一处博物馆——李大钊故居,专业京剧演员的加入,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小小的四合院经常是挤得满满当当,戏剧活化了博物馆的展陈空间,博物馆帮助戏剧延伸了舞台。

观众 王小康:看到京剧很让我震撼,通过京剧跟红色文化的结合,确实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更有代入感。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李大钊故居馆长 李帆:《曙光》是我们今年推出的,据统计应该已经演出了16场,接待了约5000名观众。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博物馆+戏剧”作为传统展览的补充形式而诞生,如今已发展成为文旅融合领域的重要创新方向。演出结束后,观众还可以与演员互动讨论,增加了观演的社交属性,戏剧活化了博物馆的展陈空间,博物馆帮助戏剧延伸了舞台。

打破展陈边界!博物馆变身沉浸剧场 观众化身演员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教授 陈珂:首先是自由、开放的维度,观众和演员在互动,观众一边看展览,一边与演员互动,跟着演员的节奏,很投入。这是观众自主决定的沉浸,而不是被他人强拉进来的沉浸。今后可能还会有一些AI、科技加持,这个形态可以非常好地扩张到这种空间中去。

(总台记者 罗子瑛 陈宝善)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