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15日 04:53 2 cc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六六鳞

编辑 | 六六鳞

《——【·前言·】——》

尼泊尔的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不是为了修行,而是因为“脏”。她们被赶出家门,睡牛棚、住石屋,甚至被蛇咬死、被火熏死。法律早已禁止这种做法,但茅棚还在,规矩没变。这个国家的月经,不只是流血,更在流泪。今天讲的,不是异域风俗,而是一个文明还没点亮的角落。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血不能见天,女的得滚出去

在尼泊尔,月经不是生理现象,而是“脏东西”。谁沾了,谁倒霉。血一流,女人得走。去哪?去棚里、去山上、去离家最远的地方。

这不是什么古代传说,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叫“Chhaupadi”。女人来月经那几天,不准碰水,不准煮饭,不准进庙。有的村子规定,不能碰男人,不能看太阳,甚至不能和牛共处一屋。牛都嫌弃,女人就更不配了。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从西部山村到南部平原,不管是哪种宗教、哪个种姓,规矩都差不多。政府早说这东西违法,可没人听。家里老人说这是祖宗的规矩,不守就倒霉。谁敢对祖宗顶嘴?媳妇不敢,姑娘不敢。

睡的地方,大多是没人用的牛棚。有些地方连牛棚都没有,就在田头搭个破茅屋,或者干脆躲进树林。晚上冷,没被褥;白天晒,没遮挡。夏天闷得要命,冬天冻得直哆嗦。

最怕蛇和狼。有一年,十几个村里就死了五个女孩,全是被蛇咬。没人敢进去救,“在月经期间动她,会倒大霉”。直到气味传出,村里人才知道人已经没了。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火灾也常有。牛棚点蜡烛取暖,睡着了就起火。隔离地点常远离村落,等人发现,已经来不及。有些人死的时候,全身被烧焦,脸都认不出来。

有些女人是自愿去的,是真的信这个规矩。信得虔诚,连水都不敢多喝,怕污染了村子。有的女孩才11岁,就被赶出去。没人教,也没人管。她们只能在夜里瑟缩,等血停了才被允许进家门。

卫生巾?很多人没见过。大多用旧布、树叶,甚至干草。这些东西根本挡不住血,还容易感染。有人得了子宫炎、盆腔炎,也没人当回事。说这是“活该”,谁叫月经来了。

到今天为止,西部山区仍有超过七成女性会经历“放逐”。不是偷偷,是公开,是被当作习俗传承。有些女人一辈子被赶了四五百次,月月一次,不落。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法律呢?有。2005年最高法院就说“Chhaupadi非法”。可判了也白判,没人执行。有人举报,村里长老一句“这是我们文化”,官员就退了。怕事、怕得罪、更怕触碰“传统”。

这种羞辱已经内化。被放逐不是耻辱,是“必须”。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是保护村庄的一种方式。人没死就好,死了就算“命不好”。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禁止令写在纸上,血还在流在地上

2017年,国会终于忍不了了。立法说,强迫女人住牛棚要判刑,最多三个月,还得罚款。听起来像样。可问题是——谁来查?谁敢查?谁愿意查?

那年之后,一些地方的警察开始拆棚。一边拆,一边和村民打架。有人拿棍子堵路,说政府这是“逼我们断香火”。村长骂警察是“文化叛徒”,警察转头走了。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一年后,法律正式生效。第一起起诉案也出来了。告的不是陌生人,而是亲爹。一个16岁女孩被赶进棚,天冷点蜡取暖,半夜被熏死。尸体被找到时,鼻孔全是黑灰。亲戚把她爸告上了法庭,说是“强迫致死”。

法院判了,可村里人全站在她爸那边。说女娃命短,不怪人。那个告状的亲戚也被孤立,连村口井水都不让打。后来搬走了,谁也不敢提这事。

不少国际组织开始关注,说这是一种“性别暴力”。有人拍纪录片,有人发报告,有人做公益广告。可这些东西,只在城里能看见。山里的广播还在放民间神话,说月经血能“污神庙、坏庄稼”。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教育推广确实有用,但慢。慢得像蚂蚁走。花了五年,才说服一个村取消放逐,结果第二年换了村长,一切打回原形。

新一代女性开始觉醒。有女孩在社交媒体发帖,说“我拒绝住棚”。有人为她点赞,有人骂她“脏”。这场争斗,从村口延伸到网络,从家中蔓延到课堂。没人愿意认输。

法律在纸上,现实在地上。每一滴血落地的声音,都在提醒:权力不是命令,而是选择。你可以立法,但不能代替一个社会学会尊重。

有人说,得等老一辈人走了,规矩才会变。可等得了吗?这不是代际传承,这是代代流血。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被洗脑的不只是男人

最讽刺的是,不光是男人信,女人也信。从祖母到母亲,再到刚来初潮的女孩,这个链条一环都没断过。你问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回答通常很干脆:“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不是没人质疑过。有姑娘上完大学回村,告诉妈妈自己不会住棚了。结果一句话没说完,锅盖就砸过来。家里人说,不守规矩的人,日子不会顺。谁要是坏了祖宗的规矩,全家都倒霉。

信仰已经变成了命运。这种文化不是靠法律撕掉的,而是靠一代代人从头活一次。很多女人宁愿忍着,也不愿跟整个村子翻脸。她们觉得,抗争带来的不是自由,是麻烦,是被排斥。

村里的长老多是男人,但真正“执行”这套规则的,是一群女人。她们看守着牛棚,检查谁没按时出去,谁偷偷回家洗澡。她们不是坏,而是深信不疑。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有些女孩子聪明,想了办法。有的人在月经期间谎称外出做工,其实偷偷在亲戚家过几天。还有人买了迷你帐篷,在家后院扎起,假装“隔离”。形式保留了,自己也好过点。

但更多的人没这条件,也没这胆子。只能忍,忍到血停为止。有些姑娘甚至开始“调整生理期”,不吃不喝,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身体伤害,没人统计,没人关心。

城市的女人在谈月经自由、卫生巾税、公厕平权。乡村的女人,还在讨论怎么躲狗、躲蛇、躲霜冻。中间隔着的,是一整个信息鸿沟,也是一个国家的两张脸。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学校能教科学,却不敢讲“Chhaupadi”三个字。怕被投诉,怕得罪家长。有的老师私下说,“讲了也白讲,回家照样住棚”。制度之外的东西,讲不通,管不了。

媒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聚焦一次,有热度、有曝光、有愤怒。可热度一过,棚子照旧,女人照赶,死的继续死。这个循环,早就成了新闻里的“陈词滥调”。

想要改变的人不是没有,只是太少。对抗整个传统的压力,光靠愤怒不够。有人说,得从宗教入手;也有人说,从教育开始。方向很多,出口却很远。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热血纸上谈,棚屋依旧寒

现实残酷,但讽刺从不缺席。尼泊尔在2015年颁布新宪法,强调男女平等。2017年立法,明文规定禁止Chhaupadi。纸面上的正义,无懈可击。

可到2025年,还是有人被烟熏死在茅屋。尸体搬出来,报纸登一页,评论区一阵愤怒。再过几天,又有下一个女孩进了牛棚。新闻也不追了,社会也看腻了。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有NGO试图用补贴换习俗。一个棚,换一口干净的水井;一个村,不赶女人,就多一座医疗站。效果有限。拿了水井,规矩照旧。医疗站人少得可怜,医生宁愿进城也不愿扎根乡里。

有人倡导“月经友好村庄”,立牌子、办讲座,拍成视频传到社交平台。村子红了,姑娘们还在偷偷住棚。镜头之外,是不敢公开的妥协和沉默。

最可怕的不是牛棚,而是内化羞辱。很多女孩从小就学会了闭嘴,学会了避开别人的眼神。她们怕被看见,也怕被遗忘。怕自己哪天上新闻,不是因为成功,而是因为死在棚里。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整个社会在进步,但总有一些角落没灯。那个角落里,月经不是健康信号,是惩罚通知。每个月一次,提醒你“不干净”“不配留下”。

城市人在刷剧、做SPA、打卡“生理期咖啡馆”,说女人要宠自己。可同一个国家,另一些女人正缩在茅屋里,蜷着腿,数着天数。

这不是文化多样性,也不是宗教差异,而是人命的分级处理。有的生命,被供在宣传海报上;有的生命,没人提、没人救、没人知。

尼泊尔的月经羞辱:在这个国家,女人每个月都要被放逐一次

“月经羞辱”不是一句口号,是一把年年磨的刀,割在女人身上,藏在传统壳下。拆一个棚容易,拆一个信仰难。法律写在纸上,尊严写在血里。

月经本来是生命的起点。可在这个国家,它成了放逐的起点。每一次放逐,都在问一句:我们到底还要流多少血,才能换一丝光?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