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4日 01:02 1 cc

1969年,一封"假电报"开启的千里归家路:我在戈壁与上海之间的成长蜕变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妈,我要回来了!"攥着姐姐发来的"母亲病危速回沪"电报,1969年春天,在新疆戈壁滩熬了7年的我,心跳得几乎要冲破胸腔。这个善意的谎言,是我逃离农场、奔向家乡上海的唯一希望。

那时的农场,"革委会"被多数派牢牢掌控,像我们这些上海知青组成的少数派,连挖红柳柴火都要被刁难。当恢复探亲的文件下达,我就知道,按正常流程申请,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咬咬牙,我给姐姐写了信,电报很快就来了。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揣着电报去找领导时,我的手心全是汗。没想到,领导竟批准了!消息一传开,同甘共苦的伙伴们都催我赶紧走,生怕夜长梦多。我顾不上收拾太多东西,简单换了身干净衣服,塞了点洗漱用品进书包,连去阿克苏的车有没有都没问,就匆匆踏上了归乡路。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从农场到公路,要穿过18公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这条路弯弯曲曲,满是坑洼和呛人的盐碱粉尘,除了零星的骆驼刺、芨芨草和红柳,看不到半点人烟。我一个人在这茫茫戈壁中走了四个多小时,心里直发怵。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下午三点多,终于走到了阿塔公路。又累又饿的我坐在路边啃着玉米馒头,正发愁怎么去阿克苏时,一辆卡车出现了!我拼命挥手,车居然停了下来!车上都是回家探亲的人,更让我惊喜的是,其中有两个来自上海南市区的女知青!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阿塔公路修在盐碱地上,卡车一跑起来,粉尘和碱灰尘就往车厢里灌,大家捂着手帕都挡不住。路面坑坑洼洼,车颠得人东倒西歪,但一想到是在回家的路上,再苦再累也能坚持。88公里的路,足足开了两个小时才到阿克苏。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到了阿克苏,我顾不上休息,就去运输公司排队买车票。幸运的是,顺利买到了三张去吐鲁番的车票。两个热心的女知青还帮我开好了住宿票。这一天的奔波,让我们都疲惫不堪,但想到即将开始的旅程,又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那时新疆的公路客车就是卡车加个帐篷,座位就是自己的行李。我帮两个女知青把棉花和特产搬上车,大家把棉花包拼在一起当座位。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车开在戈壁滩上,路面是用鹅卵石和粗砂压实的,多亏养路工人,比想象中平整。一路上,左边是山脉斜坡,右边是望不到头的戈壁。听说这里以前是大海,如今海底卵石裸露,别有一番苍凉之美。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下午三点,车到库车。这座古称龟兹的西域古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我们正好赶上巴扎(集市),街道两旁摆满了小吃、特产和手工艺品。小王和小刘买了不少东西,我也买了些葡萄干和杏干。在路边摊子上,我们吃了美味的抓饭和烤羊肉,那滋味,至今难忘。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继续赶路。途经库尔勒、和静县,走过盘山公路,穿越干沟,每一段路都充满挑战。公路旁的戈壁滩、连绵的山脉、陡峭的悬崖,构成了独特的西北风光。

终于到了吐鲁番。候车室里又小又挤,到处都是人。检完票,我们好不容易挤上火车。车厢里更是人满为患,汗臭味和烟草味混在一起,让人窒息。我们找到几个在宝鸡下车的旅客,站在他们旁边,把行李当座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火车一路向东,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在嘉峪关,我们看到了雄伟的长城;路过兰州,城市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到了天水,富饶的田园风光让人陶醉。每到一站,我都会下车买些吃的,两个女知青总是抢着付钱,这份情谊,让我倍感温暖。

在宝鸡,我们终于有了座位。看着窗外越来越熟悉的景色,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这一路上,虽然艰辛,但也充满了奇遇和感动。我从一个依赖家人的孩子,变成了能独自面对困难的大人。

知青赴疆七年后第一次回沪探亲之旅,看哭了

当火车缓缓驶入上海站,望着站台上熟悉的面孔,我的眼眶湿润了。这趟跨越千里的回家之旅,不仅是一次探亲,更是一场成长的蜕变。那些在戈壁滩上的孤独与坚持,旅途中的温暖与感动,都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