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赛里木湖景区“屎满为患”,游客们都就地解决,网友:都怪撒贝宁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4日 16:54 1 cc

在社交媒体深刻影响旅游选择的时代,公众人物的一句推荐往往能引发目的地的流量激增。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对赛里木湖的评价,便将这一湖泊推向公众视野,随之而来的旅游热潮与配套设施的矛盾,成为观察网红景点发展的典型案例。
撒贝宁探访赛里木湖期间,被问及如何向朋友推荐时,表情严肃起来,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赛里木湖都没有去过,白活了!” 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作为以诙谐风格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他的真诚推荐具有特殊的说服力。某视频平台数据显示,该片段发布后一周内,“赛里木湖” 相关搜索量上涨 380%,# 没去过赛里木湖算白活 #的话题阅读量突破 8 亿次。

赛里木湖景区“屎满为患”,游客们都就地解决,网友:都怪撒贝宁


赛里木湖本身的景观特质,为这场热潮提供了坚实基础。湖面像一块被打磨过的蓝宝石,透明度可达 12 米,岸边的草甸上开着黄紫相间的野花,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水中,形成天地共色的画面。由于它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抵达的地方,水汽在此凝结成湖,便有了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的美誉。当地旅游局的资料显示,湖区年平均气温仅 4.7℃,夏季的凉爽气候与纯净环境,让它成为避暑胜地。
随着天高气爽的旅游旺季到来,前往赛里木湖的游客数量急剧攀升。火车站的数据显示,途经景区的列车客流量同比增长 210%,机场新增多条直达航线,票源紧张时需提前两周预订。社交平台上,“赛里木湖搭子” 的相关帖子日均新增 5000 条,有人晒出打印好的徒步路线图,有人展示后备箱里的露营装备,字里行间满是期待。
流量狂欢背后,配套设施的短板逐渐暴露。多位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如厕难题:景区公共厕所内污物堆积,排泄物几乎漫至踏板,被网友戏称为 “草莓塔堆成了小山”。新疆本地网友拍摄的视频里,旱厕门口排队的队伍绕了三圈,烈日下的异味随风扩散,几位游客捂着口鼻快步走过,眉头拧成一团。

赛里木湖景区“屎满为患”,游客们都就地解决,网友:都怪撒贝宁


厕所资源的紧张不仅体现在卫生状况上。景区面积广阔,现有公厕间距多在 2 公里以上,且部分因维护临时关闭。一位从上海自驾而来的游客发帖说,下午三点在湖边遭遇内急,导航显示最近的厕所在 1.5 公里外,跑过去发现门锁着,公告写着 “上下水冻堵,暂停使用”。他最终躲进路边灌木丛解决,事后在帖子里苦笑:“一边是圣洁的湖水,一边是难掩的狼狈。”
这种无奈并非个例。某旅游论坛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表示在赛里木湖经历过 “如厕焦虑”,其中 15% 承认曾就地解决。有游客描述,傍晚的草甸上,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背着包走向僻静处,“大家心照不宣,眼神相遇时都带着尴尬”。一位摄影师拍下的画面在网上流传:夕阳下的湖岸线优美动人,镜头角落却有个蹲在石头后的身影,形成刺眼的对比。
针对这些问题,赛里木湖景区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解释,游客量激增远超预期,已紧急增设 20 座临时厕所。但湖区水资源稀缺,临时设施不具备冲水功能,需每日安排车辆运送清水、清理污物,高峰时段难免出现清运不及时的情况。“我们不允许游客野外如厕,” 工作人员语气无奈,“但真到紧急时刻,很难实时监管。” 对于遗留的排泄物,目前主要依靠自然降解与定期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赛里木湖景区“屎满为患”,游客们都就地解决,网友:都怪撒贝宁


网络上的讨论呈现出多元态度。有人将问题归咎于撒贝宁的推荐,认为 “一句话带火了景点,也带崩了体验”;有人调侃称 “景区该引进专业保洁团队,主打‘铲屎官’服务”;还有自驾游客分享经验:“备把小铲子,方便后埋进土里,既解急又护环境。” 本地网友则在评论区指路:“沿湖公路每隔三公里有移动卫生间,导航搜‘应急厕所’就能找到。”
初秋的赛里木湖依旧迎来大批游客。停车场里,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排成长龙,车顶架上的行李箱与湖边的经幡一同摇晃。几个年轻人举着 “求搭子” 的纸牌站在入口处,脸上的期待盖过了对传闻中如厕难题的担忧。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与天空的云朵相映成趣,风里传来游客的笑声,夹杂着隐约的抱怨,在这方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天地间飘荡。

赛里木湖景区“屎满为患”,游客们都就地解决,网友:都怪撒贝宁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