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5日 11:12 1 admin

邕宁区位于广西南部、广西南宁市东南部。邕宁区界线为东与南宁市青秀区的刘圩镇、南阳镇和横县的平朗乡、新福镇接壤,南与钦州市灵山县的新棠镇、太平镇和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为邻,西与南宁市良庆区的良庆镇、那马镇毗邻,北与南宁市青秀区(以邕江中线为界)长塘镇相望。城区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全区2023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明显县(市、区)、2023年度广西招商引资新引进强优企业成效明显县(市、区)等称号。辖区有南宁园博园、蒲津公园等5家4A级景区、南宁不孤湖景区、顶蛳山田园风光区等4家3A级景区。邕宁还是美食荟萃之地,街头巷尾都可品尝到生榨米粉、百济柠檬芝麻鸭、五色糯米饭、脆皮扣、那莲卷筒粉、铁锅芝麻饼等众多民间传统美食,舌尖上的邕宁让人流连忘返。#广西#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在唐虞年代(尧、舜帝,距今4350——4246年),邕宁为交趾边地。夏代(禹帝,距今5190年),隶属于荆州。商代(汤帝,距今3768年),隶属于西瓯(名骆越)。周代(武王,距今3119年),属百粤(又称百越,越通作粤)。秦朝(始皇帝,距今2231年),属桂林象郡。汉武帝(距今2125年)时分属交州玉林郡领方县和合浦县。到了晋朝才正式建县。

晋朝元帝大兴元年(318)正式建县,名为晋兴县。县治设于故城(今南宁市古城口)隶属于晋兴郡。南北朝之宋、齐、梁、陈沿袭。到了隋朝开皇十八年(598)改名为宣化县,改隶玉林郡。迨至唐朝高祖武德五年(622),又改隶邕州,宋代因之。元朝属于南宁路。明、清两代属于南宁府。民国二年六月(1913)、废南宁府,县名改为南宁,直属旧广西省府。民国四年(1915)六月,才改县名为邕宁,隶属于南宁道,列为甲等县。民国十年(1921)裁道,又直属旧广西省府。民国二十二年(1933),属于南宁区民团指挥部。后又设置南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又称广西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便改隶该署,以迄解放。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四日,邕宁宣告解放,二十四日在南宁市辣丁书院成立邕宁县人民政府。同时,原属邕宁的南宁市开始从邕宁划出,成为省辖市。县和市开始分家,邕宁隶属于南宁专区。

南宁市从邕宁划出之后,邕宁县府便于1950年元月,由南宁市迁至亭子旧县府遗址(今南宁糖纸厂内);11月,又从亭子迁至蒲庙;次年(1951)七、八月间,再迁往五塘;至1953年元月才由五塘迁回蒲庙。从此,落实在蒲庙镇里。邕宁原隶属于南宁专区,一直至1984年12月,才奉令改隶南宁市,成为市直辖县。2005年3月18日,邕宁县撤县设区,邕宁区正式成立。

行政区划

1950年6月,全县设置6区53乡,定中区为第一区,金城区为第二区,八尺区为第三区,三官区为第四区,迁龙区为第五区,坛洛区为第六区。各区所辖乡名称:

第一区(心圩)8乡:西乡塘、石埠、乔板、心圩、安吉、亭子、沙井、同兴。

第二区(四塘)9乡:三塘、四塘、五塘、七塘、八塘、九塘、长安、伶俐、剪刀。

第三区(蒲庙)8乡:蒲津、良庆、那马、那莲、刘圩、镇南、长塘、镇安。

第四区(大塘)10乡:大塘、那陈、太安、南州、南晓、雅王、台马、南间、南忠、那悟。

第五区(苏圩)8乡:苏良、吴村、洞天、辅正、卫正、镇宁、坛白、定良。

第六区(坛洛)10乡:六一、那龙、双定、金陵、富庶、杨美、大同、下楞、武康,东南。

1950年下半年,将6个区划为14个区。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1年春,由于将原三官区的大塘、南晓划归钦县,原坛洛区的坛洛、那龙先后划归同正、隆安县(同年10月划回邕宁),又将原灵山县第七区的新江、百济、那楼划归邕宁,全县行政区划又作调整,排次如下:一区驻蒲庙,二区驻四塘,三区驻八塘,四区驻伶俐,五区驻刘圩,六区驻那楼,七区驻新江,八区驻百济,九区驻那陈,十区驻苏圩,十一区驻那马,十二区驻吴圩,十三区驻老口,十四区驻心圩,十五区驻坛洛,十六区驻那龙。

1952年7月和1953年4月,原永淳县的中和、南阳(撤销永淳县时划入横县)先后划归邕宁后,全县增设两个区:十七区驻中和、十八区驻南阳。

1955年7月,大塘、南晓从钦州划归邕宁后,增设第十九区,区址在大塘圩。8月,全县区名改以区治驻地命名,即:蒲庙、五塘(区公所已从四塘迁至五塘)、八塘、伶俐、刘圩、那楼、新江、百济、那陈、苏圩、那马、吴圩、老口、心圩、坛洛、那龙、中和、南阳、大塘。同年10月25日将大塘区划分大塘、南晓区,至此,全县共设20个区。

1957年,将那马区改为良庆区,区治从那马迁至良庆。

1958年2月,撤区并乡,成立五塘、那楼、老口、吴圩、南阳、伶俐6个办事处;同月,又改为5个办事处,即蒲庙、那楼、五塘、吴圩、老口,并将全县244个小乡并为59个大乡。5月,改置后各办事处所辖乡及高级社(以下简称“社”)如下:蒲庙办事处,辖蒲庙(9社)、新江(11社)、良庆(9社)、那秀(16社)、那路(9社)、伶俐(10社)、良俸(19社)、平乐(7社)、长塘(8社)、那莲(18社)、那马(13社);五塘办事处,辖五塘(11社)、八塘(7社)、三塘(11社)、九塘(5社)、上王(8社)、四塘(6社)、七塘(9社)、枫木(6社);那楼办事处,辖那楼(14社)、汉林(10社)、南阳(22社)、刘圩(12社)、中山(11社)、红星(13社)、中和(12社)、河浪(10社)、百济(10社)、方村(11社)、镇龙(16社)、屯林(8社)、那里(6社);老口办事处,辖老口(16社)、沙井(6社)、下楞(12社)、金陵(9社)、杨美(14社),心圩(6社)、富庶(9社)、江西(11社)、那洪(5社)、那龙(16社)、安吉(6社)、坛洛(13社)、襄定(16社);吴圩办事处,辖吴圩(11社)、延安(7社)、大塘(15社)、台马(8社)、坛白(12社)、那齐(17社)、太安(11社)、雅王(9社)、苏圩(5社)、那陈(19社)、南州(11社)、慕村(8社)、下敏(12社)、南晓(9社)。同年8月,实现人民公社化,撤销办事处,全县成立24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9月,又将24个人民公社合并为14个。公社名称及辖区是:东方红人民公社,辖原刘圩、南阳乡;星火人民公社,辖原蒲庙、那秀、新江乡;双金龙人民公社,辖原那龙、金陵、双定乡;群英人民公社,辖原老口、杨美、江西乡;五星人民公社,辖原良庆、那马乡;友谊人民公社,辖原坛洛、下楞、富庶乡;城庄人民公社,辖原心圩、安吉、沙井、那洪乡;红旗人民公社,辖原五塘、七塘、八塘乡;卫星人民公社,辖原伶俐、长塘乡;红山人民公社,辖原那陈、下敏、大塘、太安、南晓乡;胜利人民公社,辖原中和、平天乡;跃进人民公社,辖原那楼、镇龙乡;东风人民公社,辖原苏圩、那齐、延安、慕村、坛白、吴圩乡;红星人民公社,辖原百济、红星乡。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9年1月,将城庄、群英、友谊、双金龙、东风5个人民公社及五星人民公社的文华大队、红旗人民公社三塘大队的三塘划归南宁市。

1960年7月,又将群英、友谊、双金龙、东风人民公社和佳棉农场、绿思园艺场划回邕宁县。

1962年夏,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将原来14个公社划为213个公社,调整后的公社相当于原来高级社的规模。

1965年4月,划出那陈人民公社的文林、六眼、那徐、濑岽大队和那陈大队东降村、那蒙大队华隆村,吴圩人民公社的新桥大队,那马人民公社的连山、一致大队,组建大王滩水上公社。

1968年11月20日大王滩水上公社撤销。至11月底全县设20个区,区下辖人民公社,各区名称及辖区:蒲庙区(17社,1970年新增从伶俐区划出的张村公社),良庆区(6社,1969年1月增设那黄社),那马区(5社,1970年新增一致、连山社),新江区(7社,1969年1月增设屯亮社),百济区(11社),那楼区(17社),中和区(7社,1969年1月新增从刘圩区划出的周六社),南阳区(7社),刘圩区(8社,1969年1月增设团黄、谭村、那床、那烈4社),伶俐区(19社),五塘区(20社,1970年撤销园林、定河2社),九塘区(9社),吴圩区(8社,1969年1月新增新桥社),苏圩区(17社,1969年将那坡、那蒙划归那陈,增设新德社),那陈区(9社,1969年1月新增那坡、那蒙2社,从大王滩划回的文林、六眼、那徐、濑岽4社),大塘区(13社),南晓区(9社,1969年1月增设派双、同里、那敏、团东4社),江西区(12社),坛洛区(18社,1969年1月撤销增朗,增设殊湖、丰平2社),那龙区(17社)。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0年1月,从蒲庙公社划出蒲庙街、莫村、公曹、那晚、那元、那美等村,成立蒲庙镇。10月,撤销和增设一些大队:南晓增设新民大队;良庆公社增设绿绕、那平大队;刘圩公社增设那度,三籁大队;百济公社增设华达、屯王大队;那楼公社增设屯寨、三江、那利、那他大队;那陈公社增设华群大队;新江公社增设力勒大队;吴圩公社撤销联平大队,增设平洞、平丹大队;苏圩公社撤销保伦大队,增设保卫、保城、保联、保安、方村、隆德、那盆大队;五塘公社增设坛皮、四六大队。

1982年8月2日,经国务院(82)国函154号文批复,将江西、坛洛、那龙3个人民公社划归南宁市管辖。12月恢复大王滩人民公社。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2年12月27日,据地名普查结果,更改了重名大队的名称,重新命名的有:蒲庙镇新乐大队改称永乐,蒲庙公社新安大队改称龙岗、和平大队改称梁村,苏圩公社方村大队改称镇宁、那盆大队改称敬德,那楼公社那马大队改称罗马。

1987年,五塘镇分设四塘乡,苏圩镇分设延安乡,那楼乡分设镇龙乡,伶俐乡分设长塘乡,撤销蒲庙乡并入蒲庙镇。

1990年,全县设置4个镇,18个乡,237个行政村(街),3个居委会。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0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延安、新江、长塘等3个乡改为镇建制,各乡改镇后原辖行政区域不变(桂政函[2000]129号)。

2005年3月18日,南宁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邕宁县,成立南宁市邕宁区等区。原邕宁县的蒲庙镇(不含莫村社区、和合村委上下洲坡)、新江镇、那楼镇、百济乡、中和乡、镇龙乡划归邕宁区管辖,邕宁区人民政府驻蒲庙镇(办公在原邕宁县政府大院);将原邕宁县的良庆镇、那马镇、那陈镇、大塘镇、南晓镇划归南宁市良庆区管辖;将原邕宁县的四塘镇、五塘镇、昆仑镇划归南宁市兴宁区管辖;将原邕宁县的长塘镇、伶俐镇、刘圩镇、南阳镇和蒲庙镇的莫村社区居委会及和合村委会的上下洲坡(8月12日)划归南宁市青秀区管辖;将原邕宁县的吴圩镇、苏圩镇、延安镇划归南宁市江南区管辖。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9年,邕宁区行政区辖蒲庙、新江、那楼3个镇和百济、中和2个乡。其中:蒲庙镇行政区划辖村(居)委会21个:红星、新兴、那元、蒲津社区居民委员会和龙岗、新生、良勇、广良、良信、和合、梁村、新新、孟莲、光和、那路、华康、联团、仁福、张村、洲同、公曹村民委员会(为村民自治的村);新江镇行政区划辖村(居)委会9个:新江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团阳、新乐、力勒、那云、屯亮、华联、那了、汉林村民委员会;百济乡行政区划辖村(居)委会14个:百济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红星、南华屯林、桥学、屯宁、新平、华灵、八联、屯王、屯茶、南粥、平派、华达村民委员会;那楼镇行政区划辖村(居)委会22个:那楼、镇龙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罗马、那盆、那头、屯六、那旺、屯了、中山、那务、坛墩、坛垌、那他、那丰、那良、屯良、河浪、华桂、那利、三江、那文、棠梨村民委员会;中和乡行政区划辖村(居)委会8个:中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和那例、新安、坛西、方村、那才、平天、周禄村民委员会。

2013年5月10日,百济乡撤乡建镇,原行政区域不变。

2014年,邕宁区行政区划辖蒲庙、新江、那楼、百济4个镇和中和1个乡。其中:蒲庙镇行政区划辖村(社区)21个,分别是红星、新兴、那元、蒲津4个社区和龙岗、新生、良勇、广良、良信、和合、梁村、新新、孟莲、光和、那路、华康、联团、仁福、张村、州同、公曹17个行政村;新江镇行政区划辖村(社区)9个,分别是新江社区和团阳、新乐、力勒、那云、屯亮、华联、那了、汉林8个行政村;那楼镇行政区划辖村(社区)22个,分别是那楼、镇龙2个社区和罗马、那盆、那头、屯六、那旺、屯了、中山、那务、坛墩、坛垌、那他、那丰、那良、屯良、河浪、华桂、那利、三江、那文、棠梨20个行政村;百济镇行政区划辖村(社区)14个,分别是百济社区和红星、南华、屯林、桥学、屯宁、新平、华灵、八联、屯王、屯茶、南弼、平派、华达13个行政村;中和乡行政区划辖村(社区)8个,分别是中和社区和那例、新安、坛西、方村、那才、平天、周禄7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1255平方千米。

广西邕宁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9年,中和乡撤乡建镇。 

2024年邕宁区辖5个镇:蒲庙镇、那楼镇、新江镇、百济镇、中和镇。共81个村(社区)。

目前邕宁区辖5个镇、81个村(社区),总面积123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1.12万人。邕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中壮族人口36.14万人,占总人口87.79%。

大美广西欢迎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