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外国人来到中国,有5个没想到,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7日 02:50 1 cc

一踏进中国,他们就愣了。空气清澈,街道干净,秩序井然,交通通畅,手机一刷走遍全国。这些场景,和他们来之前听说的那个“灰蒙蒙的中国”,压根搭不上边。

巴黎学生在北京买奶茶不排队,纽约小哥在广州凌晨走夜路不提心吊胆,德国游客在张家界刷手机扫码坐缆车,仿佛进了未来城市。

他们原以为来了“发展中”,结果脚下踩的是“高效中”。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这是真实的中国。这一趟,5个“没想到”,全在路上堵住了他们的嘴。

外国人来到中国,有5个没想到,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

蓝天白云不靠滤镜:外国游客的“第一眼冲击”

2024年1月,英国游客Alex从伦敦飞抵大兴,原计划是转机去香港参加朋友婚礼,临时决定利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留在北京“走两圈”。

他没有准备任何滤镜设备。因为他来之前,听得最多的是“雾霾重,别拍天空”。可结果,他手机刚举起来,机场上空的阳光刺得他直眯眼。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启动以来,入境免签游客半年累计达到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倍。这是国家移民管理局2024年中公布的数据,不带一句修饰。

外国人来到中国,有5个没想到,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

这波数据背后,是一群真实存在的人——包括Alex、Taz、Libby,还有更多看完“蜜雪夫妇”视频后,来了、看了、惊了的人。

英国博主Taz和Libby,从2023年底开始,三次来华,第一次去上海、第二次去北京、第三次干脆办理旅游签证,一路跑了成都、新疆、西安、重庆、张家界、广州、深圳

这一路,他们拍了云海、雪山、夜市、骑行和扫码。“每一次旅行,都刷新我们对中国的认识”,Taz在微博这样写道。

大兴机场设立的独立临时入境许可申请区域,流程简明,全程不到十分钟。Alex办完手续,坐上机场快轨,直奔天安门。

外国人来到中国,有5个没想到,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

几天后他发视频说,他在紫禁城看了三个小时琉璃瓦,在长城上爬到出汗,在公园看阿姨跳舞,还顺路买了几件国产雪糕。他说:“伦敦也有文化,可是没这么整洁。”

歪果仁研究协会YChina的高佑思,2024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郑州等城市,组织了18次“接外国游客”拍摄计划。他在机场“抓人”,记录下他们落地后第一时刻的表情——不是惊艳,是震惊。

他们说的“蓝天”,不仅是自然风景,也是中国环保系统十年巨变后的成果。北京的PM2.5浓度,比十年前下降超50%。城市绿化覆盖率全国平均超过42%。

法国游客在北京街头对着镜头喊:“我能看到1.5公里远的人影。”这不是夸张,这是对比。

阿姆斯特丹机场的天气播报是雾,中国的,是阳光。西方媒体说中国空气“看不清”,游客来了,看清了,也想明白了。

外国人来到中国,有5个没想到,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

蓝天、绿树、阳光,是第一印象,也是第一个没想到。下一站,他们感受到的,是夜晚的安稳和秩序的力量。

凌晨街头不提心:游客在中国的“安全再教育”

法国代表Quentin Agret形容中国街道“太干净”,美国代表Jorge Zepeda说“走在街头没有一点不适感”。他来自洛杉矶,对比是直接的——“你去过洛杉矶机场,就知道那儿有多脏多乱。”

在中国,凌晨12点后走在北京、广州、成都的街头,不担心被跟踪,也不用担心抢劫。这一点,超过95%的来华外国游客在访谈中主动提及。不是问出来的,是感受到的。

中国已是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国家之一

外国人来到中国,有5个没想到,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

玻利维亚学者彼得·拉雷亚在中国生活8年,走过城市,住过乡村。他在北京胡同散步,也在贵州小镇调研。他说:“我经历过多个国家,中国是最安全的一个。”

这些数据并不“新鲜”,只是从外国人口中说出来,更具可信度。“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他们在欧洲见惯了毒品、游民、枪击;在中国,他们见到了值班巡逻、楼道灯亮、外卖能深夜送达。

2024年初,巴基斯坦学生Muhammad Areeb到中国交流学习。来之前,他家人反复叮嘱:“你小心点,那边人多。”结果,他在成都的街头夜里十一点骑着共享单车回宾馆,觉得比白天还安全

他不是唯一一个被“安全感”教育的人。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中国治安”“中国夜路”成为热词,尤其是一些在华博主,把凌晨城市里跳广场舞、遛狗、带娃散步的短视频发出来后,评论区满是惊叹:

外国人来到中国,有5个没想到,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

“天啊,你们国家老人可以安心晚上出门。”“你们电动车不锁也不会丢?”“你们住一楼不装防盗栏?”

这些声音,外人听不懂,但在中国生活的人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的生活方式。

外国人最初以为是“特例”,住久了才知道,这是常态。这种秩序感,不靠口号,不靠哨音,而是长年制度建设的成果。

他们记住的不只是中国“安全”,是“不需要警惕地生活”。而真正震撼他们的,还在第三个“没想到”里。

手机就是通行证:中国的“效率电击”让人服气

2024年,法国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标题就五个字:“中国太快了。”她不是在说高铁,而是——早上订票,中午出发,晚上住进酒店,全程没说过一句话,全靠扫码。

在上海、广州、杭州,哪怕是不懂中文的游客,只要手机下载支付软件,就能坐地铁、点外卖、买景点票。万物互联,不是概念,是体验流程。

美国代表Armaan Jhangiani分享自己在华的感受:“我来前没做攻略,只下载了滴滴和美团,结果发现根本不需要翻译。

外国人来到中国,有5个没想到,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

滴滴自动导航,美团自动定位,全程顺滑。”他说,在美国订一张火车票,得等网页转十秒,在中国扫码两秒到账。

法国学生在活动中也提到,中国几乎每件事都能“线上完成”,包括登记、购票、导航、支付和投诉。

在这背后,是交通基础设施与数字服务的双重完善。以高铁为例,2024年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已突破4.5万公里,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

游客从广州去长沙,两小时。杭州去黄山,两小时。预约共享单车,十秒落锁。旅馆入住,扫码自助机搞定。

外国人来到中国,有5个没想到,这不是他们以为的中国

他们说,在法国,即使巴黎,也很难实现如此无障碍的移动支付。在中国,从无人商店到智能公交站,系统稳定、响应迅速、数据安全,他们不仅感到方便,还感到放心。

甚至外国游客到了中国,才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城市速度”,什么叫“流程清晰”。

此外,中国的现代和人们的热情也是国际游客最常念叨的另外两个惊喜。

参考资料:

144小时免签:如何掀起China Travel旋风.中国新闻周刊.2024

免签入境带火“中国行” 外籍游客扎堆来华感受真实立体的中国.央视网.2024-06-30

欧美名校学生代表:中国比我听说的安全很多、干净很多.环球网.2025-07-12

在华外国人士点赞中国社会治安:“在中国生活,我们最有安全感”.人民日报.2018-02-09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