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7日 12:56 1 admin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第一次吃黑色的鸡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踏迹寻音:小学课本就读到会理,N年后才真正踏入这个古城

第一次知道会理是课本的红军会师地方,真正知道是十多年前在云南佤山路见昆明几个大学生在沧源支教时认识,得知其中一个学生是会理人,告诉我会理古城值得去,如今我从攀枝花起先想做客运车,但遇到些许麻烦,最终索性打车百余公里来到了会理古城。

出四川攀枝花,攀西地区(攀枝花到西昌之间)独有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天高云淡,山峦起伏,蓝天白云,阳光灿烂。

车在山间盘旋,穿过巍峨险峻、茂林幽篁的龙肘山山脚,眼前豁然开朗:四面青山环绕,中间是一片平坦的坝子,坝子在明亮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四川西南角的凉山州会理。

会理是昆明、西昌、攀枝花三市的交汇点,与云南的禄劝、武定、元谋等地隔金沙江相望。长篇小说《浪拍金沙》中对会理有这样的描述: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自古就是川滇商贸往来的重要集散地,更是扼守川滇咽喉的军事重镇。

地标:古城上赏月吟诗

灿烂的夕阳照亮了钟鼓楼,顶尖上的绿陶珠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漫步在宁静的西街上,两边店铺售卖着红铜火锅、抓酥包子、鸡枞、饵块……街头飘来的炊烟中,弥漫着麻辣的奇香。会理的南北美食都离不开麻、辣二椒。

朋友介绍:“会理与丽江同处北纬26°,是两座风格迥异的古城。眼前的这座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距今已有635年的历史。以钟鼓楼为中心,有东、西、南、北四条纵横交错的大街,大街保留着完整的古城格局,数百年来从未改变。主要景点包括明代城北门、钟鼓楼、城隍庙戏楼、科甲巷、小巷、金江书院以及众多明清大院。”

会理古城依龙肘山余脉而建,东西窄而南北长,形似一条小船。漫步在这座富有“蜀韵滇风”的古城街上,两边店铺均为一楼一底的木板楼房,青瓦屋面,木楼上有镂空雕花木窗,瓦楞上垂吊着百草和青苔。会理古城虽不如丽江热闹繁华,却在沧桑宁静中,有一种别样的风华。

皓月当空,我们登上了北门城墙,眺望万家灯火。会理古城素有“川滇锁钥”之称。遥想当年,南方古丝绸之路贯穿会理县境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据《会理州志》记载:当年古城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穿城主街上店铺林立,集市繁荣。小巷内,各省商务会馆云集,马帮的铃声此起彼伏……这里曾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的重要周转地,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因此,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会理过得极其热烈而隆重。

“会理文化既不完全同于巴蜀,又有别于滇黔。古城如今已成为会理的地标,钟鼓楼每天都在举行晨钟暮鼓仪式,早晨敲钟,晚上击鼓。端午节古城里家家吃药膳宴,晚饭后数万人到郊外巡游。中秋节更是要到北城门的拱极楼上赏月。”会理县委书记李怀良说,“在保护好古城历史风貌和格局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挖掘会理地区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示昔日古丝绸之路上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会理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特产:石榴可以像西瓜一样吃

沿着会理北高南低的走势,我们一路向南,驶向鹿厂镇山中。站在铜矿村山顶,放眼望去,从山底到山头,一层层绿波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金红,漫山遍野的石榴挂满枝头。正是石榴成熟采摘的时节,问一个当地农人说:“我们村30多年来,在山上种出了万亩石榴,并对石榴树进行矮化改良,新品种突尼斯石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以往,收购商到地头包树买,不论大小,一口价,一树光。石榴丰产,果农却不增收。

如今有了会理县万顷农产品物流中心,说:“我们现在把石榴集中到这里,按品质定价。”只见一条长长的流水线上,石榴按质按量自动分出等级。左子文指着五颜六色的包装盒告诉我们:“这是根据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全县60多个村种了30多万亩石榴,实现了一村一品。”不仅如此,会理还建起了攀西水果S2B电商平台,扫扫二维码,可以看到种植者的脸,感受到种植者的情怀,使会理石榴成为好吃好看又有情怀的水果。

农人说:“在品质、规模、产量3项指标上,会理位居全国石榴产区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石榴生产第一大县。会理种植石榴历史悠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生态优势,会理石榴自古便美名远扬。唐朝时即为皇帝御定贡品。1990年北京亚运会,还选调了6000个会理精选石榴。”

会理所产“青皮软籽石榴”以果大(最大单果重1.93公斤)、色鲜、粒大、籽软、汁多,享誉海内外。“在这里,吃石榴可以像吃西瓜一样!”一个果农高兴地为我们做着示范。会理石榴“籽粒透明似珍珠,果味浓甜似蜂蜜”,营养价值极高,曾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食品证书。目前,会理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石榴中心”,石榴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今年产量将突破50万吨。会理县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做优红(石榴)、黄(烤烟)、黑(猪羊)、绿(生态)、白(粮食)五大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名器:绿陶壶泡茶3天不坏

崇山峻岭中的会理不断给人带来惊喜。当我们走进建在古窑遗址边的“绿陶山庄”时,见到了琳琅满目的缸、钵、壶、罐、碗、碟、花盆和花瓶等家用陶瓷,大多以绿色为主。乍一看,粗粝土拙,仔细端详,器型独特,古朴简洁,巧夺天工。

“这就是会理独有的绿陶,被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称为‘中国唯一绿陶’。朋友笑着说,“会理绿陶采用天然‘孔雀石’配釉,经1260℃高温氧化焰烧制,呈宝石绿色而得名。古往今来,绿陶一直沿用天然矿物质作原料,高温烧造后,致密度高、声音清脆、无铅无毒、抗酸碱,结实耐用,养生环保,用绿陶壶泡茶3天不坏。”

会理绿陶其实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种特殊陶瓷,最为神奇的是,绿陶上釉时呈灰色,丰富的金属氧化物在高温烧造下混熔呈色、结晶显色,发生窑变。出炉的绿陶色彩千变万化,可以说,每件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韩进富说:“入窑一色,出炉万彩。”1981年,会理绿陶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更新陈设。随四川商品赴港展销时,被香港“华中行”一眼看中,要求供货。加拿大侨商“北美洲日斋艺品公司”总经理蔡明一睹会理绿陶风采后,来信定购120件绿陶制品。1983年,会理美陶厂先后与国外客商签订了21种3.36万件产品出口合同,会理绿陶工艺品先后销往美国、新加坡、黎巴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009年,会理绿陶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优秀传承人韩进富、韩春寅父子苦心研究,恢复创烧出梅子青、石榴红、白天目、天青釉、金丝兔毫、晶鑫玳瑁、紫金砂、窑变山青等8个久已失传的名贵釉种。诗人代伐钟诗赞绿陶:“万紫千红荟炉窑,无限风光驻美陶。铁石着意化千彩,黄泥生春涌花潮。”

会理绿陶之所以引人注目,成为会理的标志名片,是因为它融入了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真实展现了绿陶的精髓:“自然窑变,绿色环保。”其实,丰富多彩的民族交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使会理文化艺术独具魅力,佳品辈出。与绿陶一样,彝族长号唢呐、蹢脚舞、会理红铜火锅制作技艺,都已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