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4日 08:53 1 admin

管城区的“南大门”

——十八里河乡

在郑州南郊

十八里河静静流淌

像一条蜿蜒的时光纽带

串联起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这里埋藏着商周的陶片

回荡着隋唐的马蹄

见证着移民的垦荒

也承载着现代都市的脉动

从农耕文明的袅袅炊烟到物流园区的车水马龙

从古河道旁的乡野记忆到城乡结合部的蓬勃生机

十八里河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郑州的蜕变

让我们循着这条河流的足迹

探寻那些被岁月珍藏的故事

感受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的独特魅力



十八里河街道办事处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部,东临管城经开区、南曹街道办事处,南与新郑龙湖镇接壤,西接二七区京广路街道,北以南三环为界与市区相连,是管城区的“南大门”。其前身为十八里河乡。


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脉络,在岁月织就的经纬里,捻一缕乡愁作引,听见自己脉搏与时代的共振。


#01历史发展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镇政府大院


十八里河乡因驻十八里河村而得名。十八里河村名由来已久,据《郑县志》载,北距老县衙十八里,村边依河,故村名十八里河。据郑州现存最早的《郑州志》卷二建设志"总铺"中就有州南二十里十八里河铺的记载,为古道上的驿站。新中国成立前该村筑有寨墙,曾叫"兴仁镇"。


十八里河设乡始于1953年初,当年区划调整,郑县被撤销。大部分村庄划为郊区第四区(南曹),下属14个小乡,十八里河为小乡之一。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镇第一届党代会代表合影


经过多次区划调整,1997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十八里河镇,辖12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镇域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少数民族12个,是多民族聚居区。

2016年12月撤镇改办,辖4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镇第一届人代会代表合影


#02地理交通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纵贯辖区的107国道


十八里河乡作为郑州的"南大门"自古就设有驿站,官道贯穿南北,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在历史上素有“郑州小南关”的美誉。

国道107、省道豫01、豫04、县道郑尉公路、市道航海东路、新郑路、城东南路、南三环等纵横穿越本辖区,乡间道路已形成网络。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截止1999年底,全辖区有各种公路47条。14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34个自然村除东吴河即将新建道路外,也全部通了公路。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位于辖区南部的高等级绕城公路


21世纪初,通过拓宽道路、新建紫荆山南路、南四环、西南绕城高速、京沙快速路等工程优化交通。2015年,中州大道与郑新快速路的6个路口三层互通立交(10个匝道)建成,缓解拥堵,实现南北贯通。地铁2号线设4个站点纵贯辖区,配合柴郭村公交枢纽(13条线路覆盖各村),形成"高架+地面+地下"立体交通网,实现公交、地铁、出租车与私家车的多元便捷出行。




#03文物古迹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遗址发掘现场


十八里河乡历史悠久,文化昌盛,马岗遗址1987年被郑州市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站马屯遗址。白马寺遗址是因原有白马寺而得名,2012年1月被管城区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马岗遗址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白马寺遗址


第三次文物普查之后,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河西袁、十八里河等古遗址。


站马屯遗址位于站马屯村南古河道东侧的土岗上,是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马屯西遗址位于站马屯村南古河道西侧的土岗上,2011年5月中旬,站马屯西遗址区域发现了仰韶晚期陶器残片,是第二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小刘遗址位于小刘村北,是第二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八郎寨遗址公园位于豫一路和安国路交叉口西北100米,沟壁发现有灰坑、文化层、灶等遗迹。

依托丰富的文物文化资源,现已建成站马屯遗址、站马屯西遗址、小刘遗址、八郎寨遗址4个遗址公园。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站马屯西遗址



#04经济发展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南五里堡电线厂


20世纪80年代初,辖区人民在解决了温饱生活之后,即把剩余劳动力转向发展乡村企业方面,如利民纺织厂、新兴针织厂、南五里堡电线厂、十里铺钢改厂、十八里河面粉厂等一批乡办和村办企业相继投产。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十里铺村变压器散热片厂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村民们通过找机遇,抓信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根据辖区人多地少,劳力充足,靠近市区,交通便利等特点,引导农民发展蔬菜、水果的种植,农副产品的加工、养殖。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养鸡场内景


1992年初,乡政府确立发展"南白北绿"工程。即乡政府以南各村发展加工粉芡、粉条、粉皮和豆腐制品的白色副业;乡政府以北发展绿色的蔬菜种植业。“南白”的“三粉”加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一大优势。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商都粉皮厂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柴郭村粉条晒场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手工粉皮晒场


经过几次农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市道航海路与南三环两侧建大型市场,如南五里堡的食品城、汽配城、农贸市场、钢材市场,十里铺的建材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农贸市场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郑州钢材市场

【乡愁】管城区的“南大门”——十八里河乡

郑州汽配城


2010年以后,域内各村先后纳入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项目,原有农业副业加工受到影响,纷纷停产和外迁,十八里河镇进入多元经济时代。


如今,十八里河街道办事处新型城镇化蹄疾步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再谱新篇、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座南部现代化新城正在冉冉升起。


策划:管城区委宣传部宣传科


— END —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