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从风云岭俯瞰从化:一座城的山河记忆与人间烟火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5日 18:51 1 admin
从风云岭俯瞰从化:一座城的山河记忆与人间烟火

清晨,云雾从流溪河缓缓升起,漫过风云岭的松针,像一条不肯散去的旧时光。

山不在高,却是一座城的“故乡坐标”

风云岭,这座海拔仅281.3米的山岭,虽无五岳之雄奇,却以"风门仙迹"的灵秀、三水汇流的格局,成为镌刻在从化血脉中的文化图腾、精神原乡。

海拔不过200米,却被从化人视为“市肺”与“祖山”——

• 明代《从化县志》把它列为“从化八景”之首“风门仙迹”;

• 旧时每逢重阳,四里八乡的孩童提着“纸鹞”(风筝)来此登高,纸鹞上写着“高陞”二字,寓意步步高升;

• 山下阿婆至今流传一句话:“未登风云岭,不算从化人。”

从风云岭俯瞰从化:一座城的山河记忆与人间烟火

三条上山的路,也是三条回乡的路

文峰小径——荔枝与诗

石阶藏在荔枝林的深处。每年六月,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缀满枝头,山民任鸟雀啄食“留种”,剩下的才肯摘下。拾级而上,齿颊仍残留蜜味,耳畔却响起旧时私塾先生的吟诵:“岭南四月荔枝丹,风门仙迹忆旧游。”荔枝在此不仅是水果,更是一段从舌尖滑向心头的乡愁。

盘山公路——车轮与流年

公路缓而长,骑行者最爱。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凤凰”自行车从街口骑上来,车铃清脆;如今公路车风驰电掣,却仍会在山腰的佛堂前减速——那里供着一尊明代木雕观音,香火从未中断。

石阶直道——陡峭的人生

最陡的一段,本地人叫“好汉坡”。老人说,旧时挑山泉水进城的人,肩上扁担吱呀作响,脚下却一步不歇。如今,我们空手上山仍气喘如牛,方知挑夫留下的汗渍早已渗进石阶,成为看不见的纹理。

从风云岭俯瞰从化:一座城的山河记忆与人间烟火

从风云岭俯瞰从化:一座城的山河记忆与人间烟火

站在山顶,看见从化的前世今生

360°观景台不大,却盛得下整个从化:

• 北面——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群峰如黛,是广州最完整的原始森林;

• 南面——流溪河、黎塘河、小海河三水交汇,把城区勾出一个柔软的“人”字;

• 西面——艾米稻香小镇的稻浪随风起伏,像旧时畲族“尝新节”里摇曳的禾穗;

• 东面——从化大桥的灯火一盏盏亮起,像极了先人点燃的“社火”。

从风云岭俯瞰从化:一座城的山河记忆与人间烟火

山腰的庙宇与小镇的烟火

半山腰间,玉皇殿、观音殿、城隍关帝庙依次排开,佛道共处,香火交融。每月初一、十五,山脚的阿婆会提着装满荔枝干、花生糖、应季果蔬的竹篮,换得庙祝的一声“平安”。这一声“平安”,又沿着山路传回街口,传进千家万户的灶王爷前。

从风云岭俯瞰从化:一座城的山河记忆与人间烟火

风云岭下的四时风物

春·赏禾雀花

吊钟形的禾雀花一开,山民便取花酿酒,名曰“雀春”,清甜中带一丝松脂香。

夏·啖荔枝

晚唐诗人杜牧写“一骑红尘妃子笑”,而风云岭下,笑的是每一个归家的从化人。

秋·割稻浪

艾米小镇的稻田金黄,畲族阿妹唱起《盘王歌》,歌声回荡在岭谷,像风掠过稻芒。

冬·泡温泉

71℃的小苏打温泉从风云岭北麓涌出,水汽氤氲,像极了岭上的云海落入人间。

从风云岭俯瞰从化:一座城的山河记忆与人间烟火

城市会客厅,也是情绪疗愈所

有人说,广州人从白云山找回身体的呼吸,而从化人从风云岭找回灵魂的呼吸。

• 失恋的人来这里看日落,把眼泪交给山谷;

• 高考前夜,学生把准考证压在观音像前,求的不是高分,而是心安;

• 外嫁女归宁,总要牵着孩子再走一次文峰小径,告诉他:“妈妈小时候就在这里摘荔枝。”

实用攻略(收藏版)

交通:广州地铁14号线从化客运站D口,打车10分钟至风云岭正门

门票:0元(24小时开放)

建议时段:

• 5:30—7:00 看云海日出

• 16:30—18:30 看长河落日、城区灯火

路线推荐:

① 轻徒步:正门→盘山公路→观景台(往返1.5h)

② 文化线:正门→文峰小径→玉皇殿→观音殿→电视塔(往返2.5h)

③ 夜爬线:正门→好汉坡→观景台(需手电,结伴而行)

从风云岭俯瞰从化:一座城的山河记忆与人间烟火

当地老人说:“风云岭不高,但站在上面,看得见整条流溪河。河水把荔枝的甜、温泉的暖、稻谷的香都带到广州去,也把广州的故事带回来。”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

风云岭不是景点,是从化人放在心口的一块“乡印”。

你来,它便轻轻盖在你掌心,告诉你——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不过一座山、一条河、一座城。”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