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七十而砺 甲秀弦歌|文脉永续 薪火相传:南明七秩 绘就文化传承创新长卷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8日 15:09 1 admin

开栏语:今年8月,值南明区更名70周年。七十而砺,初心如磐;甲秀弦歌,再启新程。从建区初期的百业待兴,到如今的经济繁荣、生态优美、文化兴盛、社会和谐、民生幸福,南明区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共进,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引领下,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此,南明区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推出“七十而砺 甲秀弦歌”专栏,以沉浸式采访、全媒体视角,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聚焦发展脉搏,记录时代荣光;探寻文化根脉,感受民生温度,全景式、多维度、立体化呈现南明在新时代的奋进姿态、蓬勃风貌!

在贵阳城中心,南明区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七百年筑城文明的基因与七十载建区发展的脉动在此交织。

从甲秀楼的飞檐划破晨雾,到达德书院的书声穿透时空,从贯城河的碧波映照古今,到数字技术唤醒沉睡的历史,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文化的醇香,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开新,铺就了一条贯通古今、连接未来的文化发展之路。

七十而砺 甲秀弦歌|文脉永续 薪火相传:南明七秩 绘就文化传承创新长卷

甲秀耸翠:一阁藏尽黔中魂

南明河畔,甲秀楼如一位伫立四百年的智者,见证着黔中文化的兴衰与重生。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鳌矶石上垒台筑阁,寄托着黔中士子“科甲挺秀” 的崇文之志,其三层三重檐的精巧架构,既蕴含明代建筑的恢弘气度,又彰显西南楼阁的灵动神韵。楼下浮玉桥如青虹卧波,周边涵碧潭似翡翠映楼,共同成就“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青莲瓣里行”的千古绝唱。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秀楼的价值远不止于建筑艺术。明清之际,这里是文人墨客驻足沉思的精神驿站,黔山秀水间浸润的崇文之风与地域智慧交织碰撞,孕育出独特的文化品格。如今,《甲秀楼志》的编纂工作正拨开历史迷雾,通过细致的史料考证与深度学术研究,让古楼的故事愈发清晰。甲秀楼片区正整合翠微园、浮玉桥、涵碧亭等历史遗存,联动渔矶书院、龙门书院文化资源,串联原甲秀小学等闲置空间,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的同时,重点培育沉浸式体验、文化研学等新业态,推动“阳明文化展陈体系”落地,加快景区提档升级,让这处文化地标成为串联历史与未来的纽带,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会客厅”的姿态,邀请世界聆听黔中文明的回响。

七十而砺 甲秀弦歌|文脉永续 薪火相传:南明七秩 绘就文化传承创新长卷

达德薪传:一院点亮教育光

达德学校旧址的青砖灰瓦间,藏着贵州近代教育革新的星火。清末民初,黄干夫等有识之士以达德书社为基,创办新式学堂,“好学、力行、知耻”的校训如明灯,照亮了黔中教育的新途。这里是王若飞少年求知的摇篮,是贵州男女同校的先河之地,“经世致用”的理念穿越百年,至今仍在文化讲座与研学活动中激荡。

如今的达德学校旧址,已成为红色文化与书院文化共生的活态博物馆。党员干部在此品读“心学”新篇,青年学子在此触摸历史温度,让百年前的进步思想在当代焕发蓬勃生机,续写着“以文铸魂”的时代答卷。

七十而砺 甲秀弦歌|文脉永续 薪火相传:南明七秩 绘就文化传承创新长卷

文脉织网:千般底蕴汇南明

南明的文化宝藏,远不止于甲秀楼与达德书院的璀璨。700年教育遗迹散落街巷,14所书院(学校)串联起贵阳教育的发展史册:市府路的顺元儒学和文明书院、翠微园的渔矶书院和龙门书院、小河巷的正学书院、护国路的正习书院、中华南路的达德学校、次南门的贵州武备学堂和贵阳公立师范学堂、雪涯洞的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博爱路的西南公立法政学堂、贵州蚕桑学堂、阳明路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湘雅村的湘雅医学院, 每一处都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教育理想与文化追求。

南明区以“本土人才+外来专家”的合力,织就一张细密的文化保护网。38处文物保护单位、33位重要历史名人、80余处地名遗产、5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珍珠般散落辖区。阳明文化的哲思、状元文化的奋进、护国运动文化的赤诚、张之洞文化的务实、书院文化的厚重、市井文化的鲜活,共同构成南明文化的“DNA 图谱”,为“以文传脉”筑牢根基。

七十而砺 甲秀弦歌|文脉永续 薪火相传:南明七秩 绘就文化传承创新长卷

创新破壁:当传统遇见新科技

文化的传承,从不是守旧的复刻,而是创造性的转化。南明区深谙此道:“跟着名人游南明”路线,让张之洞、李端棻的经世情怀在当代可感可触;甲秀楼前的“贵阳路边音乐会”,让民乐与现代旋律碰撞出数万人参与的文化狂欢;卡通形象“状元小明”带着阳明文化元素,通过表情包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宠”。

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三维激光扫描还原甲秀楼的每一处雕梁画栋,AR技术让游客“穿越”到明清贵阳城,数字孪生技术为文化遗产装上“智慧防护罩”。文商旅数的深度融合,让青云路步行街、曹状元街区分别获评国家级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黄小西吃晚饭”路线串联起美食与非遗。今年以来,全区开展文化活动820余场,吸引超5万人次参与,让文化真正走进生活、融入市井。

从“城市核心、老城灵魂”到“文化高地、精神家园”,南明区的定位中,始终跳动着文化的脉搏。贯城河的流水不舍昼夜,正如这里的文化传承从未停歇。当阳明心学的智慧遇见数字时代的浪潮,当书院的书声应和着创新的号角,南明区正以七十年建区的积淀为基,向着更悠远的未来,书写 “文脉永续、薪火相传”的新传奇——让文化自信,成为城市发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