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微短剧对目的地旅游的宣传作用都有哪些?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8日 20:57 1 admin

微短剧通过其独特的视听表达和传播优势,已成为目的地旅游宣传的重要载体,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微短剧对目的地旅游的宣传作用都有哪些?

一、提升目的地知名度与吸引力

1. 快速曝光与“出圈”效应

微短剧凭借“短平快”的传播特点,能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实现跨圈层扩散。例如,《带你去个好地方》让浙江武义县的俞源古村游客量增长13.1%。《那个重逢的夜晚》带动福建平潭岛成为热门打卡地。这种即时传播能力,尤其适合推广小众或新兴旅游地(如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通过《你的岛屿已抵达》吸引游客)。

2. 低成本高效宣传

相比传统影视剧,微短剧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性价比更高。例如县域文旅资源通过微短剧可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如山东淄博《灵珠传奇之千年之恋》90%场景取自当地文旅地标,有效降低宣传门槛。

二、深化文化内涵与情感链接

1. 地域文化的可视化叙事

微短剧将非遗、民俗等文化元素融入剧情,赋予景观“灵魂”。例如: 《一梦枕星河》以苏州评弹、苏扇工艺展现江南文化底蕴《我的归途有风》以乐山非遗美食传递四川地域特色,使观众产生文化共鸣。


2. 情感驱动旅游决策

剧中场景(如雨中漫步、策马奔腾)成为游客模仿的“名场面”,激发情感认同。例如《大理的夏天》以苍山洱海为背景,通过青春故事让观众对目的地产生向往,实现从“观看”到“体验”的转化。

三、引导旅游行为与消费转化

1. 打卡经济与路线开发

微短剧推动“同款旅游路线”热潮。如《薪火旌阳》设计非遗体验路线,观众可跟随剧情探访取景地;浙江瑞安《飞扬的青春》复刻剧中滑翔伞、田园采摘场景,形成旅游消费链

2. 沉浸式体验升级

结合微短剧IP开发线下互动项目,如《你好,苏东坡》利用数字技术还原宋朝市井,游客可化身“剧中人”参与剧情,延长停留时间并提升消费意愿。

四、带动产业融合与经济增值

1. 文旅消费场景延伸

微短剧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例如山东烟台《当星光坠入花海》拍摄期间带动景区、餐饮消费超500万元;浙江武义县通过微短剧周边文创(角色手办、主题纪念品)激活小商品零售业。

2. 产业链条完善

各地构建“创作-拍摄-传播-转化”产业模式。如山东设立微短剧取景地名单,青岛西海岸新区吸引90个剧组落地,形成影视旅游集群效应

五、长效赋能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

1. 激活县域旅游潜力

微短剧为县域提供差异化竞争路径。例如河北邯郸《等你三千年》以成语典故文化重塑城市形象;浙江武义县借微短剧推动过夜游客增长18.92%

2. 延续IP长尾效应

通过政策支持(如山东单部微短剧奖励100万元)和配套服务(如完善景区设施、培训从业人员),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口碑,避免“滤镜破碎”。

总结

微短剧对旅游宣传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低成本实现高传播(如小众景区快速曝光)、以故事化传递文化认同(如非遗与剧情融合)、以场景化引导消费行为(如名场面打卡),最终推动目的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化。未来需进一步深耕内容质量(避免同质化)与线下体验协同(如智慧导览、沉浸式剧场),最大化释放“微短剧+文旅”的融合潜力。

通过文旅微短剧进行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带动方面,目前北京绿维文旅公开的微短剧以 《弥彰》《独库夜未眠》 为核心案例,聚焦非遗传承与边疆风光,通过“内容植入+线下转化”推动目的地文旅升级。未来其项目库预计随“1+N模式”扩展,可关注其合作县域(如湖北、新疆等地)的新动态。

绿维文旅,是“四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从2005年创立之初,绿维文旅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理念,经过近二十年创新发展,以策划为前提,规划设计为核心,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投融资、开发、建造、招商、运营、培训、智慧化等全程全链业务体系。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