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十里画廊”:山水人文共诗情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9日 20:51 1 cc

【来源:双鸭山发布】

岭东区以“绿”为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十里画廊”:山水人文共诗情“十里画廊”:山水人文共诗情

一座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一定是既有高楼大厦,也有山水风光,既有繁华喧嚣,也有诗情画意。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抒发的是每个人心底的田园诗意,承载的是城市居民的理想生活。在岭东区层峦叠嶂的生态版图上,“十里画廊”如一条串联山水的生态纽带,将散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编织成可持续发展的文旅长卷。山水胜景与人文传奇交相辉映。这条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运动为韵”的特色旅游环线,既是岭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区域生态价值转化的成功范例。一轴联动:让生态资源“聚链成势”

岭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里画廊”项目,将其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项目规划与建设工作,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里画廊”突破传统景区边界,以东湖旅游度假区与鸭嘴石风景区为核心,沿双桦公路(S203)岭东段蜿蜒展开,形成一条蜿蜒绵长的美丽景观带。

景观带涵盖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汇聚了30多个各具特色的景观、景点和景区。既有国家A级景区的规范化运营业态,也保留鸭嘴溪、问津泉等原生态景观肌理,多处生态露营基地如同翡翠镶嵌其间,形成“移步换景、景随步移”的沉浸式游览体验。

通过合理规划,将分散的生态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价值倍增。今年上半年,“十里画廊”作为最美骑行路,累计接待骑行游客2万人,成为双鸭山骑行的热门路线。

四季赋能:在时序流转中激活生态价值

“十里画廊”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以生态为笔、以时序为轴,让绿水青山在四季流转中自然晕染出经济价值的斑斓色彩。

春日生机与匠心协奏。迎宾区沿路的多彩花盆如打翻的调色盘,将暖意铺陈在游人脚下;新落成的人才公园草木初萌,安澜亭畔春风拂柳,与“水韵岭东”景观小品的潺潺流韵相映成趣。漫步其间,既能触摸生态修复的细腻肌理,又能感受人文景观与自然野趣的交融共生。游客们纷纷表示,在这里仿佛能听到春天的心跳,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

盛夏活力藏在碧波与荷香里。2000平方米的荷花池已绿盖叠翠,粉荷初绽,清风过处送来满塘清香;接近尾声的环湖步道即将展露全貌,骑行者可穿梭于荷风柳影间,看改建后的东湖广场上消夏活动渐次铺开。得天独厚的水域生态优势,正悄悄转化为游人手中的冰饮、檐下的笑语。今年夏季,东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有本地居民说:“以前夏天总想着往外地跑,现在守着这片荷花池,吹着风、看着景,比去哪儿都舒服。”

秋日的静美是生态与人文的共鸣。东湖雅园的飞檐映着澄澈秋空,龙圖阁的雕梁载着岁月沉淀,漫水桥边秋水潺湲,将“水韵岭东”的诗意延展至每个角落。岭东大集标识堡垒静静矗立,等待着丰收季里,把生态种植的果实、手作的文创汇聚成流。岭东大集每周日接待游客2万人,让秋日的馈赠既看得见风景,又摸得着温度。

冬日静谧藏着温暖的生机。环湖亮化工程点亮寒夜,湖心亭、观澜亭的轮廓在灯光中愈发清晰,与湖面倒影构成一幅写意画卷。没有过度开发的喧嚣,只有暖阳下的步道、落雪后的亭台,让冬日的生态资源在静谧中积蓄力量。问津泉每日接待浏览游客200人,游客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冬日里别样的宁静与美好。

从春到冬,“十里画廊”的生态之美在时序中流转,而游人的真切感受,让这份美不仅停留在视觉,更融入了生活的烟火气——这正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最生动的注脚。

业态革新:让生态资源长出“价值翅膀”

“十里画廊”的智慧,在于将散落的生态珍珠串联成链,构建起“观光+体验+消费”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

即将完工的环湖步道,不仅是串联湖心亭、漫水桥、东湖广场的景观纽带,更将成为生态体验的核心载体——沿途预留的观景平台可远眺荷花胜景,未来有望承载生态研学、亲子徒步等多元活动。

岭东大集标识堡垒的建成,为本土农产、手工艺品提供了展示窗口,让“看风景”与“带特产”自然衔接,推动生态价值向消费价值转化。

今年上半年,岭东区旅游人数达36万,旅游收入1800万元,“十里画廊”项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筑基:守护价值转化的源头活水

“十里画廊”的可持续,在于把“保护优先”刻进每一处建设细节,让生态红线成为发展的安全线。

荷花种植不仅为景观添彩,更承担着净化水质、调节微气候的生态功能;亮化工程选用低能耗灯具,避免光污染对夜间生物栖息的干扰。核心景区改建时,龙圖阁的修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漫水桥的加固保留原有生态廊道,让建筑与自然始终保持温柔对话。

常态化的“湖面清洁”行动与垃圾分类管理,让荷叶上的露珠、步道旁的草木始终保持原生状态。这种“建设服从生态,发展依托生态”的理念,让“十里画廊”的每一片绿叶、每一缕清波,都既能成为风景的底色,也能成为价值的源泉。游客们对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连连点赞,认为在这里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初秋,当暮色为“十里画廊”披上薄纱,荷花池的暗香与亮化工程的暖光交织,湖心亭的剪影与环湖步道上的游人身影相映。漫步其中,尽情畅游,体验山水与人文的共鸣,共同赴一场与大自然的美好约会。

如今,这条镶嵌在岭东大地上的生态项链,正用事实诉说:绿水青山从来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流动的财富——它在四季里生长,在业态中转化,在保护下永续,最终成为人与自然共同书写的幸福答卷。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文/摄

“十里画廊”:山水人文共诗情

编辑:贺佳

审核:关 英

监制:王春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