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3826条红色标语背后的文化IP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10日 11:01 1 cc
3826条红色标语背后的文化IP

走进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或散落乡间的老宅,你一定会被那些红色标语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


不久前,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名单。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与上饶师范学院共建家门口“大思政课”教学基地榜上有名。

乐安,作为江西省8个红色标语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县之一,截至2019年底发现红色标语共计3826条,时间跨度为1928年至1935年,这些宣传标语形式多样,除文字外,还有漫画、字画组合、歌谣等。

当我们走进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或散落乡间的老宅,凝视墙上斑驳的墨迹与弹痕交织的标语,或许会惊叹于这些红色印记历经沧桑依然鲜活,被这些红色标语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

3826条红色标语背后的文化IP

红色标语普查现场。陈庚/摄

3826条红色标语背后的文化IP

乐安,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5次反“围剿”,且是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发生过“登仙桥大捷”“大湖坪整编”“五女跳崖”等众多革命历史事件,血染山河的革命烈士达2300多名。

当时,为发动群众、宣传革命,红军在这里的村村寨寨留下了大量的红军标语。穿越历史的沧桑,历经岁月的磨砺,红军标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得以保存下来。

“勇敢坚决的工农当红军去”“彻底粉碎敌人围剿与大举进攻”“红军绝对保护工农利益”“工农群众,赶快起来分豪绅地主的田地”……在“宣传就是战斗力”理念的指导下,红军以标语为武器,用石灰水、炭笔在祠堂、民宅、门板上书写口号,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湖坪乡王宗耀家族三代人守护伟佐两先生祠内的30余条(幅)文字标语和漫画;万崇镇池头村邱希仁家族接力看护苏维埃旧址墙上的标语长达半个世纪,将老宅修缮视为使命……为留住这些标语,有的在标语表面刷上泥浆或石灰水,有的将室内标语用纸糊封,有的用柴草等杂物将其掩盖……

邱希仁回忆,年少时看到爷爷当年为保护红军标语时留下的伤,他问爷爷:“为了几个字伤成这样,值吗?”爷爷给他讲起了当年的故事:“我十几岁就给地主家当长工,挨了数不清的鞭子。红军带我们打土豪分田地,我第一次看到地契长什么样!红军受重伤躲进我家,帮我挑水劈柴,教我认字写字,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写得出自己的名字!我想给红军送钱送鸡,他们说有纪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给你取名为‘希仁',就是希望你像红军一样仁义,守住这些标语,守住我们的根!”

其实,乐安县有不少像王宗耀、邱希仁这样的红军标语守护者。该县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创新探索出“红军标语+全社会力量”的保护利用模式,并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目前,在全县范围内聘请75名文物保护员,对红军标语进行日常看护的同时,还有26个单位和个人对县里的红军标语进行结对保护。”该县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周志华说。

3826条红色标语背后的文化IP

江西首部以红色标语为主题的儿童小说《杜鹃如火》新书发布仪式。邱志超/摄

3826条红色标语背后的文化IP

乐安历来重视红色标语保护。早在20世纪80年代,县文物部门对境内红色标语进行普查。2011年,市人大联合党史、文化部门专门普查拍摄红色标语,进行了全县红军标语的第一次普查调查工作,在湖坪、牛田、万崇、罗陂等13个乡镇共查明红军标语漫画1800多条(幅)。多年来,普查人员沿着当年红军战斗的足迹,持续在全县开展普查工作。

2016年被列为全省红军标语保护利用试点县后,乐安县又专门聘请了6名党史、军史、地方史等专业人员组成普查组,深入标语现场进行调查、考证、鉴定等。采取摄像、摄影、拓印等手段收集记录红色标语,建立起了红色标语动态数据库。

“目前,全县普查登记的红色标语有3826条,分布在15个乡镇53个行政村83个村小组220处(个)建筑物(载体)上,根据保存形式不同、依附载体材质不同、珍贵级别不同,都针对性地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手段。”该县文广旅局文物保护股股长张绍斌介绍。

“部分十分珍贵的红色标语,我们将其进行馆藏;一旦毁坏就无法修复的标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手工切割方法进行揭取保护。”周志华说道。据统计,乐安现存的3826条标语占中央苏区留存红色标语总数的三分之一,“红军标语第一县”名副其实。

目前,乐安县通过部分截取、原址保护、现场修复等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并进行技术性修复还原的红色标语有300余条。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进行评审分级,已确定一级红色标语268条、二级244条、三级381条和其他一般评级标语。

同时,该县把分布在12个乡镇的一二三级珍贵红色标语,运用AI图像增强技术以及三维技术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云上”展示。

“你看,打开这个触摸屏,点击哪一级标语或者哪个乡镇,就能清楚看到每条红色标语的实地图片和简介,非常直观简便、易于推广。”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解说员刘晓芳介绍道。

3826条红色标语背后的文化IP

学生们在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参观学习。张泽群/摄

3826条红色标语背后的文化IP

散落乐安各地的红色标语犹如一面面“会说话的墙”,虽然只有短短几行标语,却承载着我们革命精神的基因密码和力量源泉。

星星之火,何以燎原?是理想的光芒,也是纪律的力量。正如义务讲解员邱希仁最喜欢的墙上那首《反对开小差的歌》:“开小差的士兵,无缘无故回家庭,原本是工农,不该怕牺牲,快快归队当红军,父母子女皆优待,一切田地有人耕。”

1933年,红一方面军在湖坪、善和等地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整编,即“大湖坪整编”。训练艰苦,不少战士悄悄回家。乐安的妇女同志却说:“儿啊!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你不能当逃兵啊!”“娘,我舍不得你”“儿啊,你是娘的肉,娘怎么舍得你,你不扛枪,就要世代做牛马,儿啊,为了子孙后代,杀出一条血路去!”

3826条红色标语背后的文化IP

乐安县罗陂乡杏园村老宅墙上的红色标语歌谣。黄清华/摄

在红军队伍里,“开小差”不是小事,而是军队作风的事,既决定着部队的战斗力,更关系到民心所向,也是几代人用血肉之躯守护的原因。

从当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如今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纪律的火种始终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燃烧。

出版《乐安县红军标语精选》《乐安红印》《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杜鹃如火》等以红色标语为主题的书籍;开展红色标语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的“五进”活动及流动展览;将乐安红色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为让这些红色标语“活”起来,乐安县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课堂”。

此外,乐安县通过规划“重温毛泽东足迹”“重走红一方面军征程”等红色线路,将散落的红色景点、革命遗址串联起来,持续擦亮“‘千条红军标语’——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旅游品牌。2019年以来,先后建成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等5家红色展馆,每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来源:当代江西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