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琴岛协商·倾听与商量”之推进湿地生态价值转化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13日 12:51 1 cc

湿地是兼具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的自然综合体,统筹保护与利用,可以有效激活湿地的经济社会效益。

周毅认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推进湿地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青岛湿地类型较多,可以在遵循“最小干预”原则的前提下,立足特色,差异化发展生态旅游。例如,在大型湿地公园规划游览区,设置水上游乐、垂钓、徒步跋涉等项目;在远离城区、光污染较少的湿地,开发湿地观星项目,同步发展民宿、露营等特色住宿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居民增收“双赢”。

“有关部门可以整合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打造集休闲观光、康养运动、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线路。如此,游客既能领略青岛湿地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的魅力,又能体验青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周毅说。

随着湿地生态保护不断推进及调查评估的深入,野生动植物数量逐年增多,生物多样性“家底”日益丰厚。据了解,青岛市有明确记录的鸟类达400种左右,其中有不少珍稀物种,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前来,为发展“观鸟经济”提供了良好基础。青岛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家邵蕊建议,依托珍稀鸟类带来的“生态流量”,青岛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专业观鸟平台,提供鸟类知识讲解等服务,加速形成湿地“观鸟+生态旅游”“观鸟+自然教育”等新兴业态,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琴岛协商·倾听与商量”之推进湿地生态价值转化

青岛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家、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理事会副理事长、青岛市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机制专家组成员邵蕊作为第二现场嘉宾发言。

“蓝碳是指海洋及沿海生态系统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储存二氧化碳而增加的碳汇,这类生态系统包括海藻场、海草床、红树林、盐沼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之一,在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张林波认为,青岛拥有丰富的盐沼湿地、海草床等蓝碳资源,应大力发展蓝碳经济。例如,加快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休闲渔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天然产物、藻类新药等新兴蓝碳产业开发,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高速发展;学习国内外经验,建设蓝碳交易市场,依托盐沼湿地、海草床等优质蓝碳资源,积极推动海洋蓝碳市场交易,打造国际海洋蓝碳交易中心。

近年来,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结合本土湿地动植物特点,联合专业机构,研发了鸟类文创服装、流苏茶等生态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徐立强建议有关机构利用湿地自然资源,如植物、鸟类等,结合编织、雕刻等非遗技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让游客在直观感受湿地生态的同时,助推生态文化传播。

“推动湿地生态价值实现离不开人才助力。青岛可以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专业培训,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湿地保护事业。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湿地保护科研成果转化,为湿地生态价值转化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徐立强说。

“感谢各位委员和专家对湿地保护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和有关部门一同推进湿地生态价值转化,在严格保护生态本底的前提下,探索‘保护—利用—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孙大庆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武 刘硕/文 于滈/图)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