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住到凉快再走!”——四川游客关岭避暑记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16日 09:04 1 cc

8月10日,度过了一个不需要空调、拥被而眠的舒爽夜晚,庞双涛一觉醒来,脸上满是惬意。她和老伴儿洗漱完毕,做了套健身操,然后来到食堂,打了份早餐,端着碗踱步到村里的广场边,有滋有味地品尝起来。

“住到凉快再走!”——四川游客关岭避暑记

屈指一算,这已是庞双涛来到关岭的第33天。她已经完全习惯了这里的旅居生活,甚至和不少村民成了朋友。吃饭期间,她不时和路过的村民热络地打着招呼。

“这里气候凉爽,生活非常安逸。”她笑着告诉记者。

能享受到这份安逸,庞双涛最庆幸的就是自己早早预订了住所。她是四川省宜宾市的退休职工,早在6月底,就在找寻合适的避暑旅居目的地,最后锁定了这家位于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的贵州美普旅行社。

多方打探之后,庞双涛觉得机不可失,当即在线上下了单。7月9日,老夫妻就乘坐动车风尘仆仆地来“报到”了。“多亏我们来得快,再迟几天,可能都没有房间了。”庞双涛回忆。

“住到凉快再走!”——四川游客关岭避暑记

放下行李,庞双涛感觉呼吸都变清新了,除了凉爽,舒适温馨的房间,以及远处的青山,眼前的田园,都令他们惊喜不已。

入住的头几天,他们通过旅行社提供的周边游服务,把心心念念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花江大峡谷等景区玩了个遍,“从这里到各大景区都很方便,我们算是玩嗨了。”

除了旅游“打卡”的刺激,庞双涛更在意的是“过日子”般的细水长流。她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长大后长期在城里工作,但心底却埋藏着一份田园梦。如今,夙愿得偿,每天伴着鸡鸣起床,时不时到田间地头走一走,一遍遍重温小时候的回忆,令她很是满足。

“住到凉快再走!”——四川游客关岭避暑记

住的时间长了,关岭的“宝藏”属性也一点点展现在眼前。第一就是美食。庞双涛喜欢关岭黄牛肉、酸汤鱼、上关辣子鸡,多种花样换着吃,总也吃不腻。还有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中,她最痴迷的是蜡染。在师傅的传授下,她的技术已经有了不少的长进。

更让她感动的是当地人的热情。“村民特别朴实好客,有什么好吃的都乐意分享给我们尝尝。”她特别提到民宿管家的服务,“起早贪黑,非常辛苦。遇到的问题总是尽办法解决。”这种“大家庭般的温暖”,让庞双涛倍感舒心,她决定“待到家里凉快的时候再回去。”

房客对“房东”的认可,让陈枫舒了一口气:“今年的避暑游太火爆了,所有的房间已经住满了。这么多游客,就怕哪里招待不周。”陈枫是贵州美普旅行社的负责人,据他介绍,旅行社在顶云石板井村投资改造民房15家,床位103个,自6月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630余人次。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房客和“房东”和谐共处,背后还有一个深层的秘密。这一点,庞双涛是慢慢认识到的。入住第一天,她就发现了村口那块镌刻着“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牌坊,但没有太在意,不久后,她发现村里还有个顶云经验纪念馆。

“住到凉快再走!”——四川游客关岭避暑记

“以前只知道安徽小岗村,这次了解了关岭顶云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很有意义。”了解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顶云经验”,她对关岭的了解更深了。“这是一种精神洗礼。我认为关岭应该大力宣传这段历史。”她认真地说。

“以好气候、好环境、好服务为基础,以引企合作为契机,通过民房改民宿的方式去发展避暑旅居产业,让‘凉资源’变‘热经济’,让‘闲置房’成‘黄金屋’,是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石板井村党支部书记黄俊表示。

该村采用“农户+公司+村委”的模式,由当地村民提供闲置民房,公司出资进行房屋内部改造和家具家电采购,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每年10月底房屋交还给屋主,来年4月公司又收回。在此期间,屋主可自行经营也可自行居住。这种合作方式既能有效利用闲置的房屋,增加村民收入,又能避免出现在外务工群众过年回乡后无房可住的情况。

随着石板井村避暑旅居的红火,当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寻求合作,希望把自家闲置的民房改成精品民宿,加入到避暑旅居产业的发展中来。

“住到凉快再走!”——四川游客关岭避暑记

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服务质量不能丢,并且要不断提高。这是陈枫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庞双涛等客户留下的恳切建议。他们保持着良好的互动。

“游客大都是长住,平均居住时间达两个月,还有一些人能住三四个月。”对陈枫来说,终日相伴的游客就像自己的家人。前几天,为了回馈“家人”,他和石板井村支两委组织了一场免费的“杀猪宴”,邀请客户和村民共聚一堂,增进情谊。宴会结束后,还有一场篝火晚会。

庞双涛和老伴儿围着篝火开心地跳起了舞。就在那一刻,他们决定明年再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