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下,有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小镇——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这座生态优越、产业蓬勃向上的小镇,因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彪炳史册。...
2025-08-17 0
我记忆中的汾阳县西门街
文/张履杰
我是1940年土生土长在汾阳西门街孔家巷14号的,对西门街解放前后的变化还是有印象的。
汾阳北城墙
我记得1953年汾阳的城墙还是完好无损,有城门楼,门洞,两扇大木门。出去有瓮城,右侧有一个小房子,可能是给守城门人休息的地方。向左拐又有一个城门洞三米多高,深也有两米多,就出去了。我记得汾阳人有个习俗叫正月十四十五闹红火、观花灯,十六“游百病”。我和我家院的一位大嫂商量说咱们爬城墙吧,于是从西门城墙上往上爬,第一个坡是北低南高,有三米多宽,中间有立砖砌的路,防止滑倒。爬到城墙根向右拐是南低北高。路的长度与宽窄与第一道坡一样,爬上去就上了城墙了。城墙上都是用大砖铺的路,有5米宽,干净平整还有城墙垛口。走到北城墙上还有两个大铁雁头朝北,我俩边看边走,不觉走到东门,拐到南门又走回到西门。听说城墙的周长是10里地,城墙内还有砖砌的地道,汾阳城西高东低,老人们说,西门要比东门高一城门楼呢。
一进西门,路南有五条巷,南巷、孔家巷、郎巷、城隍庙巷、三皇庙巷。路北紧靠城墙有一眼甜水井。接下来就是崇德幼儿园,校门不大,有一米多宽,两侧有平房给看门人住。进去不远,西面有一个青石做的滑梯,也是儿童们唯一的活动工具。再往前走,就是幼儿园半圆形60公分以上的玻璃窗户,挺明亮的,我还在这儿上过学。再往前走上三个台阶,就到了二层楼的汾阳妇人学校。再往前走就到了崇德小学,中间是操场,路西有一座东西走向的教师办公室,北面有一排坐北朝南的教室,北面一墙之隔就是汾阳中学了。朝鲜战争爆发后,有志愿军伤员就住在崇德小学东面的荣军疗养院,有男伤员有女伤员,小学三年级时,我和我班的一位女同学还做了慰问袋,里面装上慰问品和糖块儿慰问过伤病员,后来荣军疗养院迁到太谷了。
路北就有一个豆腐巷,往前走到丁字口右拐是卫巷,左拐是前后门后后门,福慧庵、将府门,路东还有养济巷,指挥街。再往前走右拐是汾阳县人民医院,右拐是汾阳中学。
豆腐巷往东走,有一个狄公庙小学,进校门不远处有一个木制的戏台,下面有一尺多粗的十几根木柱顶着上面唱戏的台子。人们能从台下来回走,戏台下两侧,还有四大天王的泥塑没拆,往里走就是学校。正面是正殿,神像都拆了,改为教师的办公室,后面还有大殿,神像都拆了,改为大礼堂,学生们上音乐课或文艺晚会也在这里。
礼堂左侧有个小门,通到城隍庙里,里面的神像也都拆了,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场地,学生们上体育课、跑步就在这里上。北面有一个砖台子,南面还有一个庙门,出去正对着城隍庙巷。
那时的小学分初小和高小,一到四年级为初小,有语文课和算术课,体育,音乐,美术课,五到六年级为高小,多加了地理,历史,自然三门课程.四年级升五年级要考试,考不上就失学了。1952年前是春季3月份招生开学,后改成秋季9月1日招生开学,那时在校生就多上了一年,我就是其中一个。
解放后崇德小学改为实验小学,狄公庙小学改为西门小学,1954年两校合成了实验小学,高小5-6年级在上面上.初小在下面上,1955年我从上面的实验小学考入汾阳中学,那年因只有一个汾阳中学,虽招了6个班,每班学生40多人,失学儿童还是很多,当时政府教育局,就把西门上的实验小学改为二中,又招了一批学生,1958年二中改为农校,1960年农校又迁到榆次了,后学校改成了前进小学,后来前进小学和西门小学又合成了实验小学。
汾阳城解放前后,从西门到东门,南门到北门,街道不宽,又都是土路,那时的交通工具,大部分是牛拉的尖镢子车,路中间有两道车轧下的沟,很是不平,下雨时又泥又滑。54年汾阳县第一次修路,是用捣碎的砖块铺底,上面用白石灰、黄土、灰渣三种料配好铺上,由二监犯人们蹲下用木棒槌打,直打到有水浆啦,再另打一块、从西门开始一段一段修的。
再说西门街解放前后,有几家有名的小作坊,孔家巷就有三家,三号院有张大经的两口子做的固本肥皂和猪胰子,后4号院有史学恭做的火车牌牙粉,纸袋包装,一两一袋,56年公私合营,两家都到了东关化工厂,5号院因院低,人们都叫圪洞洞院,有一家叫吕桐的是打饼子,炸麻花,还有枣饼子,油旋,成品由孩子们的姑父肩挑上集市街上叫卖,后来公私合营到太和桥饮食服务公司了。还有我家有一个院邻叫范世林的是肩挑步行赶集上会卖布匹的,哪里有集会,天不明就肩挑上好几种不同颜色的布匹出门了,像三泉镇集会,峪道河集会等,要步行几十里路,晚上才能回来,满脸的汗水、一身的土,看着很疲劳,很辛苦,为养家糊口,真不容易。
还有一个叫永和作坊,从南巷往前走,不远东侧有一个三亩地的永和菜园子,菜园内有两口深井,可浇灌,种的庄稼、蔬菜都茂盛,沿菜园中的小路向东就到了永和作坊院,主要做豆腐和纯绿豆粉旋粉出名,豆腐又白又细又嫩,买一块拿回家,用虾酱炒一盘“睁眼豆腐”,那是汾阳的一绝。特别是用纯绿豆粉做的旋粉,5分钱一卷,有手掌大,可切七寸盘子满满一盘,滴上香油,放一撮蒜泥,再把老陈醋一浇用筷子一拌,有一尺长不断,又凉爽又顺滑。还有豆腐巷内有一个叫杜二宝做的灌馅糖,寸金糖也是汾阳城有名的食品,皮脆馅大甜。
路北西门小学往东走,还有一个叫洪炉台的场子,有戏台,可看戏、开大会。我记得1953年任弼时同志逝世就在这里开的追悼大会。门口用黑布做的两个大绣球垂挂在大门两边,横批是白纸黑字写的“任弼时同志逝世追悼大会”。正街门前,每家都挂半旗,苏联领袖斯大林同志也是1953年去世的,也在这里开的追悼会。
后来洪炉台一段时间改为省运公司的长途旅客车站,后来又改造成汾阳县的第一个电影院,后又改为汾阳县的第一家超市恒利源,红火了几年现又拆了,不知又盖什么。
再说西门街路南的变化,1958年由豆腐巷西口开的新华诊疗所往东走不远有爱民诊疗所,还有路南天主教开的明明眼科,接生站的李福梅和田月琴两人,四家联合组成了汾阳县万年青公社医院,地址就在孔家巷往东走不远占了两家的大院开的。1960年公社医院迁到了甜水巷路西一号大院内。1962年医院旧址扩大建成了汾阳县第二运输公司,个体户有马车的,汽车的,都组合进来跑运输。八九十年代二运公司又改造成通达大市场,里面有卖鞋帽的、布匹的、衣服的,货真价实,价位也适合老百姓。村里进城的,还有城里的都来这里选购,也红火了几年。现在通达大市场拆了,盖起了大楼。
城隍庙西口有一家开的长顺久杂货铺。三皇庙巷西口有百货公司开的百货铺,主营布匹。路南三皇庙巷西侧还有一座天主教会和教堂。解放前夕,天主教会还熬下稠粥救济给贫民百姓喝,小时候我和我二姐也经常去喝。
九十年代,汾阳城扩路,盖楼也是从西门街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鼓楼南、鼓楼北、鼓楼东也扩了路盖起了大楼,没有了城墙,汾阳城和周边的村庄也盖的连成一片了。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很美满幸福。
文章来源《汾州乡情》
相关文章
在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下,有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小镇——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这座生态优越、产业蓬勃向上的小镇,因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彪炳史册。...
2025-08-17 0
在我国新疆,有一条绝美的景观大道,它就是每年只开放四个月的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市,全长561公里,纵贯天山脊梁,穿越了峡谷、雪山、草原、戈壁...
2025-08-17 0
#河北到底哪里美##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多彩旅行·畅游河北#8月12日上午9时,67岁的韩建英轻轻推开缀着铜环的雕花木门,二十平方米的...
2025-08-17 0
▲李庄月亮田景区。(来源:人民网)宜宾翠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今天(8月17日)发布《关于李庄旅游度假区部分区域临时管控的通告》。该通告说:1、2025年...
2025-08-17 0
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前言·】——»“要是大伙还愿意看我这张老脸,我肯定豁出去!” 之前大家伙儿都琢磨着,本山大叔不再上春晚,八成是身子骨跟不上...
2025-08-17 0
8月16日晚,“爱上大运河 一‘骑’行大运”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运河‘骑’妙夜”在临平大运河畔举行。来自北京通州、河南洛阳、江苏扬州等运河沿线城市代...
2025-08-17 0
文| 凭栏编辑| 凭栏前言在大众认知中,一个国家全年的GDP总值,并不能真正代表这个国家的实力,但人均GDP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是否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就...
2025-08-17 1
外部势力插手我国内政,我们是如何回应的?美国又是如何逼迫我们放人的?黎智英案终极审判近了,近日,香港高等法院再次就《壹传媒》创办人、反中乱港分子头目黎...
2025-08-17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