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广州人平时说“河南”,跟河南省没关系!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18日 00:56 1 cc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广州人平时说“河南”,跟河南省没关系!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

前两年,刚从上海搬来广州时,我像个初入迷宫的旅人,总被这座城市里很多“约定俗成”的说法绕得晕头转向。比如有一次我听广州本地朋友说“小时候住河南”,听着他一口粤语腔调的普通话,我心里打了无数个问号:这口音,怎么听也不像在河南省长大的啊?直到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原来广州本地人嘴里所说的“河南”,跟我们通常所指的“河南省”无关,而是指位于珠江以南的广州市海珠区哦!

广州人平时说“河南”,跟河南省没关系!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

这样的“地理误会”,其实藏着老广州人对这座城市的独特注解。在广州,珠江不仅是一条穿城而过的江河,更像是一把天然的标尺,将城市分成了“河北”与“河南”两个部分。老一辈广州人说,早年间珠江上没这么多桥,两岸往来主要靠渡船,“去河南”、“返河北”是街坊邻里日常对话里的高频词。那时的“河北”聚集着广州老城区的核心——越秀的骑楼、荔湾的西关大屋,是商业与政务的中心;而“河南”海珠区则相对没那么发达。

广州人平时说“河南”,跟河南省没关系!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

有趣的是,广州市海珠区还真的有过“河南区”的官方名称。上世纪50年代,这里一度以“河南区”为行政区划名,直到1960年才改称“海珠区”,取“海上明珠”之意。但老百姓早已经习惯,于是广州本地人嘴里的“河南”,一叫就是几十年,成了大家刻在城市记忆里的称呼。

广州人平时说“河南”,跟河南省没关系!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


如今再看“河南”海珠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偏居珠江以南的“后花园”,尤其是来到海珠区东部的新城区,站在广州塔的观景台上往下望,珠江两岸的天际线早已连成一片:北岸是天河CBD的摩天楼群,南岸则是海珠区的新貌——琶洲会展中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电商总部大楼拔地而起,绿道上跑步的人、江边喝茶的老广、创意园里拍照的年轻人,共同勾勒出这片区域的新轮廓。

广州人平时说“河南”,跟河南省没关系!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

但老广州的烟火气,也依然在“河南”老城区的街巷里随处可见。在同福路的骑楼下,老字号的炖品店飘出当归的香气,阿婆们坐在藤椅上择菜,用粤语聊着谁家的孙子考上了大学;在晓港公园,退休的伯伯们聚在树荫下下棋,棋盘边摆着泡满普洱的保温杯,嘴里时不时蹦出“呢度系河南啊,舒服过河北”的感叹。对他们而言,“河南”不仅是个地理概念,更带着一种“住惯了就不想走”的归属感——这里没有“河北”的拥挤,却有着同样浓厚的人情味,连珠江的风都似乎比北岸更柔和些。

广州人平时说“河南”,跟河南省没关系!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

刚来广州时,我总觉得类似的这种“本地暗号”有点难以理解。但后来渐渐发现,这些“约定俗成”的说法里藏着城市的密码:它让初来乍到的人摸不着头脑,却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有了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就像提到“河南”,老广州人眼里会泛起熟悉的光——那是渡船的汽笛声、是果农的叫卖声、是街坊邻里的招呼声,是属于这片土地独有的温暖记忆。

广州人平时说“河南”,跟河南省没关系!你知道说的是哪里吗?

现在的我,偶尔也会跟广州本地的朋友说“周末去河南逛吃”。站在海珠桥上,看珠江的水悠悠向东流,北岸的繁华与南岸的闲适在波光里交融,突然明白:广州的魅力,或许就在于这种新旧交织的包容——它既有“国际大都市”的气派,又有“街坊邻居”的亲切;既有清晰的行政区划,又有代代相传的“民间地名”,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你觉得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记录我的2025#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