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这里竟是“青铜文化发源地”!全国新闻网媒总编辑调研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0日 09:26 3 admin

长江网记者余淮 通讯员周波 柯陆珺慧

“古人在采矿和冶炼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今时代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推动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在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广州大洋网总编辑刘海健感慨。8月19日,参加“黄石,一个点石成金的地方”全国新闻网媒总编辑调研行的29家媒体负责人,走进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探寻 “青铜传奇” 的神秘面纱。

铜绿山古铜矿实地探寻,追溯青铜文明悠久历史

这里竟是“青铜文化发源地”!全国新闻网媒总编辑调研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8月19日,全国新闻网媒总编辑在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参观调研。记者彭年 摄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黄石市大冶市城区西南约 3 公里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座大型铜矿,书写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辉煌,被称为 “世界第九大奇迹”。证明早在两三千年前,中华民族就创造了完整的采矿炼铜技术,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也被学术界誉为“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黄石也因此赢得“青铜文化发源地”的美誉。

步入博物馆大厅,一座巨大的铜绿山浮雕映入眼帘。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铜绿山古铜矿的发现过程和历史背景。1973 年,当地村民在采石过程中偶然发现了古代铜矿井,随后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多次发掘,揭露从商周至汉代长达千年的采矿和冶炼历史。

一件件青铜器、采矿工具和古代矿车,仿佛将众人带回了那个青铜文明辉煌的时代,总编辑们被博物馆内陈列的丰富文物深深吸引。从用于采矿的青铜斧、青铜凿,到用于运输矿石的竹编矿车,再到用于冶炼的陶质炉具,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这些精美的青铜器,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作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应当以这些辉煌的历史成就为傲,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刘海健说。

采矿场景复原,现代科技与古代智慧交融碰撞

这里竟是“青铜文化发源地”!全国新闻网媒总编辑调研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8月19日,全国新闻网媒总编辑在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通过多媒体设备,了解古代铜矿的开采和冶炼技术。记者彭年 摄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在展示古代采矿和冶炼技术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元素,为观众带来全新参观体验。

博物馆内的采矿场景复原区域是亮点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复原模型和多媒体展示,新闻网媒总编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古人的劳动场景。

在复原的矿井中,狭窄巷道纵横交错,支撑巷道的木梁依旧坚固。矿工们手持青铜工具,正在辛勤地挖掘矿石。墙上挂着的油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映照出矿工们坚毅的面庞。复原场景高度还原了古代矿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生动展现了当时采矿的艰辛与智慧。

“看到这些复原场景,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创造了如此辉煌的青铜文明。” 九江新闻网副总编辑凌群峰有感而发。

博物馆还运用多媒体展示手段,详细介绍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和研究成果。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观众可直观了解古代铜矿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将现代科技与古代智慧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展示方式。让历史文物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博大精深。” 凌群峰说。

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黄石发展的底气

这里竟是“青铜文化发源地”!全国新闻网媒总编辑调研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8月19日,全国新闻网媒总编辑在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参观复原的矿井。记者彭年 摄

“从3200年前到近现代,鲜有像黄石一样的城市,拥有如此完整的矿冶工业文明体系,其工业遗产具有唯一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黄石文化自信的底气。”这是时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在实地参观考察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等工业遗址后作出的评价。

这个评价,引发新闻网媒总编辑们共鸣。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每一件文物、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故事。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故事传播出去。” 孝感日报新媒体主任朱霞说。

通过此次调研,在看到了黄石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后,总编辑们纷纷表示,将借助各自媒体平台,讲述黄石的故事,传播黄石的声音,让更多人了解这座 “点石成金” 的城市。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熊展平 值班编辑 李智恒)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