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读刊丨大藤密码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0日 09:36 3 cc

大藤山

读刊丨大藤密码

民谣道:“旧有大藤越江,故名大藤山。”

大藤山,自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古老而神秘的大瑶山北麓,携带着山川的豪情与岁月的低吟,狂奔逾百里,直至武宣县境,以“一”字形的雄姿,陡立于深邃悠长的大藤峡两岸,似天地间壮阔的守望者。

那山间,有“金鸡独立”、有“骏马相列”、有“山鹰翱翔”。峰回路转间,吸引着每一个渴望探秘的心灵,让人沉醉于这份壮丽与神秘之中,忘却归途。

山猪、黄猄、白腹锦鸡、白鹤时不时在我眼前伸头探脑,倏忽即逝。抚摸着东方魔茶、银杉枝叶,蓦然感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每一处都现独特风景,每一声都是天籁之音。

我踏入这片隐匿于尘世之外的秘境——大藤山,她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仙子,终年被一层薄如蝉翼、轻若羽纱的云雾温柔地拥在怀中。那云雾,缥缥缈缈,洁白无瑕,仿佛是仙子遗落人间的素纱,轻轻披在大山的肩头,为她添上一袭神秘而梦幻的霓裳。

随着微风中挟裹的细柔江雾,我好似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缓缓攀援而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如同天神洒下的甘霖,瞬间将我淋得透湿。在这淋漓尽致中,我感到脚底有一股微妙的力量在轻轻拱动,仿佛是大地的脉搏在跳动,又似神秘的生命在低语,在诉说不屈与希望。紧接着,一声声清脆的“吱吱”拔节声传来,那是强韧的生命在奋力挣扎、破土欢呼。这一刻,我仿佛能听见大自然的心跳,在这座神秘而壮丽的大藤山上,我与自然融为一体,见证着生命的诞生与绽放。

山巅乘势,众山聚散往来、沟壑分叉,似乎在天际间演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浑厚历史剧。奇特险峻的山谷,隐隐约约回响着明代大藤峡瑶族群众高举义旗纵横两广的呐喊。山沟河川、田埂小路、悬崖峭壁,到处留有营盘、弓弩、弹坑的遗址遗迹。抵御日寇、以弱胜强的一股股硝烟似还弥漫在陡峭的红石滩,一个个英勇无畏、忠魂不朽的高大形象,穿云破雾,激荡着沉寂无闻的一土一石,唤醒古老的记忆与沉睡的灵魂。

大藤山,仿若天地间一位沉默的巨人,在我匆匆的眼眸里,它凝固了时光,静止了岁月。在这里,不见树木葱茏的繁茂,唯余突兀之姿;在这里,天地似被岁月遗忘,又似固定了形态,在千沟万壑的蜿蜒曲折中,留一抹纯粹的隆起,静静地诉说着地壳的变迁与岁月的沧桑。

大藤庙

源自广西大瑶山南麓的东乡河蜿蜒几百公里后掠过五福村,融入大藤山脚的黔江,大藤庙就矗立在江与河的交汇口。

大藤峡入口处,曾有水桶般大的青藤肩挑大藤山,两岸民众往来行走自如。当年,明军举起锋利的大斧将青藤砍断,民间渴望泊岸于宁静之湾,便在此地立大藤庙祭祀,后大藤庙成为人们心灵深处最真挚的祈愿地。

粗犷的青石碑刻有“古庙志载建于清初,然有宋瓷明砖残存”,伴随过往行人的身影,古风古韵沾染着尘封的时光,跨越千年而来。

我凝眸大藤庙门联,“为国为民铜柱垂勋光宇宙;允文允武越人降服拜旌旗”,眼前似有一幅波澜壮阔的征战长卷缓缓展开,字里行间洋溢的豪情壮志,铭记着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史诗。

入得门来,三座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的石人蓬勃英姿,令人肃然起敬。左边是身着绿锦战袍、手握经书、武艺超群的名将关羽;中立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闻名的伏波将军马援;右树明代杰出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为什么不同朝代的三位功高望重的大臣,会站立滔滔江水旁,被当地人合供呢?

展眼远望,柳江、红水河、东乡河汇到庙前戛然急刹,咆哮旋转90度后“吱溜”一声斜插东南。险滩转桶沙在此“魔鬼航道”掀起几米高巨浪,水流箭雨般射向江中行驶的庞然大物,卷起瞬息万变的漩涡。每到此处,船长、水手大气不敢出地攥紧船舵。船战战兢兢地前移,每一米都像走在薄冰之上,随时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历史上,尽管船主见庙必停,点香纸、燃红烛、行虔诚的跪拜礼,但在惊涛骇浪戏弄下,悲剧如同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不断在这片区域上演着船翻人亡的惨剧。而那些幸存者黝黑的脸庞上,泪水如决堤的洪水,簌簌滚落。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让那些曾令船主东躲西让的尖礁利石永沉江底。原来300吨的机帆船要选择时间和航段,小心翼翼地擦身避让;如今,满载5000吨的货船昂首挺胸,斩浪竞航!

当日,一队满载货物的大船从庙前驶过。千船傍庙祈求、万众燃香朝拜、红烛香纸满江、炮仗震动川谷的情景已经不再,只闻“嘟嘟”汽笛声在峡谷间回响不息。

看得出,风雨难侵大藤庙。我竭力在三座石人身上一寸寸扫描,绞尽脑汁搜寻谜底。与往来鸿儒、谈笑琴音一起痴迷地抚摸庙壁、砖缝,逐行细读石碑和牌匾,透视那年月馈赠的珍稀字句,尽心揣摩建筑框架里蕴藏的史学魅力,寻找豁然开朗的点滴感悟。

良久,思绪如静谧夜空中流转的星河,在时光的幽邃长廊里蜿蜒徘徊、缓缓沉淀:这大藤庙,不正是那令人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地标吗?它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不仅是一座凝固历史的建筑丰碑,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一种永不磨灭的力量源泉。

大藤湖

大藤湖由东乡河与黔江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而成。昨是小河几步跨到岸,今成大湖碧波浩渺唯见天际。

十年前,每逢七八月,洪魔蹿着劲咆哮往上涌。一夜间,沿岸仅见屋顶和河面漂浮着的残枝败叶。

让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五福桥通车那辉煌一刻。那高架桥,宛如一条钢铁巨龙,以无畏之姿横跨两岸,肩负起连接希望与未来的重任。自此,往昔蜿蜒曲折、长达十公里的赶圩之路,便悄然隐匿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只余下人们对过往艰辛的淡淡回忆。五福、上江、下江等地的万余搬迁户,笑意从眼底深处蔓延开来。

目睹这世间万物的更迭,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五福桥的通车,不仅是一座桥梁的建成,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红薯、芭蕉曾经沉寂在这片田间地头,如今,它们不论大小纷纷坐上车儿往外窜,身价“嗖嗖”翻倍,让人们对这横架于江面的巨龙愈发崇拜。村边的湖,湖畔的山,山中的桥,仿佛成了拥有魔力的磁石,全国各地的游客被虹吸而来,纷纷争相到此打卡。山川与河流,农户与土地,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之中,宛如一只蜕变的蝴蝶,展翅欲飞。

辗转难眠之际,深入体验人湖和谐的冲动直顶大脑。我一骨碌爬起来,举着竹篾火把,沿着弯曲石路,陪伴闪烁的星儿坐上小木船驶向湖水深处。在山脊露出鱼肚白时,我与船夫一同拉起银珠铮亮的丝网,惊喜地摘下活蹦乱跳的鱼儿。随着天际放亮,多艇擦肩竞驶,相互间吆喝起伏……

当漆黑的夜幕被彻底拉开,我心满意足地洗脚上岸。与主家品金龙茶,谈人生曲折。兴之所至,抢过锅铲,把亲自捕获的生猛水货烹成小鲜。举起佳酿尽情碰杯,微醺时热染脸庞,任言快语哉!

酒酣耳热、腹中饱暖之后,我悠悠然踏上那轻盈的皮划艇,自棹其间,任凭清风如温柔的手,轻轻拂过面庞,带着丝丝凉意。这一刻,我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与这湖光山色共鸣,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烟消云散,只留下心灵的纯净与思维的灵动,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里,绽放出光芒。

大藤屋

沿着大藤山那沉稳而坚实的山脚缓缓漫步,抬眼望去,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在眼前徐徐铺展。只见三十余座青砖黛瓦的古朴建筑,宛如一群身着素衣的隐士,头顶着一抹清新的翠绿,错落有致地蜿蜒于湖边,绵延十余公里之遥。

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倒映着青砖黛瓦的身影,波光粼粼中,它们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随着湖水的荡漾摇曳生姿。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这湖边的建筑相互映衬,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S”形的小路将人引进遮天蔽日的芭蕉丛,一缕缕泥土的芳香从明清时期的老屋传来。

祖祠,宛如一位端坐于岁月深处的智者,以庄重之中轴线为脊梁,将每一寸空间都规划得方正划一,尽显规整与肃穆。踏入这方天地,好似穿越了时光隧道,步入一个充满神圣与敬畏的精神家园。

祠前,“孝义坊”牌匾高悬。那精雕细琢的笔触,仿佛是岁月这位巧手的工匠,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将“孝义”二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高尚道德情操,一笔一画地镌刻其中。

每当清明时节,细雨如丝,轻轻洒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或是金秋时节,秋风送爽,金黄的树叶飘落一地,海内外的后裔们便怀揣对祖先的敬仰与思念,踏上这寻根问祖的征程。他们带着满心的虔诚,手持香火,缓缓步入祖祠。一时间,敬香跪拜之礼此起彼伏,香雾弥漫在祖祠的每一个角落。

人群络绎不绝,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口音,却有着相同的血脉和根脉。

祖屋规模宏大,犹如层层叠叠的叶片,在沟溪和山脊上留下斑驳的翠绿。它时而定格于上、中、下三院,时而起落于出檐瓦房。高与低、圆与方、长与短主次分明,正偏有序。这些布局,或洒脱明月,或清新山川,或威严时空。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世间绚烂多彩的一隅,让人叹为观止,心生感慨。

在那幽谧的庭院一隅,房檐宛如一位温婉的佳人,轻挽着青藤的臂弯。那青藤,似灵动的绿丝绦,从房檐垂落而下,带着几分慵懒与惬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古窗,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窗棂上,绿影斑驳,那是岁月的痕迹,也是生命的馈赠。那点点绿意,如同灵动的音符,在古窗的琴弦上跳跃,弹奏出一曲曲悠扬的时光之歌。

塘沿,是花的舞台。它们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引得蜂蝶在花丛中穿梭嬉戏,仿佛在开一场盛大的花间派对。

菜园是绿色的海洋。翠绿的青菜,如一群身着绿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鲜红的番茄,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灯笼,挂满了枝头;紫色的茄子,似弯弯的月牙,散发着神秘的气息。那清香,是生命的气息,是丰收的预兆。

其实啊,这世间万物皆有灵韵,每一块原始土石,皆是大自然遗落的朴拙诗笺。它们沉睡于岁月长河,看似平凡无奇、质朴粗粝,却蕴含着无尽的潜力。当勤劳的双手如灵动的画笔,以汗水为墨,以智慧为彩,轻轻勾勒、细细雕琢,便能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于是,那原本黯淡无光的土石,便幻化成花冠众芳的容颜,绽放出令人惊艳的光彩,那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谱写的一曲华丽乐章。

(作者简介:陈德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编著或出版有《乡土武宣》《双髻流云》《大藤峡武宣魂》等作品11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