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点赞“新巴尔虎右旗样板”:县域文旅的“破圈”密码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0日 09:40 3 cc

来源:环球网

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哈尔滨冰雪……每一次“现象级目的地”的“奔赴”,只为沉浸式体验在地文化的感染力。不同于味蕾上的诱惑、冰雪的视觉震撼,声润人心,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以民歌为载体,正在成为热门县域目的地,等你“奔赴”。8月,“歌游内蒙古·乐享大草原——首届牧歌故乡民歌节”即将如期开幕,记者采访了新巴尔虎右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包玉波、总导演富鹏、制作人哈泊力夫,深刻解读牧歌故乡民歌节的幕后故事。

点赞“新巴尔虎右旗样板”:县域文旅的“破圈”密码

打卡吧!民歌就是流动的博物馆

内蒙古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的美誉,《天边》 《鸿雁》《呼伦贝尔大草原》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和草原有个约会》《敖包相会》《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等家喻户晓,更为无数音乐人改编传唱。“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依托丰厚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创新融合方式植入多元文旅场景。本届民歌节举办地——新巴尔虎右旗,既是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夏季‘村晚’的示范点,更是蜚声中外的《牧歌》(原曲《乌赫尔图辉腾》)诞生地。

民歌承载着一个族群的集体记忆,民歌里包含着牧民对季节更替的知识、对牲畜习性的理解、对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当蒙古长调歌手发出悠长颤音时,那不仅是技巧,而是草原民族对天地敬畏的声带震颤。“只要是积极向上、赞美家乡的,都在征集范围内。”包玉波介绍说。“民歌,是人民之歌、生活之歌、劳动之歌、民族之歌、时代之歌。”

哈泊力夫对民歌同样给予开放包容的态度:“所有由人民创作、由人民演唱、为人民歌唱的歌曲都是民歌。民歌的魅力在于口头传唱。”在这样的思路下,征集活动打破了地域限制,短短三个月,民歌总数超过200首,包含了新巴尔虎右旗乃至全国的创作者,展现了内蒙古民歌的多样性与时代性。

在哈泊力夫看来,当地民歌音乐就像草原上的一条条河流,这种形式犹如一座“流动的博物馆”。“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当地人一直保持着创作的旺盛生命力,没有工业时期音乐的流水线、没有专业音乐的雕琢,但是民间原创音乐家持续不断地涌现。不同时期,留存下的民歌具有各个时代的典型性。比如70年代的民歌明显受到了慢华尔兹曲风影响,2000年前后更多了抒情性,而21世纪10年代受到电音影响,目前,这里的民歌曲风受到嘻哈音乐和说唱音乐的影响。民歌,表达着当地人的情感,特别动人。”

富鹏对于民歌的魅力也非常坚定:“民歌,是在地文化的情感传感器,具有最本真鲜活的文化魅力,民歌节策划的核心原则便是‘牧民唱主角’,草原的辽阔、牧民的坚韧、游牧文明的智慧,全部凝结在歌手的嗓音里。”

合唱吧!新民歌里全是多巴胺

“我们的目标是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包玉波介绍说,动听的民歌,蕴含着草原游牧民族最深刻的叙事性,民歌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成为草原生活的真实写照。将蒙古包内咸香奶茶的温暖、牧户骑马摔跤饮酒之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方式、呼伦湖贝尔湖油画般的“多巴胺”色彩画卷、那达慕的马背上的铁汉柔肠……具象为耳畔的旋律,民歌的每一个音符都跃动着北疆文化的密钥。

点赞“新巴尔虎右旗样板”:县域文旅的“破圈”密码

新巴尔虎右旗是全国“四季村晚”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征集活动之后,歌曲由哈泊力夫携专业制作团队进行改编,为每一首上线作品单独定制封面,最终以3张风格不同的专辑形式在全国各大音乐平台上线。改编工作以歌手气质、曲调的骨架为起点,达到业界高标准为目的。

哈泊力夫认为,像乌兰牧骑歌队这样的团体对于此次民歌节提供了大量生动的作品,歌队中的歌手由音乐素养很高的民间文艺骨干组成,一专多能,很多人不仅懂马头琴,也擅长吉他、古筝,或键盘,跟他们交流可以碰撞出特别多创作灵感。他们平时在呼伦贝尔进行每年上百场巡演,沉浸在民歌中,为当地牧民带去了快乐,是当地人心目中的“无名英雄”。而民歌节上改编的新歌,也满足了乌兰牧骑歌队这样高频率巡演队伍对新曲目的需求。

歌里有真情,哈泊力夫介绍说,“内蒙古当地牧民的亲人、爱人、青春、家庭、故乡、理想就在民歌里,这种真诚的感情是最具“普世价值”的,因此也特别动人。”此次入选的民歌《光彩夺目的伴侣》,歌曲讲述的是95后牧民小伙子,把未婚妻比喻成太阳一样光彩夺目,唱着歌求婚的场景。

歌里有传承,《飞快的骏马》讲述了牧民因为自己的骏马而自豪,哈泊力夫发现歌手的爸爸曾是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的著名长调歌手,歌手目前也是乌兰牧骑歌队的职业歌手,而歌手5岁的儿子也具有歌唱天赋之后,大胆将这首曲子放慢了节奏,改编成适合祖孙三代演绎的曲调,有一点儿慵懒、俏皮和怀旧的风味。开头是爷爷当年唱《飞快的骏马》的录音,中间当爸爸唱起这首歌,加入了父子对话,小孩问爸爸“这是谁唱的”,爸爸说“这是当年我爸爸给我唱的,你听我给你唱啊”。这样的改编不仅唱的是前辈因马而自豪的荣光,更唱出了普通家庭美好亲情,特别适合普通人拿起一把吉他,淡淡地谈起歌唱以及合唱。

“好歌一定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哈泊力夫的改编思路总体目标遵循着“让民歌拥有宽泛的适用性,更好的传唱场景”。他说,听着“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来到内蒙古的游客,可以从酒吧、咖啡厅、理发馆、饭店、蒙古包里听到当地人正在传唱的、全新的、动人的新民歌,跟着当地人哼起来、唱起来、舞起来,游客完成“观看风景、参与牧民生活、合唱新民歌”的过程,铸就了与旅行者内在心灵邂逅的基础,让新民歌成为可以带走的“特产”。

点赞“新巴尔虎右旗样板”:县域文旅的“破圈”密码

民歌节突破传统节庆思维,主创团队首创 “征集—评选—展演—转化”全链条产业化运营模式,为全国基层文旅融合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持续、有效益的“新巴尔虎右旗路径”。富鹏介绍说,“征集-评选” 是挖掘、激活散落在民间的民歌瑰宝和人才。“展演” 是打造高水平的舞台,让这些珍宝焕发光彩,吸引全球目光聚焦北疆文化。“转化” 是核心创新点,我们积极探索如何将民歌节产生的热度、挖掘的作品、涌现的人才,系统性地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产品、文创开发、艺术教育、传播内容等,实现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和产业赋能。

参与感!民歌节让你抵达生活理想之境

并不是所有“县域”都有出圈的机会。人少、小众、既有美景又有体验是“这届年轻人”目的地的首要考虑因素,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足以吸引超远距离的目标人群,能满足当代年轻人“沉浸式在地体验”与“高性价比消费”的双重诉求。音乐是最前卫的叙事符号,民歌中,有天籁、有风景、有记忆、有情感、有群众基础,自带流量密码,非常容易获得“情绪共鸣”。真正的旅游,不就是让异乡人的心跳与本地人的呼吸同频,游客不再是文化的旁观者,而是民歌的即兴合唱者。

“民歌节为新右旗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一公共项目不仅可以丰富当地民歌资源,更可以满足百姓文化需求,音乐内生出巨大的感染力,也让全国各地的游客体验到一场‘可听、可看、可体验’的全方位文旅盛宴。”包玉波认为,“新巴尔虎右旗牧户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极具特色的蒙古包,获得在草原营地住房车、烹饪西旗羊肉的居停体验,既有骑马、射箭等传统体育经济项目,让游客在游戏中深度感知草原文化之外,也有沉浸式载歌载舞的欢庆活动表演。草原四季皆宜,犹如不同色调的油画赏心悦目,松弛感满满的呼伦湖、贝尔湖绝对是游客的‘精神疗愈’良方,抵达生活的理想之境。”

点赞“新巴尔虎右旗样板”:县域文旅的“破圈”密码

包玉波总结道,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以“村晚(民俗展演)、村遗(非遗活化)、村集(文创市集)、村舞(民族街舞)、村歌(全民合唱)”五大板块联动打造城市的文化长廊“牧歌故乡夏季村晚那达慕”,形成了“新右旗的样板”。

不仅是自然景观,在五大板块中,美食、歌舞等内容疗愈每个人的心灵,自然馈赠让疲惫的年轻人得以短暂地放置心灵,当地的特色民俗、独特文化体验也能为年轻人带来舒缓与放松,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场景,持续性、系统性、群众性的活动组织方式,正是“歌游内蒙古”理念的最佳实践。

点赞“新巴尔虎右旗样板”:县域文旅的“破圈”密码

与传统演唱会模式不同,那达慕村晚的开幕式以主题方阵与情境式行进为主,彩车设计融合地域特色与行业成就,生动串联北疆文化、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等特色元素符号。

富鹏在游行路线关键点设置驻停表演区,定点呈现主题节目,观众既可以随着游行队伍感受行进间的动态活力和热闹氛围,也可以驻足关键区域,沉浸式欣赏高水平主题表演,实现了动静结合的观看方式,游客骑行方阵、房车方阵也将参与其中,为全国观众、外地游客、本地居民提供深度感知北疆文化的沉浸式体验通道。在文旅产业寻找差异化竞争力的当下,慢节奏的DIY深度体验游,在一批尚未完全商业化的小城景点中,构建起独特的文化磁场,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拥有成为新潮流、新风尚的潜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