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武乡县红色研学活动“圈粉”又“圈心”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0日 14:07 3 cc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太行山麓,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一声声嘹亮的军号声穿透晨曦,一批批学子齐聚武乡,在山水人文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重走太行英雄路”沉浸式研学活动在这里次第展开。

  作为八路军总部长期驻地,武乡县红色遗址众多。今年以来,武乡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推出全长5486米的沉浸式研学线路,通过十大历史场景还原、五感教育法,将革命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沉浸式体验,让太行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武乡县红色研学活动“圈粉”又“圈心”

参观·互动

在情景交融中聆听历史回响

  “父老乡亲们!小鬼子已经打到咱家门口了,咱们能当孬种吗?”在王家峪村红星杨树下,身着八路军军装的“游击队长”一声呐喊点燃全场,参与者们不约而同地举起右拳,高声回应。这一刻,80多年前的参军动员场景仿佛重现。

  转过一道山梁,炮火声突然响起。关家垴歼灭战微演艺现场,弹痕斑驳的墙壁,纵横交错的战壕,将人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冲上去,一个不留!”演员嘶吼着冲向“敌阵”,在刺刀寒光与硝烟残影中,参与者近距离地体验战争的紧张与残酷。当亲眼看到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时,参与者王娜不禁潸然泪下:“以前只在书上读到这些故事,今天终于明白什么叫‘血肉长城’。”

  在八路军文艺小站,武乡特色开花调民歌与抗战快板相互交织,欢快的节奏与质朴的歌词,传递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学生徐立辉一边学着打快板一边感叹:“原来革命前辈们是这样鼓舞士气的,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对历史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体验·实践

于亲身参与中感受峥嵘岁月

  “三角巾要压住眉弓!”在心艾医疗救护站,大家化身“战地急救兵”,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紧急包扎技能。

  大学生李思琪反复练习后,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看似简单的包扎,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当年战场上的医护人员真是太了不起了。”

  这条5486米的研学线路,象征着中国14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十个红色体验站点,都是打开历史的鲜活窗口:春花拥军站,人们推着独轮车运送“军粮”,重现“最后一碗米做军粮”的鱼水情深;下北漳鲁迅艺术学校旧址,参与者们亲手拓印“太行英雄”传单,体会文艺战士“以笔当枪、以文抗战”的精神力量;“勇闯地雷阵”环节,参与者跨越重重障碍、攀高伏低,在模拟战场中感受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战斗智慧……

  “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重走太行英雄路活动负责人杨军峰介绍,“我们既有‘勇闯地雷阵’的‘动’,也有木刻版画创作的‘静’,动静结合式的互动体验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年轻人心里。”

对话·感悟

在“大思政课”中传承红色根脉

  在上北漳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旧址,一堂题为《我们》的思政课正在进行。讲解员深情讲述着李改花送三个儿子上战场的故事:“这是俺最后一个儿子了,可是俺还是想把他交给您……”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将现场观众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当听到李改花的三个儿子相继牺牲在抗日战场时,人群中传来压抑的抽泣声。夕阳的余晖洒在斑驳的墙面上,仿佛为这段历史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假如你是李改花,或者是李改花的家人,在那样的年代,你是否愿意做出同样的选择?”讲解员话音未落,“我愿意!”的回答已如潮水般在山谷间回荡。

  “山河无恙,是有人曾把生命化作屏障。”参与者徐威宏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这行字时,泪水模糊了视线。不远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正穿透暮色,在太行山间久久回荡。“以前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遥远”徐威宏哽咽道,“今天站在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

  从情景交融的历史再现,到身体力行的实践体验,再到直击心灵的精神对话,“重走太行英雄路”沉浸式研学活动通过多维度、立体式的设计,开创了“场景还原+情感共鸣+价值传递”“红色教育+乡村振兴”“传统艺术+国防教育”等红色文旅新模式,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触摸历史、感悟精神,红色基因必将代代相传,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赵海鹏 武千黛)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张岩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