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韩国作出选择,李在明不来北京看阅兵,美空军司令火速提出离职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2日 05:51 1 admin

这一次韩国作出选择,这个选择不是别的,就是李在明总统明确决定不来北京参加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事实上,事情的发展并不突然,早在8月中旬,韩联社和多家韩媒已经释放出风声,称青瓦台内部在权衡是否派高规格代表出席。


韩国作出选择,李在明不来北京看阅兵,美空军司令火速提出离职


8月20日当天,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在与中国驻韩大使戴兵见面时,确认收到了邀请,并可能出席北京的纪念活动。这意味着,最终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的,将不是李在明,而是韩国排名第三的政要。这一细节,基本坐实了韩国在这件事上的选择。


回顾十年前,朴槿惠曾亲自来到北京,和中方并肩站在天安门广场。当时的场景对比现在,格外鲜明。所以这次李在明拒绝出席,不仅仅是一个礼节性动作的缺席,而是对外交优先级的一次表态,韩国的战略路线,本质上仍是向美日靠拢。


这一点从近期的外交活动也能看得很清楚。韩国外长赵显接连访问日本、美国和印度,李在明本人也排定了赴日、赴美的行程,时间点正好卡在9月3日之前。换句话说,李在明用行动告诉外界,优先顺位在美日,暂时没有把中国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上赵显在对外表态时,多次释放出对华不友好的言论,中韩之间的互信显然受到了影响。


韩国作出选择,李在明不来北京看阅兵,美空军司令火速提出离职


再来看李在明的顾虑。阅兵的主题是抗战80周年,这本身就和日本的历史问题直接挂钩。如果他出现在天安门,站在中方领导人和普京身边,难免会被日本和美国解读成“立场摇摆”。美国方面的压力更不用多说,拜登卸任后,特朗普上台,美国正在全力拉拢日韩,推动所谓的“印太安全”架构。李在明如果在这个时候公开向中方示好,势必引来美国阵营的不满。韩国这种地缘政治的尴尬,本质上就是两面难讨好,因此,李在明最后还是选择了优先稳固韩美同盟。


除了外部压力,还有国内政治的考量。韩国国内保守派力量一直对中国抱有戒心,军方和部分舆论也会借机发难。如果李在明贸然访华参加阅兵,很容易被攻击成“向中俄靠拢”,甚至可能影响他在国内的支持率。更何况,尹锡悦下台后的余波还在,围绕审判的问题让韩国政治氛围更加撕裂。李在明显然不想在这种局势下给对手新的弹药。


当然,李在明也并非完全无视中国。他派出的特使团选在中韩建交33周年的节点访华,还带来亲笔信,里面可能包含邀请中方领导人赴韩参加APEC会议的内容。这说明李在明政府依然明白,中国在经济和地区稳定上的重要性。特别是韩国在半导体、能源和市场上的依赖,中方的分量不容忽视。问题是,这种“口头友好”能不能弥补“不来阅兵”的现实缺席,恐怕很难让人信服。


与此同时,美方也出现异动。据美媒报道,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突然请辞,背后原因众说纷纭。有分析称,和内部政策分歧、战略压力、甚至个人前途都有关系。无论哪种原因,至少说明美军在全球战略的压力下,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韩国作出选择,李在明不来北京看阅兵,美空军司令火速提出离职


眼下,美国正在同时面对多个方向的挑战:欧洲要持续支援乌克兰,中东要维持以色列的安全,亚太更是要遏制中国的崛起。空军作为远程投送的关键军种,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从印太部署到俄乌战场,再到战略轰炸机的轮转,资源紧张、人手不足的问题已经摆上台面。奥尔文突然离职,很可能是无法调和战略目标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这种人事上的动荡,本身就折射出美国在维持霸权上的困难。


总的来看一系列事件,韩国的选择,显示了在中美对抗加剧的背景下,中小国家如何艰难平衡,李在明拒绝出席阅兵,但又派特使访华,就是这种“左右逢源”的典型操作。而美国军方的震动,则提醒外界,美国自身也并非无懈可击。内部的消耗和矛盾,迟早会影响到它对盟友的支持。换句话说,韩国今天的谨慎,也可能是因为它看到了美国未来的不确定性。


再往深里说,这些事件对中方意味着什么?首先要看到,韩国的不来,确实是一种遗憾。但中国本身已经具备足够的战略主动权,阅兵活动照常进行,规模盛大,参与国家依然众多。韩国缺席,损失的是它自己在中方心中的分量。


韩国作出选择,李在明不来北京看阅兵,美空军司令火速提出离职


其次,美国的军方动荡,对中国来说是一种印证。说明美方的全球布局已经开始吃力。中方只要坚持发展,继续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就能稳住大局。说到底,未来局势如何发展,还要看韩国能不能真正拿出诚意。阅兵倒计时已经开始,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依旧会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至于韩国和美国如何表演,目前还有待观察。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