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2日 19:00 1 cc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因为退休而显得优雅





火了那么久的梦核风,没想到,武汉直接把它干出来了。


三伏天刚过,就有网友拖着行李箱直奔目的地,“下动车,第一站先来看看。”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一切新又新,一切旧如旧。乍一看是上世纪厂区宿舍的模样,再一看又有几分江南古镇的遗韵……未来感与年代感,种种看似矛盾不可能的组合,共冶一炉,融成巨大的现实,包裹着你。


红砖房扭结交驳,管道穿出墙体,空中连廊纵横,钢架齿轮拼接。有的屋顶上,台阶在瓦片前戛然而止,不知本要通往何处,像是游戏界面贴错了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这里是青山镇,过建设十路,出三环,靠近青山轮渡,正对着天兴洲。


街口,巨型招商电话在收尾施工的零星噪音中升起:


“青山正街等待100位主理人入驻……共同组建青山复兴联盟。”


“联盟”目标成员涵盖“痴迷老物改造、古着的怀旧者,想开深夜食堂、旧书酒馆的江湖故事家,擅长陶艺、扎染等技艺的守艺人”等……像一艘即将开启新冒险的太空船,正在募集船员。




01 新番:


穿越青山镇

到处都是迷人的

时空断层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工作日下午,空旷的青山正街上,流淌着误入新次元时特有的静谧和克制。


偶遇几个正在铺瓦的工人,作为NPC也太认真了吧?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仔细看,整条街,整条街的新漆面下都是旧组件!


镇街的金属雕塑,齿轮钢架咬合纠缠,内设楼梯,可登顶眺望,或许也可打开时空之门。


沿街梧桐粗大古朴,顶上的鸟窝包浆厚重,枝条密集,硕大沉稳,像是穿越了周期的几朝元老。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至于建筑,那就更是时空大乱斗了,考古地层剧烈错位。


钢架结构裸露的显然曾是厂房,铁骨铮铮的光线从高窗倾泻而下,投影呈现包豪斯线型。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粗粝的水泥墙依然守护着旧生活的残影,水壶生了锈,搪瓷脸盆上的牡丹花开不败,几根篙子靠在墙角,等下一个好天气。


红砖斜屋顶围起院落和古井,几张椅子随手摆在树影下的碎石上,带着本不属于它们的鲜艳。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粗大的管道钻出墙体,崭新的雕塑又嵌入其中。门前散落锈零件,因为退休而显得优雅


“中国工商银行”的铭刻,力透石背。金库大门铆钉还在,万夫莫开。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铁梯在建筑间盘旋而上,直通空中栈桥,串联起街道。走在栈桥上,各色屋顶从脚下溜走,就很想戴个《黑客帝国》同款墨镜。


栈桥通向后山,红瓦屋顶尽头延伸向江面、天兴洲。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那意境,是陆游笔下的“二十二日平旦微雨,过青山矶,多碎石浅滩,晚泊白杨夹口”,也是王世贞诗里的“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





02 前传:


“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年代

这里还在劈柴生火

当街炒菜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点击图片,走进8年前的青山镇



青山正街,八年前我就来打卡过。那时这里还有很多正常住家的,就没有现在这种梦核感,更多是古早风情。


厂房有的还在开工呢,电石厂、瓦楞厂、印刷厂……十多个,机器轰隆隆。


现在街上预留给咖啡馆、酒馆的房屋,前身是一溜国营商店,副食店、裁缝店、饭店、粮店……老招牌旧刻字都还留着。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八年前,青山镇上的人很多还做着老营生。给隔壁左右剃头刮脸的是以前国营理发店的学徒,门面照旧,设备照旧。从社区医院退休的桂大夫原地开起自己的诊所。百货、粮店、土产……也都由街上的老家老户盘下来,形成一个街坊做街坊生意的小镇循环


那几年正是“武汉每天不一样”的高潮,偏偏这条街上过着一点也不21世纪的日子,劈柴生火,当街炒菜,路边晒着绷子床,晾衣绳从这家牵到那家,挂满被窝絮。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夏天,还有人搬竹床在街上乘凉下棋打麻将。街坊家里,还有正在服役的缝纫机、16寸方头小彩电、老式收音机,搪瓷杯上印着囍字。


我亲眼见到一群孩子爬树掏鸟窝,爬得极高,大人们并不制止,只是仰头助阵





03 番外:


“工业遗址太多了,

少见的是古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青山)正街是青山镇的正街,不是青山区的正街。”一位老街坊跟我强调。看来,他们的认同感更多指向“青山镇”,而不是“青山区”。


青山镇的确也比青山区古老得多。这里因青山矶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矶石扼江枕流,是长江航道的要害。明清时青山镇已是繁盛的码头市镇,街上茶楼、杂货店、金号林立。正街上曾经的国营商店,很多源自清代的大商行。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点击图片,看看青山镇以前的刁角豆丝店



这也是街上为什么透着一股古风的原因了。沿街那么多带天井的前后房,窗棂和梁柱上都有木雕。其实,半个世纪前这些房子都是中式青砖黛瓦,后来才向红砖红瓦的工业风对齐


我们在房后找到了一口明代古井,井水沁凉。过去街上的人游泳到天兴洲,顺手摸个西瓜,回来就放到井里冰镇。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街上当然铺过青石板,后来成了各家种花的台子。后山脚下还残存着少许青石。


如今仍能看到的工商银行旧址,当年是全青山区第一家银行,那时甚至还没有武钢。


老街坊带我转了一圈,末了说了句:“在武汉,工业遗址太多了,少见的是古镇。”




///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点击图片,看看青山镇赵婆婆和流浪猫的故事



我上一次到青山镇,是六年前,几百户居民迁走,只剩最后几户。黄昏,废墟里炊烟升起,做饭的婆婆叫赵望娣。她说街坊搬走了但猫狗没走,她留下来给猫狗做饭。


还有一家黄陂人卖豆丝,屋里柴火土灶巨大。街上没人,豆丝想怎么晒就怎么晒,晒得放肆。有人专程从汉口开车来青山镇,排队买这家黄陂豆丝。



武汉这里,我愿称之为中式梦核第一镇

点击图片,看看吴正祥怎么在武汉撬路牌



路牌收藏家吴正祥也来了,他把塑料路牌撬下来,发现塑料里头还有块铝制路牌。铝的撬下来,里头还有块搪瓷路牌,层层惊喜。有街坊帮他撬了一袋子,让他务必收藏好。


这次来,赵婆婆的电话打不通了。做豆丝的柴火灶变成了吧台,开咖啡馆。


老板说他是街上第一个主理人,明天就试营业,主打全球精品咖啡。


他在重庆开过店,青山镇有山有江又有趣,底子很好,“以后肯定会热闹。”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