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齐长城脚下的 “流量密码”!博山县域游火爆态势持续升温,秘诀是啥?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5日 16:57 3 cc

最近是暑期旅游高峰期,坐落于齐长城脚下的老颜神美食街,每天都迎接着熙来攘往的游客。

59岁的刘芳经营着街上的水饺店,她的鸡丝馄饨和肉三鲜水饺凭借真材实料、味道鲜美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食客。“人多的时候一天能卖200碗馄饨,比以前俺去城里饭店打工可是强多了,俺打算干到70岁!”刘芳一边煮馄饨,一边笑着说。

齐长城脚下的 “流量密码”!博山县域游火爆态势持续升温,秘诀是啥?

刘芳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益于博山依托悠久的长城文化、陶琉文化、红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打造齐长城超级IP,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生态等连动发展振兴,“吃住行游购娱学”七要素兼具,让博山县域游分外“上分”的有力探索。

一片村庄富起来

老颜神美食街位于年接待百万游客的山东文旅·红叶柿岩旅游区。刘芳是博山区域城镇姚家峪村村民,前几年旧村改造住上了回迁楼,后来村里开发旅游,她就在家门口的景区当上了“老板”。

近年来,作为火爆的流量入口,红叶柿岩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发展目标,积极联动姚家峪村、和尚房村、岭西村、石坞村等9个村庄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山野度假为一体的度假乐园,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周边行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成为乡村游的热门目的地。

齐长城脚下的 “流量密码”!博山县域游火爆态势持续升温,秘诀是啥?

从千年古村落到乡村振兴示范区,红叶柿岩做成了一个样板。在这个样板背后,是博山区积极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的不懈努力。该区以齐长城脚下的和尚房村为中心,以齐长城沿线在地文化为主题,积极打造系列文旅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从而让长城文化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旅游观光、城市赋能等方面,打响品牌、出圈升温。

齐长城脚下的 “流量密码”!博山县域游火爆态势持续升温,秘诀是啥?

世界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在博山境内全长84.566公里,跨经全区7个镇24个村,是淄博保存最完整、穿境最长的一段,众多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沿线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多姿多彩。

从红叶柿岩沿山路向西北而去,山峦叠嶂,碧水潺潺,古老的齐长城蜿蜒而立,它就是石门风景区,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古村落,还有秀美的“小黄山”、险峻的十八盘、遗留着历史古风的夹谷台、碧绿如诗的龙门天池、宛如江南的蝴蝶峪、“乡村画廊”西厢……每一幅画面都成为人们独特的回忆。新修建的齐长城风景廊道加上省道临历线,串联起了石门、岭西两个景区共计28个行政村,成为托起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为旅游再添一把火。

交通条件的改善,让藏在深山的美景更加触手可及,越来越多周边省市的游客慕名而来。博山区因地制宜,在这片总占地面积47平方公里的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规划了齐长城山地石屋长廊项目,策划打造丹枫石韵山地石屋民俗集群区。

齐长城脚下的 “流量密码”!博山县域游火爆态势持续升温,秘诀是啥?

“这一片向南与红叶柿岩景区相望相通,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爱情车站打卡点、民宿群、齐长城风景步道等多种农文旅业态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量30万人次,引入、带动周边乡村2000人就业。”域城镇石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长宽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一条路径蹚出来

沿齐长城向东南,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是博山依托齐长城发展乡村旅游的另一颗明珠。这里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精美画卷,山峦起伏,风光秀美,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白天,研学的孩子写生、体验做豆腐和农耕采摘;晚上,璀璨灯光照亮山村,与星空遥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梦幻而浪漫的氛围,游客们欣赏乐队演出、烟花表演,品尝特色美食,参加篝火晚会,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放松与惬意。

齐长城脚下的 “流量密码”!博山县域游火爆态势持续升温,秘诀是啥?

“每到节假日和周末,我们聂家峪的民宿基本都能满房,今年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3.5万人次。大家在这里释放激情,放空自我,寻觅安宁,很多游客来一次还不过瘾,有的甚至二刷三刷。”山东农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元孔对记者说。

近几年,池上镇聂家峪村通过合理的运营模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村创业,以打造田园生活为发展目标,以休闲采摘、特色美食、精品民宿、研学体验等为内容,创新实施乡村夜游项目,使聂家峪村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变为“全域文旅、乡村振兴”中闪亮的新星。

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博山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重要助力。其中,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覆盖中郝峪、聂家峪、泉子、上小峰等18个村,形成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发展框架,打造民宿300余套,可同时容纳近2000人居住。该集聚区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地域文化内涵,深度融合高山密林、河流库塘、故事传说、古树古庙等,并嵌入“吃住行游购娱研”等元素,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功能的复合叠加,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推动博山由“景区化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

齐长城脚下的 “流量密码”!博山县域游火爆态势持续升温,秘诀是啥?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前,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凭借别具一格的山水风情、风格迥异的建筑特色、管家式的贴心服务,已成为博山旅游的新亮点和乡村旅游的优质品牌。”博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旅游发展局局长王艳介绍,集聚区围绕不同村落打造差异化业态,中郝峪村推出“民宿+休闲旅游+亲子研学+乡愁记忆+写生”,聂家峪村打造“民宿+节会+露营+民俗”,上小峰村发展“民宿+康养+美食+采摘”,泉子村则以“民宿+古村落+杏花节”吸引游客。丰富独特的产品矩阵,让其成为淄博独具特色的民宿文化地标,对博山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攀升。

一种文化“潮”起来

齐长城脚下的颜神古镇,这个暑假成了热门打卡地。研学团队的学生们,或安静地创作古圆窑的画作,或在亲水广场进行水枪大战;前来打卡的年轻情侣,徜徉在青石板路上,将那些充满沧桑感的匣钵墙拍入手机相册;身穿汉服的大学生,三五结伴,以隧道窑遗址、侯家楼等明清建筑为背景,留下一张张别具一格的旅拍纪念;琉璃剧场里,匠人表演着传承千年的琉璃吹制技艺,引得游客也纷纷体验精美琉璃是如何“吹”出来的。

齐长城脚下的 “流量密码”!博山县域游火爆态势持续升温,秘诀是啥?

博山古称“颜神镇”,起源于孝妇颜文姜的传说,颜神古镇的名字因此而来。它有着13座古圆窑、明清古建筑群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厂区,还有各类艺术家工作室和时尚的小店民宿,已成为年轻人心中“特别出片儿”的陶琉文化小镇。

此外,与颜神古镇毗邻的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以琳琅满目的陶琉产品、令人动容的烟火气息成为许多游客的淄博旅行必选地;西冶工坊打造集美食文化和陶琉文化于一体的萱园文创园,已形成“线下体验+线上传播+文创衍生”的生态链,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多样化的陶琉展厅、特色鲜明的陶琉主题酒店、生动有趣的陶琉研学课程,成为博山文旅融合的一张亮丽名片。

齐长城脚下的 “流量密码”!博山县域游火爆态势持续升温,秘诀是啥?

陶琉文化“潮”起来,能够有力推动城市“流量”向“留量”转化。博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琉璃之乡”“北方陶瓷之都”,有着大量的地方民俗、特色文化传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3项,陶琉类占105项,是唯一一个拥有陶瓷和琉璃双重元素的城市。近年来,博山大力挖掘陶琉文化元素,深入开展“非遗赋能旅游,旅游活化非遗”行动,涌现出了一批以红叶柿岩、颜神古镇、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西冶工坊、金祥琉璃、萱园等为代表的“文旅+非遗”特色景区景点,并将陶琉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六大文旅业态之一,大力实施“陶琉+文旅”战略,搭建创新、宣传、展销平台,助力陶琉产品“走出去”,也让全国各地游客“走进来”。

三餐四季,五彩博山。穿过千年云烟,博山县域游的火爆已然成为齐长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的生动注脚。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