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文旅+百业”“百业+文旅” 走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6日 13:03 1 cc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鲁妮娜

“文旅+百业”“百业+文旅” 走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

8月25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指出,要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促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努力走出一条彰显巴蜀魅力、展示雅安风韵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

当下,随着旅游消费场景升级,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是更渴望沉浸式、个性化、互动性的深度体验,追求观景共情和文化共鸣。

部分与会者认为,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本质是以融合为手段,拓展发展空间、延长时间链条、激发产业动能、提升用户体验,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叫响品牌 提升全域旅游吸引力

如今,旅游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过去的观光到如今的深度体验,打造兼具地域特色和亮点的文旅品牌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一大关键要素。

“天府之肺·熊猫雅安”这一文旅品牌的提出,引发了与会者强烈共鸣。雅安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是大熊猫科学发现地,也是世界大熊猫文化发源地。雅安占据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入面积、市域占比、山系数量、“国礼”数量、野化放归、全链保护“六个第一”,世界人工繁育大熊猫80%基因源于雅安。熊猫雅安名副其实。

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冯俊涛表示,“天府之肺·熊猫雅安”文旅品牌,代表了雅安的城市名片,文旅部门将在品牌塑造、推广和宣传上下实功夫。

近年来,雅安以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为引领,全力做好“熊猫+”特色文章,在打造大熊猫文旅品牌、吸引入境游客、延伸大熊猫文旅产业链等方面做足了功夫。诸如《熊猫归来》剧目、大熊猫文化研学、熊猫文创产品开发等,雅安正在将大熊猫文化植入城市全域旅游的各个方面。

“围绕着大熊猫IP,雅安通过挖掘城市与大熊猫联系上的独有性,逐步带动多种业态的融合,走出一条有雅安特色的‘熊猫路线’。”雅安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永昌说,以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为例,大型史诗剧《熊猫归来》的知晓度正在逐步扩大,而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游乐园、亲子酒店、商业街等其他业态也在有序推进之中。通过深挖大熊猫文化,雅安必将不断提升大熊猫文化旅游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势必带动全域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协同发展 “文旅+”走出新路径

一业兴、百业旺。文旅产业具有消费拉动、产业渗透、业态催化、民生提质等多重功能。但文旅产业的发展却不能仅仅依靠“文旅”发力。

雅安大熊猫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三雅”文化等璀璨夺目,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等多块金字招牌,不少与会者认为,这些都为雅安“文旅+”提供了文化优势。

雅安作为国道318线的“中点”和川藏公路的起点,近年来创新地将交通区位优势与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相结合,通过“文旅+”和“+文旅”的多元融合实践,积极探索从“过境地”向“目的地”的转变。

雅安交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飞勇说:“我们将聚焦318自驾大本营再赋能,提升完善相关功能,抢抓成雅高速扩容的机会,与金鸡关服务区互动修建专用通道,将金鸡关服务区人流引入 ‘大本营’。”

“文旅+”不仅让文旅越发出彩,也为原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更多可能。

近年来,乡村旅游热度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洪虎表示,农旅融合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让农业基地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观光、体验等多元功能转变。文旅活动带来的客流量也直接催生了对特色加工农产品的需求,特别是融入文化元素后,加工产品从普通食材变为“文化载体”。

雅安世外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马永强认为,全会提出丰富休闲度假产品,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世外乡村海子山国际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在康养的基础上,开发了旅游度假项目,并将推出滑雪场、低空旅游、极限运动等项目,进一步扩大海子山生态旅游康养基地的吸引力。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