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非洲见闻:不能养小孩的父母就不该生?但在非洲,生育是必然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6日 15:15 1 cc

在一档节目中,旅行者丸子分享了她在非洲的经历。

从村落里的日夜到内罗毕的街头,从与当地孩童的无声交流到与野生动物巡护员的丛林露营,这段旅程交织着野性与温情,也让人们得以窥见非洲大陆上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

非洲见闻:不能养小孩的父母就不该生?但在非洲,生育是必然

村落里的日子:帐篷、孩童与无声的联结

丸子的非洲之行,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肯尼亚的一个村落里度过。她住在一顶军绿色的双层帐篷里,帐篷没有锁,夜晚的风会让它像被摇晃的骰子般作响,风噪声大到如同身处飞行中的飞机。起初,这样的住宿让她有些不安——有天半夜,她被帐篷拉链的拉扯声惊醒。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村落里没有丝毫光污染),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随身携带的现金,甚至担心自身安全。

第二天检查后,她发现财物并未丢失,而拉链被拉开的高度恰好是孩童的身高。当地的Simon推测可能是家里的狗出入所致——他们养着两只狗,其中一只叫Austin的德牧体型壮硕,性格凶猛。为了安心,村里的人提议让大女儿Josephine和Austin与她同住,后来,家里最小的女儿拿纽也跑来了。丸子笑着说那是“女孩之夜”,而这样的夜晚,在Josephine离开后,便成了她与拿纽共度的日常,持续了半个多月。

拿纽是个五岁的非洲小女孩,也是丸子在非洲最有联结的人。她不会说英文,两人全靠眼神与肢体动作交流,却有着百分百的真诚。第一次见面时,拿纽就径直跑过来坐在丸子腿上;放学路上远远看见丸子,会喊着她的名字“丽丽”扑过来。这个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丸子吃完饭,她会主动收拾碗筷;丸子洗衣服、洗菜时,她会跑来帮忙;晚上关灯后数三下就入睡,清晨跟着丸子一起起床洗漱,像个小跟屁虫。有一次,丸子爬山后累得瘫坐在椅子上,随口说“急需一双拖鞋”,拿纽立刻跑进帐篷,把拖鞋端到她脚边。

在村落里,丸子还见到了更令人触动的育儿场景。Mercy的亲戚家刚添了一个半月的婴儿,非洲人会给婴儿全身抹满油,再把他放到烈日下晒。他们说,这是因为非洲人的皮肤需要油脂保护,否则会变得粗糙,而阳光的热量能帮助婴儿保存体温,减少生病。当婴儿被递到丸子手上时,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小生命的心跳,那是一种原始而顽强的生命力——即便在贫瘠的环境里,生命也能蓬勃生长。

荒野与课堂:自然教育与生存智慧

除了与村民相处,丸子还接触了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巡护员。他们多是马赛本地人,与过去保护区里常见的欧美团队不同,这些巡护员带着浓厚的本土印记。丸子采访了三四个保护区的巡护员,跟着他们徒步两次,认识了许多本地植物,甚至在丛林里露营过一夜,那一夜恰逢她的生日。

巡护员们教给她许多野外生存知识:遇到狮子要直视它的眼睛,缓慢后退至安全距离再跑;遇到大象要往洼地走,顺着风向移动(因为大象的嗅觉极其灵敏);遇到水牛则有另一套应对方法。他们还会用薄石片打水漂,发出“嗡”的声响,据说这种声音能吓退狮子和豹子。

在丛林露营时,他们带着帐篷和床垫,烤着羊腿,围着篝火入眠。夜晚的白噪音是风声、树叶声和远处的兽鸣,清晨则被放牧人的吆喝与鸟鸣唤醒。丸子说,野外的长颈鹿与动物园里的截然不同,“精气神都不一样”,而人在自然中,作息、食欲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回归最本真的状态。

村落里的学校也给丸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老师让她自由选择教课内容,她最终决定讲中国——从闲鱼上买了介绍上海、北京、长城、熊猫、饺子和人民币的PPT。她发现,这里的教学方式十分朴素:数学课上,学生们靠画圈来计算,比如“4×8”就是画4组8个圈,再一个个数出32个;老师检查作业时,也要逐个 counting 圈的数量。丸子见状,从网上找了英文版的九九乘法表教给他们,老师觉得“这个东西不错”。

学校的条件很简陋,孩子们的午餐是玉米糠之类的粗粮,装在脏兮兮的碗里,从乌漆抹黑的厨房里盛出来。但丸子觉得,不能简单用中国或欧美的标准来评判这里——15到20年前,非洲女性还无法接受教育,甚至要经受割礼,如今女性能走进课堂,已是巨大的进步。他们从部落社会直接迈入现代,没有过渡期,每一步都带着时代的印记。

非洲见闻:不能养小孩的父母就不该生?但在非洲,生育是必然

失落的相机与复杂的人性

旅程中也有沉重的插曲。丸子的相机和望远镜先后丢失了。相机是她特意为非洲之行准备的35倍变焦款,只在马赛马拉用过一次,后来发现放在黑色盒子里的相机不翼而飞;望远镜则是在准备去国家公园时发现不见的。起初,大家怀疑是Mercy家21岁的养子(在内罗毕上大学,曾私下接中国客人的订单,被认为“去大城市后变坏了”),但最后发现,拿走东西的是家里另一个被收养的小男孩。

丸子觉得有些沉重。她理解男孩的行为——帐篷里满是他没见过的“国外新鲜玩意”,或许难以抵挡诱惑;但她也明白,在那样的环境里,一个错误可能意味着失去一切。这让她想到《何以为家》里的台词:“不能养小孩的父母就不应该生小孩”。但非洲的现实是,许多人没有选择,生小孩更像一种必然,而非自主选择。

内罗毕见闻:多元碰撞与生存机遇

离开村落后,丸子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待了近20天,这里的故事同样耐人寻味。她住的民宿房东来自厄立特里亚(一个被称为“非洲北朝鲜”的国家,曾被意大利殖民,如今因美国制裁而与外界往来甚少,不通网,只能用现金交易)。房东是1993年出生的年轻人,在战火中长大,18岁时曾穿越树林偷渡到苏丹,一个半月里与家人失联,如今在世界各地的9个兄弟姐妹散居不同国家。

这个看似阳光的年轻人,会和丸子聊女性主义、哲学、中国禅宗,也会轻描淡写地说起过去的经历——比如在树林里住一个半月的偷渡生活。他还提到,许多非洲人靠给联合国人员租帐篷谋生,也聊起一些NGO的“黑料”:有些组织披着慈善外衣,实为资本运作的工具,真正在意的并非野生动物保护或当地人的福祉,尽管一线做事的人多是真诚的。

内罗毕的中国人也给丸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吉隆坡飞往肯尼亚的航班上,一半乘客是中国人,可见在非中国人之多。他们中既有00后创业者,做直播带货、开咖啡馆、经营旅行团、打造非洲网红;也有建厂的老板——利用当地低廉的人力成本和中美贸易战的契机,生产商品出口美国以避税;还有“啃二代”“啃三代”,已在非洲扎根。

当地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Kili mall由中国团队运营,还有一个叫“chinasmall”的中国商城,因价格低廉曾引发本地商户抗议,最终靠资金解决了问题。丸子说,非洲市场充满机遇,但政策风险高,规则不透明,“赚大钱难,赚小钱易”,前提是必须有人在当地,或有靠谱的合作伙伴。她自己也萌生了一个想法:与当地女性手工串珠项目合作,设计适合运动人群的串珠饰品(轻便、不吸汗、色彩鲜艳),一部分收入回馈Mercy的项目,这或许是个能长期持续的事业。

归途与回响

从非洲返回后,丸子常常想起那些日子。她觉得,非洲的经历让她对“生命力”有了新的理解——无论是在帐篷里与拿纽的无声相伴,还是在丛林中感受的自然力量,抑或是在村落里看到的坚韧生存,都在诉说着一种与现代都市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

那里的孩子因为家庭孩子多,不轻易寻求关注,能安静地自己玩耍;那里的人们从部落直接走向现代,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仓促;那里的中国人在异乡打拼,在机遇与风险中寻找平衡。正如丸子所说,世界的角落太多,有些遥远到难以想象,但当你真正走进,会发现每个角落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段故事里都藏着人性的复杂与光辉。

非洲见闻:不能养小孩的父母就不该生?但在非洲,生育是必然

或许,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跳出熟悉的环境,看见不同的生活,然后重新理解“生存”与“生活”的千百种可能。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