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村”“庄”“屯”“堡”怎么分?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7日 02:04 1 admin

来源:【农民日报】

咱们国家幅员辽阔,与村庄相关的地名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讲究。就拿北京来说,三里屯、十里堡、中关村、亦庄……这些地名听着都耳熟,可您知道它们背后的门道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村”“庄”“屯”“堡”怎么分?

先来说说“村”和“庄”。在现代汉语里,这俩字儿经常混着用,但在古代,它们可是有明确分工的。

“村”,指的是自然形成的聚居地,老百姓自发聚集在一起生活,慢慢形成的村落。这一概念在汉魏时代已经相当普及,《三国志·魏书·郑浑传》中就有“村落齐整如一”的记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也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到了唐代,城市的居民区叫作“里”,农村的居民点叫作“村”,于是“村”在唐代就成了正式的基层行政组织,如今“村”也作为基层行政单位的称谓被广泛使用。

“村”“庄”“屯”“堡”怎么分?

福建省宁德市东安村

叫作“村”的中关村,就曾经是个典型的自然村落。早在明朝,这里就是一片埋葬太监的坟地,后来人口逐渐聚集,形成了村子。

而“庄”,则是有组织有规划、傍路修建的聚居地,往往是贵族、地主建立的庄园,或者是由军队屯田形成的定居点。后来,由耕种庄田的农户(也就是所谓的“庄户”“庄家”)形成的村落,也开始用“庄”命名。

亦庄的“庄”,正是人工规划的产物。明清时期,这里是皇家苑囿,作为皇家围猎之地及军队演习场;清末民国期间,又有众多土豪士绅在此占地,建立私家庄园,所以叫“庄”。

“村”“庄”“屯”“堡”怎么分?

《南苑全图》,清代所绘亦庄

聪明的你举一反三,猜猜海淀黄庄怎么回事?(友情提示:“黄”字原本写作“皇”)

再来看看“屯”和“堡”。这俩字儿都跟军事有关。

“屯”指的是建有一圈防御性围墙的寨子,即军队屯田的地方,士兵们一边守卫边疆,一边种地自给自足。

“村”“庄”“屯”“堡”怎么分?

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大唐快乐养鸡人

我们熟悉的三里屯就是明清时期的军队屯田之所,因为距离北京内城三里地,所以叫“三里屯”。

要说含“屯”量最最最高的,当然是……东北地区!仅辽宁一省,“屯子”就超过了900个。学者王雅林说,东北地区的屯名大多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规模移民开荒时期,此时的“屯”,从军队开垦屯田之义发展为无地农民集体垦荒之义,即所谓“民屯”。它们大多以开荒经营者的姓或姓名、外号来命名,如何家屯、张老虎屯等;也有以最早出现的建筑物或人工标记命名的,如北官房屯、三撮房屯等;还有以屯型、地貌、区位和立屯时的户数等命名的,如大四井子屯、独一处屯、二龙屯等。

“堡”则复杂一些。读作“pù”时,指的是驿站,是古代传递文书、供应食宿的交通站点。十里堡就是这样一个驿站,因为距离朝阳门十里,所以叫“十里堡”。而读作“bǎo”时,指的是军事堡垒,比如西北地区的堡子,多是防御工事。

“村”“庄”“屯”“堡”怎么分?

山西省朔州市晏头堡

除了这些,还有“营”(军队驻扎地)、“店”(旅店)、“集”(集市)等等,每个字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比如“马家营”,多半是马姓将军驻扎过的地方;“张家店”,可能是张姓人家开过旅店;“王家集”,可能是王姓家族兴起的集市。

“村”“庄”“屯”“堡”怎么分?

云南省昆明市耿家营

地名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历史的活化石。许多与乡村有关的地名现已变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叫着“村”的中关村,如今是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叫着“屯”的三里屯,已然是世界潮流人士聚集之地……它们见证了城乡发展的日新月异,承载了城市文明的乡土记忆。下回当您听到这些地名时,不妨多想想它们背后的故事,说不定就能发现一片新天地呢!

农民日报综合北京青年报、中国地名学会、北京生活那点事、跟随高建走昌平等

图片:中国国家地理、大兴史话、@柿子菌Stargazer

监制:高雅 编辑:邵泉尉(见习)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