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8日 17:06 1 cc

砖窑

在包头市东河区龙泉大街以西、煦日雅居以北留存着一座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砖窑,如果不近距离观察是无法看到它的样子,因为它早已失去了最初样貌,现今残存的部分也“深陷”于黄土梁中。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据了解‬,这种‬砖窑‬称为‬马蹄窑,是后来循环窑的前身,烧出来的是青砖,因为砖烧好后无法降温,喷水降温后,砖会发青,是‬传统的砖窑。原西脑包后街新风公社和‬红卫公社在这里有几座马蹄窑生产蓝砖,目前‬这是现在唯一一座‬旧砖窑。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现如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不断涌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而当初这些传统手工制造行业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并且很大一部分原厂址均被拆除用做其他,这座砖窑算是一处难得的历史遗存,在包头区域类似这样保留较完整的砖窑已不多见,所以要保护起来。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防空洞

以前我曾来到位于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景区以北的人防工程——防空洞。该防空洞洞口南、北各有一处,外侧被铁门锁住,内部环境只有透过铁门上方的栅栏空隙处观察到一小部分。尽管没有进入洞内,但在洞口处停留时间不长便能明显感觉到与户外环境形成了较大反差。由于防空洞建造的低矮隐蔽,内部的石砖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下部分已由红变黑,连同铁门上方也能明显看到水珠不断渗出。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据《东河区大事记》一文记载:“1969年期间11月24日,东河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疏散人口办公室,落实毛泽东主席“要准备打仗”的指示,进行疏散人口工作”。


《防空洞地表之下的记忆》一文(文章来源于自由发网站)中了解到:“记者从包头市人防办获得的资料显示,转龙藏防空洞1970年开始建设,由包头市人防办、东河区人防办组织施工,各单位分工承建逐渐完成,1972年全段竣工,南起东河槽转龙藏,东至东山坡人头窑子,全长2459米。洞内建筑由石墙、砖拱、石拱组成,全段共有6个出入口,内宽2米、高2.2米,主要用于战时人员的疏散和隐蔽,按照每平方米1人的人员隐蔽标准,战时洞内共可容纳4000-5000人避难。”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上述文字中提到的“人头窑子”位置,据热心网友东河小哥提供信息得知:“人头窑子,就是天堂公墓北面的山头,转龙藏龙头出水口凉厅下迈有个洞,向南能到环城路二道桥,桥头东以前有个出口,从二道桥头能到糖业五库,现在的金驼酒店后面。”


对于没能进入这处防空洞内进行探洞之旅,我并没抱有遗憾,毕竟洞外设防的目的是为了人身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所以看看就好,同时也希望这处具有历史意义的人防工程能够‬保留下去。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水库

生活在包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谈起当地的水库,首先想到的就是耳熟能详的昆都仑区石门水库,那里春夏时节景色宜人,并且提供多娱乐休闲设施,方便家人朋友去游玩散心,在当地人心目当中是周边游必去景区之一。而这座留宝窑子水库,想必知道它的人是不多的,或者是根本没听说过,同样都是水库,就好似古代皇宫中的两位皇子,前者是富贵荣耀备受瞩目的嫡子,而后者却是默默无闻备受冷落的庶子,孤苦伶仃的置身在一个偏僻荒凉的角落中。言归正传,这座水库是在东河区110国道北侧留宝窑子村西北方向,留宝窑子村也叫刘宝窑子村,也曾叫刘柱窑子村,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最早来这里生活扎根的是名叫刘宝、刘柱兄弟二人,“窑子”的意思千万别误解,这里所指是当年通过走西口到这里的人们,大多生活艰难困苦,根本无力去置办房产,索性就在比较厚实的土墙上打洞,过着粗陋的“穴居生活”,所以一提起窑子这个词,可以想象到当年最早来这里打拼的人是多么的艰难不易,可谓是走西口血泪史的一部分。但现如今这个村里规划的有模有样,村房修葺一新,错落有致,以前来村里的土路现如今都修成了水泥路,污水垃圾也不常看到,可见之前是下了一番苦功夫整顿的,虽说它就是一个村,但是千万别小瞧了这个村,因为能在这里修建水库,肯定是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才允许的,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这里水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因为这里存在优质的水源,一代又一代人才在这里安稳扎根,繁衍生息,而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北自上而下缓缓流过,夏天里周围古树成群、枝繁叶茂,景色非常优美,同样也是因为这里的水源,当年受到侵占包头的日本鬼子的注意,随后在村子里修建自来水厂,周围设置碉堡,把宝贵的水资源垄断给他们自己享用。进村后,我沿着导航索引左绕右绕后,沿着一条盘山路缓慢来到了水库坝顶,沿着这条大坝走到东头,看到一个单位在这,像是管理这里的,但是大门紧闭,无法进入。站在这里向北望去遍地沟壑,向南望去沟内树木颇多,据本土相关学者对这里的考证得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这里遭遇了一场暴雨,随后洪水不断,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导致泛滥成灾,所以在六十年代初期响应号召在这里修建了水库,有效的把上游的水集中在一起,很好的起到了蓄水功效,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干旱原因这里的蓄水很快变得干涸,最终成了一片荒地,自此之后这座水库所发挥的作用便越来越少,算是“提前退休了”。但我想什么事都要往长远看,不用不代表没用,这座水库存在至今肯定有它的作用,回想2018年夏季有一段时间大雨倾盆,好多地方发了洪水,而在这样关键时刻这座水库就该发挥它“老骥伏枥,志在防洪”的意义了,它就像是这个村里的大家长一样,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由于我来的当天赶上了大风降温,室外温度低于零下二十度,所以匆忙拍了一些照片便走了,心想等待春暖花开时再来,而这座水库无论春夏秋冬,风吹雨打,他都会一样的稳若泰山毅力在此,默默的守护着这里的人们。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后来‬查阅‬有关资料‬得知‬,留宝窑水库(现更名为东河水库)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北部留宝窑子沟沟口,距老城区仅3公里,水库下游河道穿越东河区,河槽两岸居民40多万人,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1958年7月26日和8月7日,东河区上游留宝窑子沟先后两次出现584立方米/秒和542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这两场洪水给交通运输和东河区人民生活造成严重损失。水灾过后,上级有关部门于1958年10月研究决定,兴建东河水库。1960年2月破土动工,当年大坝合拢蓄水,1961年工程全部完工。东河水库是包头市东河区、京包铁路和110国道重要防洪工程,被列为全国重点小型水库。东河水库经复核,认定该水库防洪标准偏低,定为危险水库。1976年至今东河水库清水断流,平时空库,汛期洪水随来随泄,不再蓄水,只起削峰、调洪作用。东河水库设计标准偏低,库区淤积严重。为此2000年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溢洪道堰顶由1111.58米降至1106.30米,防洪标准提高为100年一遇设计,1000一遇校核。为了加强水库的防洪管理工作,成立了东河水库管理处所,平时开展工程维护管理,汛期昼夜守候在库区监视雨情、水情,随时通知东河区做好各项防汛抢险工作。这让我们联想到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河区唯一水库,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水库建材,都处于困难之中,水库虽然建成,但毕竟是50年的老库,如遇特大洪水,未必抵挡得住,隐患随时存在。2002年11月5日,包头市水务局组织水利专家对东河区水库进行安全鉴定,鉴定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坝,主要险情为:大坝坝面凹凸不平,局部护坡破损严重,防浪墙贯通裂缝;水库淤积严重,泄洪洞进口已低于积面;工程管理条件落后等。为满足防洪要求,应立即进行除险加固。2006年开始除险加固,现在工程尚未完工。东河水库工程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洞、泄洪管、输水管、水情测报、通信线路、供电线路、防洪道路等。根据1976年内蒙卓资山防洪会议,认定东河水库保50年一遇,抢200年一遇洪水标准偏低。2006年除险加固工程,重新确定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出现100年一遇洪水,即洪峰流量980立方米/秒,24小时洪量503*104立方米,相应库水位1112.87米时,最大出库流量250立方米/秒,水库比较安全。若出现10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700立方米/秒,24小时洪量792.5*105立方米,相应库水位1115.20米时,最大出库流量558立方米/秒,大坝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主、副坝均未经过高水位洪水考验,所以必须采取相应抢险措施,全力保坝。水库的安危,人命关天。不出事罢了,一旦出事,就闯下大祸。这个警示,水库管理者常挂心中,从不敢掉以轻心。尽管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但他们并无过多怨言,默默坚守,在洪水季节更是彻夜不眠,每时每刻观察着雨情、水情,心甘情愿,高度负责,时刻警惕,担当起护库重任。他们是水利战线的尖兵,是防洪防涝的卫士!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为主汛期。目前,东河水库为单一道防洪水库,只起调洪、减峰作用,无兴利功能。汛期水库泄洪管闸门敞开,洪水随来随泄。当出现洪水时,立即将洪水汛情通知东河区防汛指挥部。为了加强雨情和水情预报,在水库上游设临时水情测报站,以便及时通报汛情。库水位在高程1112.87米时,要求抢险队伍进入现场,全力保坝安全,加固防浪墙,并由市防汛指挥部领导在水库坐阵指挥。库水位超高程1115.20米时,根据上游水情采取非常措施,确保主、副坝安全。东河水库地处较重要的地理位置,关系到东河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京包铁路的安全,因而保证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上述资料来源:


1、留宝窑水库今昔.《包头水事》.柳陆 朱丹琳 郭文达 编著.


2、《包头老城》.姚旭/姚桂轩/好凌云 著

张海斌主编


侵华日军自来水厂旧址

留宝窑子村我先后‬去过‬多‬次,第一次去了这里的水库,第二次来到这里找到了当年侵华日军修建的水厂和附近碉堡。虽说水库和水厂都在一个村里,但两地并不挨着,水库在村西北方向,水厂和碉堡则在进村往里走的水泥路东侧,两者之间相差至少几公里远。虽说这座水厂沿着进村的路一路向北就能看到,但对我这样“初来乍到”的小白来说,找到它实属不易,本想第一次来就想着一口气都看了,但问了好几个村民居然都说不知道水厂和碉堡!我一个人只好在村里漫无边际绕来绕去,快临近黄昏,就抱着遗憾回去了。再次来到这里,走的仍是原路,在到达附近的一座殡仪馆时我停下询问了过往的村民以及通过微信咨询行走过这里的学者老师,最终找到了这里。眼前的这座水厂,无论近看还是远看,如果不仔细留意,很容易把它错过,因为它实在‬太‬普通了,早已和周围的村户农房融为一体。我这次就是这样,弄的折腾了几个来回。来到水厂前,首先是被眼前的两座碉堡所吸引,一座在水厂北面,一座在南面,南面这座很容易靠近,它旁边是一户农家,很有可能是这家人把这座碉堡门给封住了,导致无法进入一看究竟。这时身后两条家犬对我不听乱吠,讨厌至极,一个黑头土脸的中年人叼着烟走出,看他面相不善我便赶忙离开。随后我去了北面的碉堡,这座碉堡下边早已被开垦成农地,坡地较高我无法上去,只能沿着另一段进入,但是想靠近这座碉堡,必须要穿过一片高过半身的荒草丛和密集的乱树枝叉,考虑再三后我决定从中穿过,浑身包裹严实开始硬闯,途中遭到乱枝划过拍打,吸着趟过草地时激起的尘土,当到达碉堡时,自己早以灰头土脸,但内心很激动。沿着它我拍了些照片,发现进去的门是在水厂内侧,我又吃了一次闭门羹。最后我来到了水厂旧址大门前,因为这里被依法保护起来,一般情况下无法进入,大门常年紧闭,周围的围墙上随处可见乱喷的广告电话,甚至讨厌。我通过大门上侧铁栅栏往里看去,除了一间低矮平房外再无其他,感觉真正的旧址在东侧,因为能看到一些较高的残垣,我沿着土路往东走可是没有找到进去的路,并且周围都是农户家,不时有野狗出没,处于安全考虑便离开了这里。这座水厂建立在这里见证了日本鬼子在包头所犯的罪恶,为了保障日军自己有足够的饮水用水,悍然拦截水源,并设置碉堡抢眼无情射杀来此讨水的无辜百姓。这座旧址保留至今实属难得不易,希望它永久的被保护起来,让更多的人去知道它,了解它。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后查阅有关‬资料‬得知‬, 日伪时期留宝窑子水源兴建 (1939-1945)“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包头,在富三元巷(今和平路)一带开设了日本领馆、饮食店、咖啡店等,为解决其军营、家属和这些饮食服务业用水,1939年10 月由日本侵包军部直接指挥,兴建了留宝窑子水源地工程,配套建成包头最早的城市供水系统。 包头市自来水管理处于 1949年编写的(本企业沿革简历》中记载:“此项工程在 1939年10月动工,于1940 年2 月竣工送水。管理修建机关是日寇军部。但当时完全是供给日寇军民饮用为对象,并非以营利为目的。后经日寇一再测验水源之出水量足够包头市人民使用,始将自来水机构交日伪包头市公署管理经营”。留宝窑子水源地分为沟内取水站和山顶配水站两部分,两处均以围墙和铁丝网围护,围墙四角建有钢筋混凝土碉堡,戒备森严。 取水站构筑物:大口井2座,以片石砌筑井壁。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滤池2座,1950年有记载称其“面积 318.5 平方米,容积 600 立方米,层数3.28”。1966 年实际观测,每池内长14.5 米,宽10米,设4排共16根立柱支撑拱形顶盖,出水槽建于池一端中间,出水管设于池底板以下。地下式钢筋混凝土清水池 1座,1950 年记载为“面积212.3 平方米,容积 400立方米,层数4.90 米”。1966 年实际观测,池内长7.7米,宽4.78 米,内建折水档墙2 道,墙高 3.7米,池顶为单拱形。送水泵房1 座,青砖水泥砂浆墙体,人字形木屋架,瓦顶。 配水站构筑物:青砖水泥砂浆砌筑进水间一座,屋顶为砖拱,室内设钢筋泥凝土进水稳流池,出水口设三角堰计量。配水池 1 座,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构筑,中部为走廊,池体分为两格。1950 年有记载为“面积 546 平方米,容积 1300 立方米,层数3.25 米”。以净面积 500 平方米和估算水深2 米计,其有效容积应为 1,000 立方米。 配水池出口以重力向城区供水,最初安装的供水管道只有两条:一条6吋管由留宝窑子通到东门外营盘,一条8吋管通到市内富三元巷一带,均采用久保田铸铁管材。 1941 年后扩大供水范围,对工商业、学校和一部分市民供水。水源部分仍由日本人管理,其它移交日伪包头市公署管理经营。伪市公署将自来水经营机构改组为水道股,附属于市公署建设科领导。供水管道安装维修由土木股承担,当时的技工由北平大分工业所派来,有常圣才、赵登银等人。初期扩大供水范围到火车站官房、彭贵仁巷等处,1943 年才扩到南圪洞一带中国人住区。日伪时期,市内敷设供水管道共20 条,总长度约 10公里。 据日伪水道股调查资料,1943 年市内用水户总计138户,每户日平均给水量 19.62 吨,日给水总量138.61 吨,按用水户性质分类:旅馆业了户,每户日均给水量1.54 吨,日总给水量 4.62 吨;

料理业7户,每户日均给水量1.20 屯,日总给水量8.40 吨;

病院3户,每户日均给水量 2.15 吨,日总给水量8.30 吨;

饮食业 12 户,每户日均给水量 1.05 吨,日,总给水量 12.6 吨;

小学校1户,日平均给水量 0.8 吨;

澡塘业2 户,每户日均给水量5 屯,日总给水量10 吨;

公会堂1户,日平均给水量 1.5 吨;

—般商店 67 户,每户日均给水量 0.57 吨,日总给水量 38.19 吨;

一般住宅34 户,每户日均给水量 0.3 吨,日,总给水量 10.20 屯;

公共给水场8户,每户日均给水量5.50 屯,日总给水量 44.0吨;

按此资料估算,1943 年除日军、日侨用水外,全年售水量约为 5 万吨。


到 1945 年,日伪水道股共发展用水户 280 余户,建立公共给水场7处,全年售水量约 10万吨。


注:上述文字资料来源:《包头市城市供水科学技术志》(1939—1995)


碉堡‬

在包头东河区留存了一些当年日本鬼子侵占时期修筑的军事防御堡垒—碉堡,它们分别分布在转龙藏、留宝窑、包百公路旁、学校附近等地、这些碉堡建的各有特点,有的扁平如铁饼,有的设有圆顶如蒙古包,它们是由红砖堆砌,顶部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墙体四周凿有多处射击孔,可想而之当年日本鬼在碉堡内拿着机枪向外射杀中国百姓和军人的残忍行径。这些碉堡有些建在山坡之上,便于日军居高临下把控周围动态,有些建在水源地附近,并且建有水城,为了把控水源截流,四周也设有碉堡,后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变迁,不少当年的碉堡早已被拆毁,现存的这些也算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了,同时也是见证着当年日军在这片土地上犯下的有力罪证。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行摄包头东河区工业遗存、人防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日伪建筑遗存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