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张传禄:沂山有个歪头崮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8日 23:34 1 admin
张传禄:沂山有个歪头崮

沂山有个歪头崮

作者Ⅱ张传禄

沂山的峰峦里,藏着不少有脾气的角色。玉皇顶端方如帝王冠冕,狮子崮威猛似蹲伏巨兽,唯独歪头崮,偏生一副“不守规矩”的模样——主峰朝东南方向斜斜探着,像个偷听了秘密又怕被发现的孩童,又似被岁月压弯了脖颈却仍执着望向人间的老者,在一众挺拔山峰里,活成了沂山最耐人寻味的一笔。

张传禄:沂山有个歪头崮

这“歪”不是天生的,老辈人茶余饭后,总爱讲起它背后两段缠着云雾的神话。

一说早年间,歪头崮本是沂山群峰里最高的那座,直插云霄,山顶离天宫不过三尺远。那时候的它,端端正正,锋芒毕露,连山间的风都要绕着它走。可它偏生好奇,总趁着夜色,把山顶往天宫的方向凑,偷听玉皇大帝与众仙议事——听他们说何时布雨、何时放晴,听他们论人间祸福、世事变迁。日子久了,它竟忘了“山不窥天”的规矩,连王母娘娘宴请群仙的私语,都要侧着山顶细听。

张传禄:沂山有个歪头崮

这事终究被玉皇大帝知晓了。天帝震怒,觉得这山胆大包天,竟敢窥探天庭秘事,若是把天机泄了出去,岂不乱了三界秩序?当即传旨,命东方持国天王带着琵琶法器下凡,给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山峰一个教训。东方天王驾着祥云落在沂山,见歪头崮仍直直竖着,一副不知悔改的模样,便举起琵琶轻轻一弹——这一弹,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却有一股无形的力量顺着山体蔓延,只听“轰隆”一声闷响,歪头崮的峰顶竟生生被弹得朝东南方向歪了过去,脖颈处还裂出几道深深的石缝,像是被人狠狠拧了一把。“从今往后,你便叫歪头崮,”东方天王临走前留下话,“让你永远记着,凡间山川,不可窥探天宫秘事。”打那以后,沂山就少了一座笔直的高峰,多了一座歪着头的崮,风一吹过石缝,还似有若无地带着点“认错”的呜咽。

张传禄:沂山有个歪头崮

还有一版传说,说得更添几分警示意味。说歪头崮不仅偷听,还忍不住把听到的天机泄给了山下的人。有一年,天庭算出沂山脚下会遭大旱,本想等时机成熟再派仙官布雨,可歪头崮见山下百姓快渴得没了活路,心一软,就借着山风把“三日后台布雨”的消息传了出去。百姓们听了,连夜挖渠引水,等着雨水来救庄稼。可这一泄天机,却乱了天庭的章法——布雨的时辰还没到,凡间却已做好准备,相当于打乱了“天道循环”。玉皇大帝得知后,又气又无奈,叹道:“你有向善之心,却无守规之度。”便亲自施法,将歪头崮的头颅拧歪,还立下规矩:“此崮头歪难复正,既为惩戒,也为警示三界——天机不可泄,规矩不可破。”

张传禄:沂山有个歪头崮

我曾多次登过歪头崮。有一年暮春时节,顺着石阶往上走,石缝里的野草沾着晨露,偶尔能看见几株倔强的松柏,从“歪脖”处的石缝里钻出来,枝叶却依旧朝着天空生长。越靠近山顶,风越清冽,穿过那道被传说“弹裂”的石缝时,真能听见呜呜的声响,像是山在低声诉说当年的往事。到了峰顶才发现,这“歪头”竟是天造地设的观景台:东南方向的沂蒙平原铺展开来,麦田泛着新绿,村落里的炊烟袅袅升起;西北方向的沂山群峰层叠,云雾绕在山尖,倒显得歪头崮更亲昵了——仿佛它歪着头,不是为了认错,而是为了更清楚地看着山下的人间,看着百姓们春耕秋收、平安度日。

张传禄:沂山有个歪头崮

山顶的玉皇庙,庙门也是朝着东南的,据说当年建庙时,工匠特意顺着山的“歪头”方向选址,怕若是把庙建得端端正正,反倒违了这山的“性子”。庙前有块清代的石碑,刻着“沂山第一崮”,字是苍劲的隶书,可细看碑身,竟也微微朝着东南倾斜,像是跟着山一起“认了错”,又像是陪着山一起“望人间”。守庙的老人说,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上山的人对着歪头崮的“歪脖”处作揖,不是求升官发财,是谢它——谢它当年哪怕受罚,也想着护山下百姓,谢它用“歪头”的模样,提醒着世人“向善”比“守规”更重几分。

张传禄:沂山有个歪头崮

下山时,夕阳把歪头崮的影子拉得很长,那倾斜的峰顶,在暮色里竟透着股温柔。或许这“歪”从来不是缺憾,不是惩戒的印记,而是沂山给人间的一份念想——念想着那份哪怕违了天规也要护人的善意,念想着那份藏在“不端正”里的柔软。如今再看歪头崮,它依旧歪着脖颈立在沂山深处,风来不躲,雨来不藏,像是在告诉每一个登山人:真正的“正”,从不是形态上的笔直,而是心里装着的人间烟火。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