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浙江文旅继续为鲁迅抽烟正名,用力过猛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31日 14:55 3 admin
浙江文旅继续为鲁迅抽烟正名,用力过猛

前不久浙江文旅为绍兴鲁迅故居鲁迅抽烟画墙专门撰文正名,可谓隆重。提出一个很浪漫的观点:

即一些名人的抽烟成为这些名人的精神意向,似乎文旅方面这么做是恰当的。

8月25日晚,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回应:“鲁迅故里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被誉为“教科书式回应”。


景墙落成至今已有22年之久,而“烟不离手”作为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早已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生根发芽。烟之于鲁迅,就像烟斗之于马克思,圆顶礼帽之于卓别林,双截棍之于李小龙,早已超越物品本身的功能,成为一种独特标志与精神象征。

https://news.ifeng.com/c/8mAXKrAUle4



鲁迅是抽烟的,这一点固然不假,正如马克思是抽烟的。

但是国内关于马克思,我们很少见到他拿着烟斗的形象。

所以我们宣传鲁迅的时候,不一定就得抓着他抽烟的形象不放。

文章叫我们不要学习鲁迅抽烟,但要思考鲁迅抽烟的原因,特别是鲁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与一个人抽烟的习惯,确实没有必然关系。当时的爱国者或思想者未必就都抽烟或者烟瘾极大。纵然也像鲁迅那样抽烟,只是没有把烟放入自己的文字,故后人没有直接证据,而未把他或她的抽烟行为具象化。

文章说:

对他而言,吸烟不仅是生理习惯,更是一种精神意象。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烟草伴随着他度过无数不眠之夜,催生出一篇篇醒世之作。

仿佛如果鲁迅不抽烟,这些佳作就做不出来一样,因为缺乏烟草这种催化剂。

这实在谬之大矣!

鲁迅之所以写出一篇篇醒世之作,源于他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思想情怀,以及当时迫切的昏暗的民族生活现实。

浙江文旅继续为鲁迅抽烟正名,用力过猛

我们之前说过,这是一个宣传的问题。

我们不必抓住抽烟这个“形象”不放。我就不相信,如果我们召集国内书画家的精英,重塑鲁迅形象,鲁迅就必须燃着烟,吞云吐雾。

上次那个举报者,据说或有其他动机,比如推销自己的什么袋——香烟替代品,居心的确叵测。

但是如果绍兴文旅方面吸取点建议中的精华,做些变革,也未尝不可。

譬如春晚节目结尾的《难忘今宵》,这几年就在变革,越来越有活气了。毕竟,李谷一已经垂垂老矣;而受众也越来越年轻化。而年老的观众实在没有理由要求春晚不做出点变革的举措来。

浙江文旅继续为鲁迅抽烟正名,用力过猛


(全文完)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