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台儿庄半日游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06日 18:52 3 cc

9月3日8点30分,我带着母亲和妻子从青岛出发前往台儿庄。车刚进入临沂境内就开始下雨,窗外的世界被一层灰蒙的水汽笼罩,转眼细雨就改为瓢泼大雨,11时半只得进服务区避雨。三十分钟过后,看看雨渐小,便深踩油门,又踏上了高速。台儿庄,这个地名,在我童年的课本里,是与“大捷”二字紧紧相连的。它不像南京那样沉重,也不像延安那样神圣,但它有一种特别的分量,像一块沉默的石头,压在中国近代史的胸口。

过了临沂界,天空由原本厚厚的云层变为薄薄的如纱一般,窗外逐渐被一层灰蒙的水汽笼罩,像是历史尚未散尽的硝烟。母亲坐在后排,望着窗外,偶尔轻声说:“这雨,像是那年我上学时下的。”她没说“那年”是哪年,但我知道,她指的是1960年代,那个物资匮乏、精神却异常坚定的年代。每当我们胡吃海喝时,她就给我们上忆苦思甜课。妻子坐在副驾,静静听着雨刷器有节奏地摆动,像是一台老唱机。

467公里的行程,足足开了6小时14分钟才到目的地。车到台儿庄,云开雾散,像是古城有意等我们。我们住在古城内的“状元楼”,一座清式院落,木门吱呀,檐角滴水,院内两株老石榴树正挂着红果。前台的小姑娘说,这楼原是清末一位状元的旧居,后来几经战火,重建时按原貌复原。她说“战火”二字时,语气平静,像在讲一场远去的雷雨。

安顿好行李,我们出门。此时已近傍晚,天色微青,古城轮廓在潮湿的空气中缓缓浮现。台儿庄古城虽然是2008年重建,可它的运河是旧的,土地是旧的,连风都带着一种不肯妥协的沉静。我们先去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外一尊士兵雕像,持枪而立,目光如炬。母亲站在雕像前站立了很久,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我也没有问。但我知道,她的父亲,我的外祖父,曾是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背过伤员,送过军粮。那一辈人,对“国家”二字的理解,是从血与火里熬出来的。

纪念馆内,灯光幽暗,照片泛黄。一张张照片上,是1938年春天的台儿庄:断壁残垣,焦土残肢,士兵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决绝。解说词写:“此役,歼敌万余人,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重大胜利。”我反复读着“首次”二字,忽然明白,台儿庄之所以被铭记,不仅因为胜,更因为它胜在几乎无望之时。那时的中国,半壁江山沦陷,民心低迷,而台儿庄一战,像是一束光,刺穿了厚重的黑夜。

走出纪念馆,天已全黑。古城的灯一盏盏亮起,不是霓虹,而是仿古的灯笼,红黄相间,悬在檐下,映着湿亮的石板路。我们沿着运河边走,河水静静流淌,偶有乌篷船划过,穿着汉服的姑娘们摆着各种pose,船夫不说话,只听得橹声欸乃。岸边有老人在放皮影,也有孩子在追逐,笑声清脆,像是从另一个时空传来。我忽然想起,八十六年前,这条运河里漂着的,或许是血水,是尸骸,是破碎的军帽。而今天,它映着的是灯火,是笑脸,是和平。

我们走进一家菜馆,点了辣子鸡、运河鲤鱼、菜煎饼。老板娘热情,说:“你们来得巧,这几天免门票,是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我点头,却忽然有些恍惚。胜利,原来可以这样被纪念——不是鸣炮,不是集会,而是让一座城亮起来,让一群人吃得香,走得慢,笑得真。母亲吃得不多,她看着窗外一盏盏灯笼,轻声说:“你外公要是能看见,就好了。”

饭后,我们继续走。灯火越来越亮,游客渐多,古城也愈发清晰。我们经过驿站广场,正在播放老电影《血战台儿庄》。几位老人驻足观看,有人悄悄抹泪。我站在人群后,忽然明白,这不是娱乐,这是祭祀——用影像、用灯火、用一口热饭,去告慰那些无名的英灵。

走到古城西门,城门大开,灯影斑驳。我抬头望见“台儿庄”三字,忽然想起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不是抒情,这是事实。那些战死于此的士兵,大多没有名字,没有墓碑,甚至连一块完整的骨头都没留下。但他们没有白死。他们的血,渗进了这片土地,长出了今天的灯笼、糖画、柳琴戏,长出了我们此刻的安宁。

我回头望,母亲和妻子并肩站巨大的“重走抗战英雄城,寻梦古城台儿庄”广告板前,一个鬓发如雪,一个笑颜如花。她们之间,两代人,却同在一个时空里,共享这片和平。我忽然想起,今天正是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不是刻意安排,只是偶然成行。但正是这样的偶然,让我更深刻地感到: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我们的脚步里,活在母亲的驻足里,活在妻子的笑声里。

我们慢慢走回状元楼,夜已深,石榴树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一位守夜人。我躺在床上,听得到远处运河的水声,细微却不断。那不是水,是时间,是记忆,是无数双手在推着这个国家,一寸寸,从废墟走向灯火。

台儿庄的夜,没有喧嚣,只有回响。它不像其他古镇那样给你浪漫,它给你重量。但这重量不压人,它只是让你站得更稳,走得更慢,更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第二天清晨,我们离开。天又下起了雨,像是送别。母亲坐在车上,忽然说:“这次来,值了。”我没问值什么,但我知道,她看到的不仅是古城,更是外公那一代人未曾白流的血。妻子靠在我肩上,轻声说:“以后我们还来。”我点头,心里却想:不必常来,只要不忘。

车出古城,我回望一眼,台儿庄在雨中渐渐模糊,像一页被水浸湿的史卷,缓缓合上。但我知道,它不会合上,它会在每一个9月3日,在每一盏灯下,在每一声柳琴戏里,重新打开,提醒我们:今天的灯火,是昨天的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是昨天的死撑起的。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流泪,不是跪拜,而是把这份和平,过得更认真,更诚实,更有尊严。让每一顿饭都吃得踏实,让每一次笑容都发自内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夜里安然入睡。这,才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纪念。

车过运河,雨渐大。我打开雨刮器,像翻开一页新的日历。台儿庄在身后,祖国在前方。我们不说话,只是向前。因为我们知道,那些没能走出1938年春天的人,正用他们的沉默,为我们照亮这条路。(20250904)

台儿庄半日游

台儿庄半日游

台儿庄半日游

台儿庄半日游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