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渝中:从人文之美到人文之治 加快建设文明风尚新范例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07日 10:50 3 cc

近年来,渝中区紧扣建设中心城区城市文明示范引领区目标,坚持以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以文化浸润涵养文明素养,不断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一体推进文旅产业焕新、人文铸新、治理创新、服务出新,推动人文之美朝着人文之治坚实迈进。

如今的重庆渝中,城市文明与文化繁荣相互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民幸福相得益彰,一幅崇德向善、文化繁荣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文化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开花

渝中:从人文之美到人文之治 加快建设文明风尚新范例

巴蜀中学团委行走的思政课赴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行走中,感悟初心使命;在行走中,缅怀革命先辈;在行走中,赓续红色血脉;在行走中,汲取奋进力量……

作为重庆母城,渝中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留存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 何不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得天独厚的思政课素材?

于是,“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应运而生。自2022年启动以来,该品牌在发展中深化,围绕校园“育人课”、企业“赋能课”、机关“先锋课”,发布15大思政主题、40余条研学路线,出版《渝中红色故事》教育读本,让渝中这份“大思政”热潮更加体系化、具体化、本土化、情感化、细微化,更具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性、针对性,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截至目前,渝中累计选树“中国好人”等全国、全市先进典型197名,创新打造“傅警官榜样工作室”等“榜样工作室”品牌,推动所在辖区未成年人犯罪率同比下降37%,全社会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氛围更加浓厚。

“当前城市发展已进入内涵式发展模式,渝中作为重庆母城、都市极核、品质半岛、首善之区,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厚植文化基因,加快建设崇德向善、文化繁荣的文明风尚新范例。”渝中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渝中区将继续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持之以恒引导群众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以文润城

文明治理涵养生活新风尚

5月27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城市文明增进人民福祉论坛上,渝中区“建设‘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获评全国15个“城

市文明建设优秀案例”之一,为重庆唯一入选项目。

渝中:从人文之美到人文之治 加快建设文明风尚新范例

渝中区大溪沟街道“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全区已建成“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8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000余场,打造文明实践品牌80余个,积极打造“小案小事”典型治理场景,挖掘旅游、交通、服务、志愿4个类别11项“渝中文明之星”……一件件具体举措,不仅推动不文明问题在典型场景中“靶向治理”、在示范引领中“集中突破”,更让居民在文明建设中拥有了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渝中区始终将文明治理融入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秩序提升行动、老旧小区整治提升行动、重点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行动、民生服务综合提升行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文明共建氛围提升行动,不断强化“德法相伴 文明渝中”文明行为引导实践,努力深化“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深入推进31个专项整治任务,基础设施持续更新、公共秩序日趋优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市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截至目前,渝中已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校园28个,连续13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区“金字招牌”。

“精神文明建设要有‘软引导’,更要有‘硬约束’,既是一场‘接力赛’,更是一道‘民生题’”。”9月3日,在渝中区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渝中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渝中区委宣传部还将牵头开展“形象有范儿”“行业有范儿”“少年有范儿”“网络有范儿”四个类别化文明提升行动,构建多维联动、全民参与的城市文明建设同心圆。

以文惠民

品质文化 “圈” 出美好生活

渝中:从人文之美到人文之治 加快建设文明风尚新范例

“文艺名家工作室”授牌仪式。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6月11日,在渝中区召开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周顺恺、周利、袁国虎三位艺术家获“文艺名家工作室”授牌。

在文艺名家工作室的促进带动下,渝中文化惠民活动“花开遍地”:举办解放碑周末音乐会、城墙故事会33场,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240场,放映惠民电影960场,服务群众近20万人次。

近年来,渝中全面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始终将破解基层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创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精准送达基层、赋能“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作为工作重点,建成区级文化地标、街道级文化客厅、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三级复合文化场所”。

下一步,渝中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构建市区级文化地标、街道级文化客厅、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三级复合文化设施网络。同时,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深入推进对外宣传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揭榜挂帅”机制,丰富数字文创、数字内容等供给体系,推出一批彰显渝中人文魅力的精品力作。

以文兴业

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产量”

渝中:从人文之美到人文之治 加快建设文明风尚新范例

市民、游客参与“十八梯打灯笼步步高”春节活动。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蛇年除夕夜,朝天门、千厮门、洪崖洞、解放碑、十八梯等渝中元素随着央视春晚直播镜头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全球华人心中的“诗和远方”。春节期间,渝中区累计接待游客927.8万人次、同比增长55.3%,旅游综合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56.26%。

2月18日,渝中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渝中区文化旅游委等部门与腾讯公司、阅文集团、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现场签订11项文旅合作协议,并印发2025年文旅发展投资机会清单,再次吹响了渝中文旅提质增效的冲锋号。

由国际跨域艺术团队teamLab精心打造的全球知名体验型互动展览——“teamLab共创!未来园”就是其中之一。“五一”节期间正式在重庆大都会东方广场6楼启动,凭借多媒体互动交互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创作的乐趣。“五一”期间,该项目累计接待游客1179人次。

近年来,渝中区不断健全文旅产业体系、市场体系,一体推进文旅产业焕新、人文铸新、治理创新、服务出新,推动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融入生活化场景,迭代“全域+片区+多点”的美美与共文旅发展空间,创新“江岸+崖壁+街巷+洞穴+天台”的近悦远来文旅消费场景,重塑“舒心+放心+贴心+安心”的主客共享文旅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可圈可点。

一城连世界,文化最包容。渝中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下一步,渝中区将继续统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开发利用,提升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水平,推进重庆“九开八闭”古城墙保护利用等历史人文地标建设项目,实施非遗“薪火相传”计划及母城文化研究阐释工程,彰显“重庆母城 人文渝中”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以文旅体强引擎助推渝中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内涵式发展。(黄清娴)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