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海南周刊 | 以秋色之名 赴水利之约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08日 18:54 3 admin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实习生 劳兰婷

海南周刊 | 以秋色之名 赴水利之约

湖北三峡大坝横卧长江,五级船闸让轮船在不同水位之间“翻山越岭”;四川都江堰的“鱼嘴”分流,诉说着古人治水的智慧;海口新旧沟水利工程,利用地势高差拦蓄涌泉之水灌溉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那些改变山川地貌、在减灾和保障用水方面作用巨大的水利工程,正悄然成为旅游休闲目的地。

江苏无锡古运河畔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新华社发

今年7月,形似海鸥的海口市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腾飞之翼”造型完工,即将成为市民游客新的观光打卡地。这一工程正式竣工投用后,不仅将进一步丰富海南水利旅游的内涵,还将为水利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新例证。

自然孕育的水利奇观

来海南旅游,除了赏椰风海韵,探访水利工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若你想一览水利工程的壮阔之美,位于东方市的大广坝水库无疑是理想之选。站在大坝上望向库区,“高山出平湖”的壮美画卷尽收眼底。这座总库容达17.1亿立方米的水库,不仅是海南省内规模第二的水利枢纽,其5842米长的拦河大坝,更是享有“亚洲第一长坝”的美誉。

仔细观察,坝体周边的农作物与树木长势旺盛,农田延伸向远处,连着炊烟袅袅的村落;库区水面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上的云卷云舒。

如果还想换个角度拍点美图,不妨前往俄贤岭的观景台。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喀斯特地貌与原始热带雨林交织,一座座翠峰屹立于水面之上,在夕阳下呈现“科幻大片的既视感”。

水利工程的壮阔呼应着自然生态的秀美,这样的独特景观非大广坝水库独有,位于琼海、琼中及万宁三地交界处的牛路岭水库也很有特色。

水库的大坝横跨在万泉河上,使上游数十里狭窄的河道扩展成一片辽阔的湖面。每年秋天,库区的橡胶林渐渐染上红晕。即将飘落的树叶与湛蓝的湖水、天空以及远处延绵的山脉,勾勒出海南的别样秋色。

若你选择自驾游,开车经过牛路岭水库两道大门,沿坡而下顺着小路前行,便可抵达水库旁的停车场。岸边停靠着游船,天气晴好时,可泛舟湖上,近距离感受水库的宁静与开阔。

位于琼北的南丽湖旅游开发起步早,配套相对完善,更适合亲子游、家庭游。南丽湖一带有不少特色游玩项目,文旅项目“南丽湖欢乐湾”落户于此,165亩的规划区内,林宿营地、探险乐园、树屋影吧等六大板块错落分布,可同时容纳3000名游客,满足吃、住、行、游等方面需求。

南丽湖也是观鸟的好去处,景区会不定期举办观鸟节等活动。游客们可借助新安装的望远镜或相机,观看并记录各类鸟儿飞翔、觅食、追逐等场景。

夏秋时节,许多年轻人选择沿南丽湖骑行或露营。他们在湖边搭帐篷,夜晚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听湖畔的蛙鸣、鸟叫,十分惬意。

岁月沉淀的水利古迹

两千多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两千多年后,由他设计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仍在守护着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依地势而建,古貌依旧。移步“鱼嘴”分水堤,可见岷江之水如何被精准划分为内、外二江;驻足飞沙堰,感受利用离心力排沙泄洪的工程巧思;凝视宝瓶口,惊叹于劈山引水的千古之功。若去都江堰景区游览,可登上位于江边的秦堰楼或玉垒阁,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景,感受“四六分水”的精妙。

在海南,也有“都江堰”。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行政村)一带,有一处海南现存历史最悠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新旧沟水利工程。它由岩塘陂(旧沟)与亭塘陂(新沟)组成,被誉为“海南都江堰”。

海口新旧沟水利工程亭塘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平摄

新旧沟水利工程始建于唐代,主持者为曾任宰相的韦执谊。唐永贞元年(805年),韦执谊被贬为崖州(今海口一带)司户,落籍郑都(今龙泉镇新联村),见岩塘中有泉水涌出,终年不断,却未被利用,而不远处就有大片荒地缺乏灌溉水源。于是,他带领民众开凿岩石、垒砌石堤,引岩塘水灌溉,将旱地变成水田。在韦执谊及其后人的努力下,岩塘陂与亭塘陂先后修成,极大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韦执谊雕像。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平摄

韦执谊兴修水利、兴教育人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韦氏后裔专门修建纪念馆、纪念亭等设施,传颂其历史贡献。在纪念馆大门口,有一副清代探花张岳崧题写的对联:“祖德树宏谟,训至一经,三相高明昭北阙;宗功垂大业,田开万顷,两陂利泽遍南溟。”

距新旧沟水利工程不远的海口琼山区龙塘镇国仓村,有一块立于半山腰的明代石碑——祭抱元境神碑,碑文记录了明代海南籍名臣丘濬兴修水利、为百姓化解水患的事迹。通过56级台阶走到山脚下,如蛇般蜿蜒于水中的石桥,便是当年丘濬牵头修建的蛇桥。

这座用黑色火山石砌成的石桥,横跨美味河支流,发挥防洪和调节水源的功能,迄今已500多年。

标志性工程的不凡气度

远在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宏大的水利工程项目。

船舶通过三峡大坝上游引航道。新华社发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自古以来,三峡就因其壮美景色闻名。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成为世界知名的水利旅游点。三峡旅游区主要有3个打卡点:坛子岭、185观景台、三峡截流纪念园。坛子岭因其顶端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坛子岭观景台原为大坝建设勘测点,在上面可以俯瞰三峡大坝如巨龙横江的全景,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奇景;185观景台因与三峡坝顶高程(海拔高度)等高而得名,站在上面可近距离观察三峡大坝;截流纪念园主要供游客了解三峡工程截流的历史知识,集游览、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三峡大坝的兴建,还催生了一个世界级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案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境内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上刻有石鱼,古人通过观察石鱼露出水面的情况判断江水涨落程度,梁上还有历代文学和书法名家留下的题刻等。三峡工程启动建设后,为了保护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专家团队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壳体,将其与江水隔离,内部注满净化水,形成一个水下博物馆。游客可借助扶梯进入水下空间,透过廊道的观察窗欣赏题刻。

游客在红旗渠风景区青年洞附近游玩。新华社发

说到水利旅游点,许多人会想到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10万林州人民靠一锤、一钎、一双手,在悬崖峭壁上施工,苦干10年,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引漳河水入林州),这一工程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如今,游客可以在红旗渠景区乘船穿越隧洞,感受悬崖凿洞的艰辛,或走进红旗渠纪念馆,借助实物、VR(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了解修渠历史,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来 源:海南日报

总监制:陈海清

审 核:翁壮岛

审 校:刘墨研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