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09日 11:36 3 admin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南京之行进入到第二天,当天的旅程从明孝陵开始。明孝陵位于钟山风景区,这里又称紫金山,名胜古迹众多。坐地铁来到苜蓿园站,一头钻入密林之中,去寻明孝陵的入口。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明孝陵曾参观过两次,第三次过来,依然有新鲜的感觉。首先进入到石象路神道,这是孝陵神道的第一段,全长615米,沿途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神兽。

在神道望柱处右转,进入到翁仲路神道,这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长250米,依次排列着一对望柱、两对武将和两对文臣。过棂星门后,右转向前,便来到明孝陵的中轴线上。以前两次的参观都是从这里开始,出来后再走神道,这次无意中走了一条更合理的路。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甬道两侧,古柏参天,尽头是文武方门,红色的墙身,铺金黄琉璃瓦。文武方门是陵宫的第一道门,门内建有碑殿,下面的“治隆唐宋”御碑为康熙帝题写,两侧还有乾隆帝的御碑。

碑殿后为享殿,原名孝陵殿,建成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用来供奉朱元璋及皇后、嫔妃的牌位。原建筑毁于清咸丰三年的兵火,同治年间重修,如今大殿内供着朱元璋的画像。

再往后是内红门,为三洞对开的双扉红门,寓意从阳间来到阴间,所以又称阴阳门。接着又是长长的甬道,尽头就是明楼。明楼前的升仙桥,宽达26.6米,已经和甬道融为一体,当年朱元璋灵柩由此过桥入葬。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三访明孝陵,地宫藏在石头山下十分坚固,孙仲谋为其守门

明楼建在方城的顶部,是孝陵建筑的至高点,楼顶毁于清咸丰年间的兵火,只剩下砖墙四壁。方城东西两侧建有八字形影壁,中间开有拱形隧道,通往后面的宝顶。宝顶原是钟山南麓的一座小山,名为独龙阜,四周用条石砌成砖构城墙,形成宝城。宝顶下面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地宫所在,十分坚固,至今未被扰动。

沿方城两侧的台阶登上方城的顶部,凭栏俯瞰,刚才走过的路掩映在绿树丛中。仿建的明楼内设有展览,介绍朱元璋的生平。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在钟山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正式动工。第二年,马皇后去世,入葬于此,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命名为孝陵。洪武十八年(1385),太子朱标主持明祖陵建造工程,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标病逝,朱元璋很伤心,定谥号为懿文,立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将其葬于孝陵东侧,史称东陵。

之后,燕王朱棣夺取皇位,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标的帝号几经沉浮,到清乾隆元年得以确认。从孝陵出来后,专门寻到东陵,这里只剩下石基遗存,地上建筑早已不见踪迹。

南北朝时,钟山已成为金陵佛寺集中地,独龙阜原有高僧宝志的墓塔和为纪念宝志而建的开善寺。起造陵墓时,开善寺和宝志墓塔被移到钟山东冈重修,并赐名灵谷禅寺。孙权的陵墓也位于独龙阜前的梅花山,原为孙陵岗。相传朱元璋曾说: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所以,明孝陵内仍保留有孙权墓。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