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09日 14:52 3 admin

九曲黄河之畔,八朝古都开封,当一幅千年古卷在汴水之畔苏醒,当历史长河的粼粼波光映照出现代文旅的璀璨光芒,清明上河园便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写了中原大地的文旅传奇。作为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立体重生,这座占地600亩的沉浸式主题公园,不仅复现了“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市井繁华,更以“文化+科技+游乐”的创新基因,成为中华文明当代传承的鲜活样本。

从国家5A级景区到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清明上河园以“全龄、全时、全季、全链”的运营哲学,破解了传统景区的转型密码,更以“夜游经济”“非遗活化”“数字赋能”等创新实践,为中原文旅崛起提供了可复制的“清园范式”。

这里,既是北宋汴京的时空切片,更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试验场——豫见清明上河园,便是豫见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共鸣的文化盛宴。


破题·谋划篇

从名画到名城的战略觉醒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清明上河园的诞生,绝非偶然的文旅项目落地,而是中原文旅人对“文化如何活起来”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刻破题,更是一场从文化资源沉睡到文化价值爆发的战略觉醒。

20世纪90年代,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正深陷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悖论,虽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大相国寺、铁塔、龙亭),却面临“有说头、没看头,有资源、没活力”的困境:传统景区依赖门票经济,文化体验单一,年轻游客流失严重。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展出,引发全球关注。开封的决策者敏锐意识到:这张“流动的宋韵长卷”,正是打开中原文旅新局的“金钥匙”。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清明上河图(部分)

壹 | 政策引领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清明上河园创建至今的快速发展,始终受益于多层级、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体系。

199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首次将旅游业定位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提出“保护性开发文物古迹”的核心原则。对于开封而言,这一政策直接推动清明上河园以“宋文化活化”为切入点,突破传统景区依赖门票经济的困境。园区通过复原《清明上河图》中814个动态场景,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可体验的沉浸式空间,成为河南省首批“文物活化示范项目”。

200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实施“旅游立省”战略三年行动纲要》中首次确立“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省级旅游品牌口号,要求整合古都、功夫、根亲等资源打造国际精品线路。开封清明上河园被列为“宋都复原”核心项目,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园区以此为契机,推出《岳飞枪挑小梁王》等大型实景演出,单日演出场次超10场,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成为河南省首个“年收入超5亿元”的景区。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开封市2019年出台《关于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清明上河园成为最大受益者:《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获100万元补贴,推动其年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投入10万元支持“飞越《清明上河图》”5D球幕影院建设,项目单日接待量超2000人次;“夜游清园”项目获明星夜游项目奖励,推动园区营业时间延长至18小时,夜间收入占比提升至45%。

2021年《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将文旅文创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清明上河园被纳入省级战略核心载体,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省级文旅品牌体系,强化宋文化IP辨识度;明确其作为“中原文化会客厅”角色,推动从观光景区向“全链条文旅综合体”转型。

在省委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和市委文旅强市战略引领下,清明上河园完成了从单一观光景点到综合性文化体验地的蜕变。其发展始终围绕“445”总体思路:打造品质、文化、欢乐、梦幻四大清园概念,形成“全龄、全时、全季、全链”经营理念。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贰 | 蝶变历程

名画活化 文化重生

1998年,清明上河园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灵感中诞生,以“复原千年画卷,再现大宋风华”为使命,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复兴。

这幅诞生于北宋汴京的旷世杰作,曾以散点透视的精妙笔触,定格了汴河两岸“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盛世图景。而清明上河园的缔造者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创新的勇气,决心让这笔墨丹青走出博物馆的展柜。景区以1:1比例复刻虹桥、汴河、上善门等核心场景,将画中814个人物、60余匹牲畜等细节逐一还原,让游客“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这一创举的意义远不止于景观复刻。在当时中国主题公园多以童话IP或机械游乐为主流的背景下,清明上河园首次将传世名画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空间,填补了绘画原型主题公园的行业空白。更深远的是,它开创了“以场景复原为体,以活态传承为魂”的文化遗产活化路径——不仅让《清明上河图》从二维图像变为三维生活场景,更通过非遗展演、宋代礼仪重现等方式,使沉睡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体验,为后世的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树立了典范。

1998年开园至今,景区以“再现千年历史画卷,打造国家精品景区”为使命,定位为“全龄、全时、全季、全链”的文旅综合体,其战略核心在于将静态的历史画卷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通过“文化+科技+游乐”的创新模式,成为中原文旅融合的标杆。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叁 | 战略定位

沉浸体验 迭代升级

2007年,《大宋·东京梦华》水上实景演出的推出,标志着景区从静态景观向动态演艺的跨越。这场由8艘画舫、300名演员构成的水上实景盛宴,以《东京梦华录》为文本骨架,将画中散点分布的场景串联成“汴河漕运”“金明池争标”“皇家夜宴”等六幕叙事。这一创举彻底改写了景区的营收结构:年演出超400场的密度,让原本单日承载量3万人次的景区,通过“白+黑”运营实现客流翻倍。它确立了“白天观景、夜晚入戏”的双时空体验范式,使清明上河园从区域性景区跃升为全国文旅界的“活态文化IP”。2023年推出的《岳飞·郾城大捷》夜间实景马战,融合声光电特效与冷兵器对决,单场观众超2万人次;2024年“飞越《清明上河图》”5D球幕影院,以全景裸眼3D技术让古画“活”起来。

2017年景区率先打破“日落闭园”的行业惯例,用万盏仿古宫灯将虹桥、上善门勾勒出金色轮廓,“百万灯展”与“大宋不夜城”的组合拳,让夜晚的汴河成为流动的文化消费场。画舫上的宋词吟唱会、勾栏瓦舍里的非遗绝活、夜市中的宋代小吃作坊,构成了完整的夜间消费链条。

从《大宋・东京梦华》的烛光摇曳,到5D影院的全息古画;从白日里的市井复原,到夜幕下的灯火阑珊,清明上河园的战略迭代史,正是一部中国文旅产业从“景观展示”向“沉浸体验”转型的生动注脚。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精品·项目篇

打造沉浸式宋文化体验矩阵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清明上河园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沉浸式穿越大宋"为核心,构建了多维度、全感官的体验矩阵,让游客在1:1复原的汴京场景中完成时空穿越。园内通过高度还原的宋代建筑群落与数字化科技融合,构建出"一步一景、一步一戏"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01岳飞枪挑小梁王

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忠勇传奇

这场大型实景马战演出以校场为舞台,真马实景、炮火特效与演员的精湛演技结合,重现“岳飞单骑冲阵”的震撼场景。战马佩戴智能感应项圈,随战场声效嘶鸣奔腾,游客可近距离感受刀光剑影与战旗猎猎,单日最高场次达12场,是清明上河园的“王牌演出”。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02岳飞·郾城大捷

夜间沉浸式实景马战新标杆

360度旋转舞台与无人机编队联动,重现宋金郾城之战的恢弘场面。舞台可翻转倾斜,配合水幕投影与爆炸特效,游客仿佛置身烽火连天的战场,沉浸式体验“岳家军以少胜多”的史诗篇章。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03大宋·东京梦华

中国实景演出巅峰之作

以八首宋词串联剧情,700余演员、百艘古船在景龙湖上演70分钟视听盛宴。灯光、焰火、战船与全息投影交织,重现北宋汴京的盛世繁华与家国情怀。凭此演出票可免费游览全园,被游客誉为“来开封必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04大宋·东京保卫战

九龙桥水面的热血攻防战

运用火药爆破、威亚特技与逼真战场音效,还原北宋军民抵御外敌的壮烈场景。战船撞击、城墙崩塌等特效震撼人心,游客可站在护城河畔感受“箭雨如注”的惊险,演出结尾的“军民同庆”环节更将气氛推向高潮。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05打铁花之盛世大宋

百场演出里必等的压轴大戏

作为清明上河园百场演出里的压轴大戏,《打铁花之盛世大宋》堪称必等的压轴盛宴!其现场震撼,远非言语能尽述——那璀璨光芒里,藏着说不尽的磅礴与绚烂。打铁花的极致之美直抵心灵,牢牢牵动你数十分钟,让人不由得脱口赞叹“太美了”!“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当铁花绽放的瞬间,天地间尽是这般盛景。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06国风大巡游

古今交融盛大游行

《国风大巡游》是夜游清园必赏演出!演出汇集了各种元素,从古典服饰到现代音乐,从定点表演到行进式互动,以宋代文化为内核,通过千人宋装巡游、水陆联动表演等形式,再现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盛景,被誉为“中原地区文旅融合的标杆项目”。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07飞越东京球幕影院

全球首创360度裸眼3D球幕体验

360°全景球幕画面,沉浸式观影体验,直径12米的IMAX球幕包裹游客,座椅随剧情模拟俯冲、滑翔,用科技呈现裸眼3D版《清明上河图》,一睹汴河市井、黄河奇观与战争现场。AI技术让画中人物动态互动,甚至能“嗅到”酒坊飘出的酒香,入选国家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试点。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08宋慈奇幻漂流

法医鼻祖宋慈的探案漂流记

结合漂流与VR技术,游客化身宋慈乘船穿越奇案现场,在激流险滩中破解谜题。机械装置与全息投影还原《洗冤集录》中的验尸场景,惊险刺激中感受宋代司法智慧。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09《爱雅宋》

AI与光影打造的宋文化元宇宙

游客可与画中人物对话、共赏《千里江山图》,机械臂演绎宋代棋局博弈,嗅觉装置释放汴河花香。第四重“画之境”中,全息蝴蝶停驻肩头,科技与艺术交融刷新沉浸体验。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0大宋·皇家乐园

亲子科技互动新地标

骕骦千里,全球最大宋文化主题旋转木马,宋代建筑元素与千里江山图环绕;龙腾鼓舞,过山车结合宋代击鼓元素,音乐节奏与动感旋转双重刺激;凤舞九天,AI交互技术,座椅随音乐自动旋转,如凤凰飞翔。元宇宙影院、VR黑暗骑乘与动感船环幕三大项目,带孩子们穿越时空,寓教于乐中传承宋文化。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1虹桥与汴河

清明上河园核心文化地标

虹桥与汴河,作为清明上河园的文化双核,以“桥跨千年,河载盛世”的姿态,将宋代漕运的繁荣与桥梁技术的智慧浓缩于一园之中。虹桥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核心场景,以木构拱桥形式横跨汴河,无桥柱支撑,展现了宋代桥梁建筑的革命性技术。清明上河园1:1还原虹桥,保留其木构拱桥形态,桥面商铺林立,再现宋代市井繁华。汴河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命线”,清明上河园区内汴河蜿蜒穿过核心区,配备仿古船只,游客可乘船体验“汴河行舟”的实景画卷。虹桥横跨汴河,形成“桥上市井喧嚣,桥下舟楫往来”的立体景观,成为园区内“水陆联动”的核心节点。虹桥的朱红色拱身与汴河的碧波形成鲜明对比,登桥可远眺拂云阁、宣德殿等建筑,全景式展现宋代都城的壮丽格局。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2临水大殿

宋代皇家歌剧院现代重生

临水大殿由宣和殿、宣德殿连体组成,宋代时期作为男宾、女眷的独立观演包厢,与水心榭共同构成功能考究的皇家歌剧院。其建筑造型巍峨庄重,偎依而立,如同一对在水边私语的爱侣,被誉为“宋代建筑艺术的典范”。园区1:1还原临水大殿,依托《清明上河图》仿宋古建筑群背景,成为展示宋代皇家娱乐文化与建筑艺术的核心景观。大殿地理位置优越,可俯瞰全园景色,尤其便于观赏池中水上演艺项目。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3拂云阁

触摸历史的宋代地标

拂云阁是清明上河园内的最高建筑,拂云阁为明四暗三结构,三层红楼迤逦而上,四檐金瓦熠熠生光,耸立于连天碧波之间。其名“拂云”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容阁高入云端,轻拂白云;二是寓意吹拂去历史的烟云,还原《清明上河图》真迹的追寻。拂云阁与汴河、虹桥形成“水陆空”立体景观,登阁可远眺全园,尤其是汴河的舟楫往来与池中诸景,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热门地点。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4百戏争鸣

市井百态的活态博物馆

勾栏瓦舍中,盘鼓、喷火、顶缸、木偶戏等非遗绝活每日上演;街头巷尾,“王婆说媒”“算命先生”等角色扮演互动,还原《东京梦华录》中的烟火人间。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5宋装体验

一键穿越千年的汉服之旅

景区提供宋制汉服租赁,从襦裙到圆领袍一应俱全,配套妆造还原汴京丽人风韵。虹桥、上善门等打卡点随手出片,夜间更可参与“提灯游园”活动。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6非遗体验

触摸活态的宋代技艺

木版年画、汴绣、官瓷拉坯等20余项非遗工坊开放体验,每一项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可亲手制作“朱仙镇年画”或定制宋式香囊,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更添专业性。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7节庆活动

全年无淡季的文化狂欢

清明文化节有国际优秀空竹展演、宋“潮”春日运动会,还有特色演艺精彩亮相,高跷、中华戏曲、中华功夫展演、非遗滚灯舞、《清明上河图》主题大巡游等精彩演艺,传承与创新、文化与趣味并行;大宋年俗节重现上元灯会、庙会市集,百场演出重磅上演;暑期开启消夏纳凉狂欢模式,宋潮沉浸互动秀为让大家沉浸式体验穿越宋朝的奇妙,从入园那一刻起,所有演员NPC便躬身行宋礼,瞬间拉满古韵穿越感。水枪大战清凉开战,吃瓜大赛比拼速度,啤酒大赛酣畅对决……各类趣味互动轮番上演,炎炎夏日里,这些劲爆赛事即将燃爆全场!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8夜游清园

灯火倾城的梦幻之境

18:00后园区变身不夜城,九龙桥打铁花如星河倾泻,虹桥光影秀重现《清明上河图》动态画卷。推荐体验“乘画舫游汴河”,船行至清园码头,全程30元/人。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19清明上河园·趣园

复刻宋代市井娱乐的体验区

清明上河园内的趣园是景区中专为亲子家庭与怀旧成人设计的宋代市井娱乐体验区,通过复刻北宋民间游戏与无动力设施,打造了一个“零穿越门槛”的沉浸式游乐空间。设施采用仿古木质建造,如秋千架、攀爬网、滑梯等,营造出怀旧质朴的视觉氛围。投壶、射箭、捶丸等传统游戏免费体验,以“零门槛、深互动”让传统文化鲜活可触。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20交子兑换系统

沉浸式游园经济新玩法

清明上河园全新推出大宋交子兑换系统,你可以通过趣味互动任务攒“大宋交子”,轻松兑换免费演出票、餐饮折扣等福利,解锁别样游园体验。参与《大宋百戏》《我在宋朝当大官》等主题任务,和景区专业NPC天团来场沉浸式“飙戏”,完成挑战就能把交子收入囊中。景区里的吃喝玩乐游购娱全涵盖,还可以兑换精品妆造和工艺品!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解码·模式篇

文旅融合的“清园范式”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清明上河园以《清明上河图》为文化母体,通过“文化活化、科技赋能、运营创新、政企协同”四大核心策略,构建了“沉浸式体验+全产业链消费+智慧化管理”的文旅融合范式,成为中原文旅崛起的标杆。其模式可概括为“一核三翼”——以宋文化为核心,以演艺为引擎、科技为翅膀、运营为驱动,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IP现代化转型的成功路径。

壹 | 文化为根

激活千年文明的现代基因

清明上河园的崛起,始于对中华文明根脉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作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立体呈现,园区以“一图一城”的叙事逻辑,将画卷中814个动态场景、1523个人物形象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沉浸式空间。从虹桥的漕运喧嚣到上善门的市井烟火,从勾栏瓦舍的杂剧表演到汴河两岸的茶楼酒肆,游客可“一步千年”穿越至北宋都城汴京的鼎盛时期。

清明上河园的文化活化,并非简单的场景复刻,而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解码体系。精准还原历史细节,园区以1:1的比例复原《清明上河图》中的核心场景,虹桥、上善门、汴河等标志性场景被赋予新的生命,游客可参与宋代生活体验。

园区以“创意活化历史”为理念,构建了“大型剧目震撼化、中型剧目精品化、小型剧目景观化”的演出体系。例如,大型实景马战《岳飞枪挑小梁王》通过真马实景、炮火特效与历史叙事结合,成为游客必看的“现象级”项目;而夜间沉浸式演出《岳飞·郾城大捷》则以360度旋转舞台与光影技术,重现宋金战争的壮烈史诗,填补了国内夜间实景演出的技术空白。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贰 | 科技赋能

打造“文化+科技”新范式

在数字化浪潮中,清明上河园率先探索“新质生产力”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园区投资近2000万打造“飞越《清明上河图》”5D球幕影院,借助数字技术打造5D视效,通过12米直径的IMAX球形荧幕与动态座椅系统,让游客以360°全景视角穿越至汴河两岸,感受汴河行舟、市井喧闹的立体场景。而《大宋·宋慈奇幻漂流》项目则将VR技术与漂流装置结合,让游客化身宋代提刑官,在虚拟与现实交织中破解悬案。

园区创新的《爱雅宋》沉浸式科技空间秀,通过“琴、棋、书、画、天问”五重场景,将宋代美学与虚拟现实技术深度融合。这种“实景构建+虚拟叙事”的模式,使游客停留时间从传统演艺的40分钟延长至90分钟。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宋·皇家乐园”的建成。这一占地100余亩的三期项目,以“中国风”为核心设计语言,打造了全球最大、国内首个以宋文化为依托的豪华旋转木马设备“骕骦千里”,并配套建设过山车类“龙腾鼓舞”、海盗船类“神舟出海”、花样旋转类“凤舞九天”等共5个国内最先进的动力游乐设施。其中,“凤舞九天”项目通过AI交互技术,使座椅随音乐节奏自动旋转,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叁 | 业态创新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

清明上河园的成功,在于突破了传统景区“门票经济”的局限,构建了“文化体验+科技游乐+夜间经济+节庆活动+文创衍生”的全产业链生态。它以“让文化体验渗透消费每个环节”为核心理念,通过打破物理空间与消费场景的边界,将单一门票收入转化为“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价值网络。

园区自2017年推出“夜游清园”项目,将每日运营时长拉伸至18小时,打造《大宋·东京梦华》水上实景演出与百万灯展,夜间收入较白天翻倍。整合孙羊正店、官驿客栈、大宋皇家乐园等业态,推出“两天一夜”深度游产品,过夜游客占比得到大幅提升。园区以“月月有节庆、季季有爆点”为策略,推出民俗文化节、清明文化节、端午斗茶会等12个主题品牌。

清明上河园以“宋式美学”为灵魂,将宋代文化的精致、典雅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200余种“清园礼物”文创产品。通过设计创新、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成功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带走、可传播的现代商品。产品既保留宋代文化的精髓,又融入现代实用功能。这些产品不仅是游客的纪念品,更是宋代文化的“传播使者”,让千年宋韵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品牌·塑造篇

从地方景区到全国标杆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清明上河园持续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以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宋文化的转化、传播、展现为主线,打造了一座有灵魂、有故事、有品质、有温度的景区,塑造了独特的优势品牌。

壹 | 业界奖项

实力创新 荣誉认可

2011年,清明上河园凭借其1:1还原的宋代建筑群、沉浸式市井文化体验,成功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座占地600余亩的园区,以双亭桥为界,南苑再现汴京民俗风情,北苑呈现皇家园林盛景,虹桥、拂云阁等标志性建筑与100余艘古船、400余间仿宋房屋共同构建起“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空穿越感。这一荣誉不仅奠定了其作为中原宋文化主题公园标杆的地位,更开启了景区持续创新的征程。

2021年,开封清明上河园凭借其在文明旅游领域的卓越实践,成功获评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的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这一荣誉的取得,标志着清明上河园在推动文明旅游、倡导绿色出行、提升游客文明素养等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全力打造全新游乐产品,在首届中国文旅创新发展论坛暨2021文旅风尚榜颁奖盛典上,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荣获“2021产品创新标杆景区”。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2022年,中国旅游报社评选的“全国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优秀案例”花落清明上河园,表彰其在品牌传播与用户互动中的创新实践。景区通过“宋文化沉浸式奇幻赏”“大型夜间实景马战剧目”等项目,结合短视频平台热点话题运营,成功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2024年,清明上河园再获殊荣,入选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选的“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这一认定凸显其在消费场景创新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园区以“山水美学+乡村美学”为设计理念,打造出集旅游观光、餐饮美食、休闲娱乐、民宿度假、文化体验、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2024年,清明上河园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10亿元,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这一荣誉背后是其持续的创新投入与产业布局。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贰 | 媒体报道

央视聚焦 官媒推介

央视聚焦

2025年4月5日,央视《新闻联播》以“春和景明 游客尽享浓浓春意”为主题,聚焦清明上河园的清明假期文旅活动。园区通过《大宋百戏》和《九品官途》等创新形式,吸引大量游客体验宋文化。据数据统计,清明上河园接待游客33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超5亿次,在文旅市场中大放异彩。

此前,央视多次报道清明上河园景区游玩盛况,充分彰显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标杆的地位。

官媒推介

新华社以全球视野关注景区创新实践,4月3日,新华网报道“我们的节日——2025开封清明文化节”在清明上河园开幕。活动期间,非遗传承人现场作画、展示技艺,游客可参与非遗市集、民乐专场等,体验宋风雅韵。

人民日报则从宏观叙事角度,突出“科技赋能文化”的典范作用。在4月报道中,《飞越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通过毫米级动态画卷还原汴京盛景,入选全国智慧旅游试点,日均接待量达3000人次;2018年聚焦“包公”王惠这一个体案例,展现下岗工人通过扮演包公、结合脱口秀表演成为旅游形象大使的历程,折射景区对市井文化的深度挖掘。

2025年6月30日,荆楚网报道“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文化旅游消费季”在清明上河园启动。仪式以科技赋能舞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宋代名画与现代技术结合,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叁 | 示范引领

体验创新 模式输出

清明上河园的成功,不仅带动了河南“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洛阳应天门”等一批文旅项目的崛起,更推动了“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整体活化。它提出的“文化IP全产业链开发”“主客共享型景区”等理念,被写入多份省级文旅发展规划。它的“夜间经济”模式,更成为全国景区“夜经济”转型的参考模板。

文化活化不是复古,而是创造当代价值,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可参与、可消费、可传播的现代体验。传统文化活化需遵循“三可原则”——可触摸、可互动、可带走,让文化从“纸面”走向“生活”。

营销不是流量游戏,而是生态构建,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共振”,打造文旅消费闭环。文旅营销需构建“服务-交易-管理”数字化闭环,通过“内容种草+精准触达+即时转化”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跃迁。

科技不是噱头,而是体验升维的钥匙,用技术解决文旅痛点,创造“不可复制”的差异化体验。科技应用需紧扣“体验升维”目标,避免为技术而技术,重点解决“文化表现力弱”“游客参与度低”等核心痛点。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可持续发展需平衡商业与文化,构建长效IP生态。从“景点运营”到“IP运营”,打造“可带走、可传播、可共鸣”的文化符号。文旅项目需构建“核心吸引物-衍生产品-生活方式”IP生态链,通过“教育+娱乐+商业”多维赋能,实现从“流量”到“品牌”的升华。

清明上河园的本质是对文旅本质的回归——以文化为魂、以游客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当汴河的波光与数字的星光交织,当宋代的市井与现代的科技碰撞,这座“活着的《清明上河图》”不仅为中原文旅树立了标杆,更为全国文旅融合提供了“文化可体验、营销可复制、科技可落地、生态可持续”的方法论。未来,随着“宋式生活美学”的进一步出圈,清明上河园或将引领一场更深刻的文旅革命——让历史不再尘封,让文化真正“活”在当下。

豫见清明上河园|中原文旅崛起的全国范例

素材来源:清明上河园景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其他网络平台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版权保护,转载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注明。源自网络素材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