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西江千户苗寨——数字转型“活化”民族文化景区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09日 16:52 3 admin

作为多彩贵州的头部景区,西江千户苗寨的美,美在韵味,美在文化。

清晨,薄雾氤氲中的吊脚楼宛如仙境;入夜,华灯星星点点,让这个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灿烂成如黛群山中的盛景繁华。

西江千户苗寨——数字转型“活化”民族文化景区

西江千户苗寨华灯初上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供图

比美景更让人流连忘返的,则是活态的民族文化。雷山县坐拥2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苗族芦笙舞、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苗绣等代表性项目。这些文化瑰宝,很多就深藏在西江的阡陌街巷、民居深里。

今年3月,一款由马蜂窝旅游网与西江千户苗寨联合推出的“AI游西江”小程序,让这些以前极易被游客错过的精品点,一下子大红起来。

来自广东的游客汤先生,通过“AI游西江”小程序中的“苗寨必游榜”找到了隐藏在寨子深处的阿幼民族文化博物馆,“地方确实有点偏,要不是有实时定位和路线指引,很容易错过。”

该博物馆主理人李文芳正是雷山苗绣、蜡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通过多年走访收集,创办了这所私人博物馆与非遗体验工坊,在获得多次游客打卡推荐后,逐渐在平台排行榜上“霸榜”。

西江千户苗寨——数字转型“活化”民族文化景区

游客在西江千户苗寨体验旅拍(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仕豪 摄)

“店不在主街上,以往知道的人不多。今年上线‘AI游西江’后,很多游客就自己找过来了。”李文芳告诉记者,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博物馆,了解西江独特的文化,还可以亲手体验蜡染,甚至带走自己制作的蜡染作品。

借助“AI游西江”,西江景区创新推出“苗寨主理人”计划,重点遴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匠人以及优质商户,推出蜡染、苗绣、银饰锻造、酸汤制作等一系列深度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游观者”,更是可民族文化的“参与者”。

“孩子非常喜欢,不仅动手做了蜡染,也了解了西江民族文化背后的故事。”汤先生对一个多小时的深度文化体验表示非常满意。

“AI游西江”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游览路线“看导游”的限制,激活了游客对苗寨全面探索的自主性,还通过AI播客等技术,让AI协助生成了更多关于西江千户苗寨的讲解内容,支持中文、英语、韩语、法语在内的多种语言导览,极大便利了境外游客的游览体验。

西江千户苗寨——数字转型“活化”民族文化景区

游客在西江千户苗寨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仕豪 摄)

资深导游李乾聪从业13年,已算不清自己来过西江千户苗寨多少次,西江的点点滴滴都烂熟于心。如今,带团时李乾聪在完成基础讲解后,都会第一时间引导游客使用“AI游西江”体验智能导览,让游客“随心而游”。

“AI小程序把所有重要信息都梳理得清清楚楚,游客各取所需,体验感超好。”李乾聪说他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受到旅游行业正在迈入AI全新时代。

事实上,“AI游西江”还带给了西江千户苗寨更多惊喜:集成了行前攻略查询、门票预约购买、语音导览播放、实时客流监控、AI验票等多项功能,显著提升了景区运营管理效率和旅游体验。仅AI验票一项,就实现了游客身份自动核验、秒刷入园,整体核验效率提升3倍,极大缓解了节假日排队压力。

西江千户苗寨——数字转型“活化”民族文化景区

雷山姑妈篮球邀请赛在西江千户苗寨举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仕豪 摄)

8月28日,在贵阳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马蜂窝携自主研发的“AI旅行全链解决方案”亮相数智服务馆,“AI游西江”成为备受瞩目的文旅行业数字化升级典型案例。“‘AI游西江’是贵州省内首个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旅游服务平台,标志着传统民族文化景区在数字化转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说。

而市场的反应完美呼应了预期:“AI游西江”小程序自3月上线以来,已有超过14.5万名游客通过该平台完成入园操作及相关游览服务,游客接受度远超预期。同时因为旅游景深的有效拉长,今年选择在西江留宿的游客激增了60%。

访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广龙——

加快传统文化景区的数字化突围

西江千户苗寨是贵州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展示窗口,也是海内外游客了解贵州苗族风情的首选地,其文化代表性、业态丰富性、消费多元性都非常突出,民族旅拍、特色餐饮、非遗手作体验等参与性项目也培育成熟,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既急需AI技术提升景区运行效能,也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真实场景和数据支撑。

在数字化转型中,引进专业化机构马蜂窝旅游网协作,相互成就,不走弯路。目前除了前期集成的票务、攻略、导览等模块外,新延展开发的AI投诉系统正上线测试,智慧停车系统等也在加快开发中,用技术迭代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同时,AI赋能加持,也让西江景区这个旅游龙头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牵引着雷山旅游向着全域旅游方向拓展,因为“AI游西江”接入了雷山县郎德、乌东、白岩等多个旅游村寨的实时信息,游客可根据西江景区人流量热度提示,自主选择是否通过平台直接导航至周边村寨,在优化体验的同时,也带动周边旅游协同发展。今年暑期,每天就有6000余人分流至周边村寨。

更可喜的是,“AI游西江”还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范式。通过数字化手段系统整理、记录、展示和解读非遗资源,在确保文化传播准确性与可持续性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对接,为民族文化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活态传承开辟出了新路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海南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