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古县赶新潮 文脉成热点——云梦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引擎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1日 17:57 3 cc

古县赶新潮 文脉成热点——云梦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引擎

作者:闵丽萍

“白天在博物馆穿越秦汉,夜晚在祥云湾‘蹦楚迪’,云梦的旅行既长知识又好玩!”近日,来自武汉的游客小沈一边拍摄祥云湾的雾森光影,一边兴奋地分享见闻。
云梦,这座湖北面积最小的县,正凭借文旅深度融合,在“消费”与“就业”两大主题上写下亮眼成绩。今年1-7月,云梦县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多元,成为湖北县域文旅消费的一块“金字招牌”。

博物馆“焕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

“未来的朋友你们好,我是大秦帝国的‘喜’。”在云梦县博物馆,11岁的寇雨欣通过AR眼镜与2000多年前的秦吏“喜”实时互动,临摹简牍、学习秦律,沉浸式感受汉字演变之美。
这座依托“中华第一木牍”出土地打造的文化地标,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静态展馆。2022年以来,云梦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实施博物馆提升工程,新增沉浸式展厅、秦简书写台等设施,把历史“装”进科技里,把文化“融”入体验中。
“年轻人在哪里,文化传播就要到哪里。”博物馆副馆长栾丽说,馆方联合高校与文创团队,推出30多款“云梦有喜”系列产品:憨态可掬的“惊”“喜”秦简玩偶、以楚币为型的“楚有钱”香包、提取陶楼纹样的帆布包……让游客“把文化带回家”。今年1-7月,该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突破400万元,接待研学团队2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40%。
目前,云梦正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沉浸式楚秦文化体验综合体——博物馆特色文化街区。七大主题场馆融战国夯土、竹简幕墙与现代穹顶为一体,游客可在“云中锦书”写简牍、在“云中有物”尝秦简饼干、在“楚秦遗梦”玩剧本杀、在“云梦非遗食堂”品鱼面……真正实现“观文物-玩文化-带文化”的闭环体验。

祥云湾“破圈”,古建筑与新业态点亮夜经济

夜幕降临,祥云湾257栋迁建古建筑在3.5万盏灯光与雾森系统中“苏醒”——飞檐笼轻纱、长亭映灯河,徽派马头墙、京派朱门红墙化作一场跨越时空的光影秀。
“别处的古镇千篇一律,这里能穿汉服、看皮影、‘蹦楚迪’,孩子玩得不想走!”武汉游客胡娟为女儿换上“格格装”,在京派园中拍照打卡。
祥云湾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奇迹。云梦籍企业家欧阳祥山出资43亿元,历时5年从全国迁移、复原257栋古建筑,包括乾隆御赐聚贤堂、尼泊尔紫檀官厅等珍品。300多名工匠参与复建,仅聚贤堂澡井一项就耗时两个月。
如今,这里已形成九大建筑风格集群,通过“一街五园”有机串联。更难得的是,景区用持续创新的内容活化古建筑:白天有楚剧、皮影戏、三节龙巡游,夜晚有楚乐电音、泳池派对、剧本杀互动;春节“祥云中国年”接待超百万人次,夏季“狂人夏浪季”日均客流1.5万人次。
据统计,今年1-7月,祥云湾游客量突破240万人次,单日最高5万人次,夜间消费占比高达72%,成为云梦夜经济的核心动力。
文旅产业的爆发,不仅点燃消费引擎,更拓宽就业之路。
“五一假期一天卖4000多碗米酒,鱼面断货3次!”祥云湾商户李师傅笑着说。目前景区已引进187家商户,涵盖多地餐饮、非遗手作、汉服旅拍等业态,在建酒店和民宿将新增1000张床位,形成完整消费链。
更显著的是就业带动效应。祥云湾通过“边建边运营”模式,直接吸纳就业1800余人,其中75%为本地居民,包括大量返乡青年和周边村民;间接带动酒店、餐饮、夜市等800多个岗位;节庆期间还提供演员、NPC、保洁等超500个临时岗位。
“之前在外地工厂打工,现在回家开汉服店,月收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云梦县伍洛镇村民张敏说出的是许多人的心声。
今年1-7月,祥云湾及商户营收达8000万元,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35%,县城餐饮夜市从1条街扩至3条。云梦文旅的成功证明:文化不仅能“活”在历史里,更能“火”在消费中、“暖”在就业里。
眼下,云梦正朝着“质量祥云湾、故事祥云湾、百年祥云湾”目标迈进——倡议成立“荆楚夜游经济联盟”,推动博物馆、高校、非遗工坊深度融合,加快祥云湾二期建设……
让千年文脉持续赋能当代生活,让文旅消费真正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注脚。云梦,正在路上。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