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旅“火”起来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2日 09:55 3 admin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旅“火”起来

“以前只在课本里听过文物保护,今天跟着讲解员参观了丰州故城博物馆,才知道赛罕区地下藏着这么多‘宝贝’,连城墙砖上都刻着历史故事。”日前,带着孩子参加赛罕区金桥小学宣传活动的市民王女士,在参观完文物展陈后不禁感慨。这一幕,正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近年来深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旅“火”起来

万部华严经塔

作为呼和浩特市的文化富集区,赛罕区坐拥丰州故城遗址、白塔火车站旧址、战国赵北长城等159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让这些沉睡的历史瑰宝“苏醒”,成为推动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名片”,赛罕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在守护中传承文脉,在传承中谋发展。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旅“火”起来

白塔火车站旧址

文物保护,制度先行。赛罕区从2020年就开始落实文物长责任制,把159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分解到7个镇、街道和59个行政村(社区),确保每个文物点都有文物长守护。赛罕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承担着全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技术支撑和研究工作,以及项目申报和考古调查工作,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专业保障。此外,赛罕区政府每年都会召开文物安全联席会议,组织文物长培训,并为基层文物长颁发责任证书,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属地年终考核体系。“以前村里的老城墙总有人乱搭乱建,自从有了文物长,村民还主动帮着巡查。”榆林镇东干丈村文物保护志愿者刘海峰说,如今他每天都会绕着村里的战国赵北长城赛罕区段巡查一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保护文物成了咱的日常活儿,更是一份责任。”

制度之外,资金投入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赛罕区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推出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保护举措:对丰州故城遗址南城墙进行物理围封,阻隔农业耕种对墙体的侵蚀;为丰州故城、战国赵北长城悬挂4块司法保护令牌子,以法律手段震慑各类破坏行为;完成12件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扫描,让文物在数字世界实现“永久保存”。

保护是基础,利用才是关键。为了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赛罕区通过打造文旅特色项目,让文化遗产与游客“零距离”对话。今年年初,赛罕区拍摄的文物纪录片《文物中的赛罕》上线,镜头从万部华严经塔的精美雕刻,到白塔火车站的百年铁轨,全方位展现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与此同时,赛罕区正在规划“文物研学路线”,将丰州故城遗址、白塔火车站旧址、战国赵北长城等文化地标串联整合,让游客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脉络,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

夕阳西下,丰州故城遗址的城墙剪影与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白塔火车站的百年站房内,游客们举着相机记录历史的轨迹;战国赵北长城的烽火台上,研学团队的孩子们认真聆听讲解……如今的赛罕区,文化遗产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融入市民生活、吸引游客前来的“文化新地标”。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杨彩霞)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