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古村寻根丨白水武庄村 红旗猎猎古巷深 星火灼灼铸村魂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2日 10:16 3 admin

渭南日报 记者 程瑾 见习记者 许欣恩\文 见习记者 马周宁\图

访古村,就像奔赴一场“诗与远方”的文化之旅。

时值白露,秋意渐浓。白水县东北的杨家沟依然绿意葱茏,驱车顺着塬区蜿蜒的水泥路前行,曲折辗转间就到了史官镇武庄村。这座东邻孔走河,西挨仓颉庙的古村落,于2023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漫步村中,一段土城墙静静矗立,清风徐来,长在墙上的一排松柏随风摇曳,窑洞四合院内青苔斑驳,古墙老院古韵悠悠;沿着巷道向前,新风貌迎面而来,白瓷红瓦的楼房错落相间,新修的红色文化广场上,工人正忙着制作“西北野战军在白水”的手绘,不远处的后巷,青砖墙上“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鲜红的牌子格外亮眼。

“西北野战军曾在武庄整训半年。”77岁的退休教师冯张海说起这段历史,极为自豪。对村史颇有研究的冯张海,尤其热衷挖掘村里那段“红色记忆”,他这样评价自己的村庄:“过去有红色故事,今天有美丽新颜。”

【 一砖一瓦诉峥嵘 】

在《陕西党史》刊发的《西北野战军在白水活动和战斗的时代意义》一文指出,西北野战军从白水大地走向大西北,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西北野战军在白水期间,指挥部正设在武庄村。1949年1月11日至23日,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在武庄村召开。这次党代会是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会,也是唯一一次党代会。党代会刚结束,根据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白水成为了西北野战军的更名之地。

古村寻根丨白水武庄村 红旗猎猎古巷深 星火灼灼铸村魂

西北野战军纪念展室

冯张海认为,武庄村之所以被选中,主要有两大优势。第一,武庄村地形复杂,像一张密织的网,巷道纵横交错,如迷宫一般,不熟悉地形的人很难绕出去;第二,革命工作必须要有群众支持。这里游击队员多,有非常良好的群众基础。

说到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史,冯张海显得极其激动:“西北野战军在武庄村整训的半年期间,经常帮乡亲们干活——拉粪、推硙子、担水。部队和当地群众处得就像一家人。也正因这份情谊,后来村里有60多位乡亲主动报名支援前线,参加了担架队、后援队。”

古村寻根丨白水武庄村 红旗猎猎古巷深 星火灼灼铸村魂

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要不是野战军医院的救治,我活不到现在。我心里一直记着这份恩情。”86岁的村民丁锁顺说起那段红色历史,情绪激动,语气颤抖。当时,丁锁顺得了“怪病”,四处求医寻药无果,生命垂危。西北野战军主要领导得知情况后,派军医上门救治,经检查其患上了肺结核,需要盘尼西林救治,但当时这种药品极度紧缺,这种情况下,部队毅然从本就有限的医疗物资中拿出药品救活了他。一盒珍贵的盘尼西林,彰显了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铸就了血浓于水的军民深情。

“红色村庄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每一处红色遗迹,皆是传承初心的鲜活教材;每一段英雄故事,俱为砥砺奋进的精神丰碑。我们要在赓续红色精神、促进乡村振兴、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方面不断探索和努力。”武庄村党支部书记何长红表示。

【 庭院深深古韵长 】

村北一段土城墙,今日看来落寞苍凉,却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

“传说这段城墙是魏长城遗址,武庄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北高南低,土地肥沃,便于耕种,长期都是兵家争夺的焦点。”冯张海解释道,“相传我们村曾在战国时期是秦、晋彭衙之战的古战场。所以我始终认为武庄的‘庄’最早应该是那个‘装’。这里曾经是诸侯屯兵的地方,也是打仗的地方。”传说真假难辨,在悠长的岁月洗礼中,已无史料考证,只在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口口相传中,留存至今。

孔子云:“礼失求诸野”,意思是说古礼不传,可访民间。老宅庭院深深,隐藏着诸多文化密语。因此,来古村必得访老宅民居,其弥漫着家族的温暖与烟火气息,同时也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古村寻根丨白水武庄村 红旗猎猎古巷深 星火灼灼铸村魂

红色广场上的壁画

武庄村主要以砖箍窑洞为主,厦房为辅。村中巷道多为南北排列,东西走向,窑门、大门一般都向南朝阳布置。“我们这有句俗语,‘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厦房’。因为窑洞拱顶式的构筑,重心稳定,分力平衡,稳固性很强。也因此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窑洞,尤其老人喜欢住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服。”村党支部副书记丁王斌介绍。说话间,他带我们来到了他家。

推开大门,经过东西厦房,进入院中,东西两侧均为新盖的平房,正中间的上房则是两孔砖箍窑洞,窗棂上贴着褪色的剪纸,门楣上挂着成串的辣椒。“在我们这,老人就住上房,西边这孔窑,我们住东边。娃娃们回家住在两边的平房里。”丁王斌介绍。

古村寻根丨白水武庄村 红旗猎猎古巷深 星火灼灼铸村魂

青砖照壁

冯张海解释道:“从外观上看,窑洞空间呈圆拱形,建筑形式不仅彰显了传统思想中天圆地方的理念,更妙的是,门洞处的高圆拱与高窗设计,使阳光在冬季能照进窑洞内侧,有充分光照。而内部拱形的空间设计,不仅增大了竖向空间,更让人感觉开阔舒适。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建筑智慧。这种房间分配方式以正房为核心构建起严格的长幼秩序。这种布局既符合《礼记》‘居处不庄,非孝也’的礼制要求,又保障了老人居住的舒适度。真正的孝亲文化就蕴藏在这些细节中。”

【 民俗文化话乡愁 】

人间烟火,深藏于市井乡野。

白水花馍技艺自古就有,形式多样,以史官、纵目、北塬三乡为最。绚丽多姿的面花艺术把乡间村野的民俗内涵实物化、形象化、艺术化,贯穿于婚嫁、丧葬、满月、庆寿等各个阶段的人生礼仪之中。

“‘有事必有馍,有馍必成事’的说法在武庄长久流传。不同形状的花馍有不同的寓意,双喜龙凤寓意成双成对好姻缘,龙凤呈祥喜迎亲,表达对新婚夫妇的恭贺。卧虎花馍,寓意藏龙卧虎、虎虎生威,是舅舅表达对外甥的祝福,来年添一个虎头虎脑的新人。”冯张海介绍,“我们武庄人做花馍‘艳丽多彩’,讲究‘红红绿绿,图个吉利’,很在意色彩和造型的相互映衬,比如结婚时的‘龙凤呈祥’大花馍,两个白皙的胖娃娃,被簇拥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女娃娃站立的花丛中盘着一只凤凰,而男娃娃前面则是一条龙,亲友的祝福都蕴藏在大花馍里。”

古村寻根丨白水武庄村 红旗猎猎古巷深 星火灼灼铸村魂

砖雕

如今,行走在武庄村的街巷中,翻修的窑洞与白瓷红砖的楼房错落相间,不远处,仓颉庙内的千年古柏依然生机勃勃,古柏年轮铭刻着岁月的记忆,仓颉文化诉说着悠久的文明,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永续传承。这个穿越千年时空的古村落,正以它独特的方式,守护着乡土文化记忆,守护着乡亲、乡情、乡土和乡愁。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