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走进吉铁文化宫,满眼都是回忆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3日 15:21 3 cc

对铁路子弟而言,吉铁文化宫是一处有着特殊情感寄托的建筑物。从1956年开始,这里便替代了始建于日伪时期的铁安里俱乐部,成为吉林地区铁路系统观影、看剧、开会、演出等文娱活动的中。那里留有我们最快乐时光的美好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系统曾于1953年在新站建成一座职工俱乐部,但规模很小,还没有铁安里俱乐部大。随着铁路系统的规模日益扩大,吉林铁路局在中兴街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宫(1983年后划归分局管理)。这座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涮石挂面,坐西面东,占地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

文化宫的建筑分为三部分:北侧为剧场,中间为文艺科技活动馆、图书室、阅览室,南侧为办公室和体育馆。1983年吉铁文化宫整修,剧场地面改为水磨石,并安装了冲洗地面设备,剧场座席和电影机进行了更新。

这其中剧场面积1344平方米,楼上、楼下设1218个座席,舞台为镜框式,深度15米,高12米,宽20米,有乐池和一面附台,四道电动幕。除用于内部大型会议外,对社会常年开放电影。1977年,在剧场后墙又外接建起一座500平方米的二层楼,一楼为演员化妆室和道具、布景仓库,二楼为排练室。局(后改隶分局)列车文艺工作队(后改称列车文艺工作团)的办公场所也设在后二楼。

我对铁路文化宫的印象始于上小学之后,当时学校组织看电影,同学们排着队,在1—2—1的哨声指引下,有节奏摆开双臂,迈着随性的正步,由铁二小鱼贯行进到文化宫。看的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战争题材的黑白影片。初进文化宫,年龄小,还有些畏生,加之老师管理得严格,故而并未像在东方电影院那般东游西逛。去了几次后,特别是凭家长给的招待票观影后,才慢慢开始对文化宫进行“探索”,尤其愿意在二楼椭圆形天井周围傻跑。

除了放映电影,铁路文化宫还是很多大型文艺演出的场地。在服装道具、灯光舞美方面,吉铁文化宫也可谓人才济济,歌舞、话剧、音乐,一度好戏连台,其中最为影响力的的当属吉铁业余京剧团的演出。这个京剧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早期,是全国企业中成立最早、活动时间最长、演出剧目最多的一个京剧团。虽为业余演员,但何瑞吾、王树声、郝瑞兴、崔庆荣、张玉林、孟少川、韩凤阳、曹玉萱、马莉等人都具有较高的京剧造诣,是毫不逊色专业京剧演员的名“票友”。

铁路文化宫最热闹的演出要数“文艺汇演”。文艺汇演是铁路系统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展演,节目由系统内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选送,演出形式包括歌曲、舞蹈、戏剧、朗诵、器乐演奏等。另外,吉林铁路系统内部,如教育系统也举办过文艺汇演。

吉林铁路系统举办文艺汇演历史十分悠久,但由于场地限制,并非所有人都能到现场观看文艺汇演。以学校为例,通常只有数个班级会沾班主任的光,有机会代表学校出席,去文化宫观看。我记得自己上小学时,有两三次,所在班级曾被安排观摩文艺汇演,初中有过一次。自己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也有幸上过一次文化宫的舞台。

另外,学生阶段,我还曾在寒假去文化宫的科技活动馆猜过谜语,玩过科技游艺器具;去体育馆看过比赛,滑过旱冰。直到1996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过铁路文化宫了。后来听闻吉铁一中划归地方管理时,铁路系统曾有动议将文化宫并入学校,但建议被当时的校领导拒绝,未能最终成型。

时隔二十多年后,我有机会在2018年进入吉铁文化宫。与更换了“皮肤”的建筑物外壁不同,文化宫内楼体、走廊、天井虽有新装潢,整体仍可见旧貌,行走其间仿若时光倒流,毫不陌生,只有亲切。想一想,自己青少年时熟悉的那么多剧场,如今在吉林市唯有这里还保留着曾经的模样。

虽然当时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我却并不觉得寂寥:耳畔萦绕着是孩子们欢快的叫嚷声,眼前如见孩子们顽皮地嬉闹——恍惚间,我似乎也看到了小小的自己,正飞扬着头发,围着二楼的天井疯跑……

走进吉铁文化宫,满眼都是回忆

走进吉铁文化宫,满眼都是回忆

走进吉铁文化宫,满眼都是回忆

走进吉铁文化宫,满眼都是回忆

走进吉铁文化宫,满眼都是回忆

走进吉铁文化宫,满眼都是回忆

走进吉铁文化宫,满眼都是回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