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河北总站2025-09-14 20:33:02浏览量309174借助第九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契机,石家庄市积极推进太行山沿线及城市更新文旅场景建设,元...
2025-09-15 0
涵江发展最新动态,涵江社会最新消息。
欢迎关注,涵江时讯一手掌握!
拾景,十景。
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街区因水而美。拾景萝苜田,十景老街区。
01千年端明闸
02水色王公桥
03光影水心河
04商韵顺茂隆
05红砖杨氏宅
06连廊廿五坎
07江流新桥头
08涵碧旺菜池
09市井老街巷
10烟火宫口河
用了近半月时间,梳理了萝苜田的风光和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得了一些文字,综合起来——从端明闸开始,拾得这些景致,这个行程,大概是可以的。
01 千年端明闸
本地人习惯唤一个较典型建筑周边为“头”,比如王桥头、新桥头,宫口河曾有汽船头,而城里有水关头。端明闸一带,是陡门头。陡门,即斗门。唐宋以来,涵江先民就向海争地,与水进退,志书里把历代兴修水利分成四类,即陂、塘一类,沟、渠一类,斗门、涵、泄一类,堤坊又一类。
萝苜田福船 陈少希/摄影
端明闸是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时所修,时在宋庆历年间(1041-1048),虽历代几圮几修,至今近千年过去,仍雄姿挺立。更早时,涵江此地河海水交汇,海泥与河沙堆积,人们筑涵御水排水,所以最早的地名便是“涵头”,后来谐音“红头”。千年来,“涵头”“陡门头”无疑是涵江人最熟悉也最亲切的叫法了。
时移事迁,端明闸不再承担她的功能,因为城市的半径早已远远拉长。宫口河和水心河的水流,轻触闸板,它们之间,是否在交流河系枯盈的话题,或者讨论着这城市的日新月异?现在,它们迎来一个新的伙伴,面前站立起一艘矫健的福船,桅杆耸立,船帆高悬,“兴涵号”将在端明闸外启碇。岸上,“小上海”的招牌也不能忽略,这闸、这船、这招牌,仿佛时间的注脚,叙述了千年来“涵头”的往事。
海草青青,河水潺潺,端明闸的故事三两句可能就讲完了,可是,端明闸见证过的船舶往来、记录下来的货物进出、经历和体验过的风与浪潮,以及来来去去带着各种表情的人们在这里留下的动静,又该从何谈起、何时说清楚?端明闸大概可以是一个符号、一部书籍、一首音乐,等待着被解读、被浏览、被倾听。而悄然吸引人们目光的全新的福船,可能是一片海洋、一道波光、一个号子,载满船希望,响起船号,驶向挑战与机会并存的海洋。
船对闸说,你守好了。闸对船说,你行稳而致远。“小上海”的故事里,有许多的船和闸。
02 水色王公桥
桥上行人桥下船。旧时,王公桥下,水心河水不息流淌。桥上,近郊或远方来的人们踏桥而过,此为重要通道。被踩得光滑的青石可以作证。有文字记载:王桥头,原名王公桥头,始建于清乾隆(1736-1795)年间,石梁式单孔构造,桥面抬高,两端各有六级台阶。坐在桥上,沿水心河面而来的风,吹去夏的炎热,吹来春的气息。
周遭的房子被人们修葺,变了娇俏模样。桥南端连着的陡门头巷,短则短矣,偏偏旧式门扇,条石路面,与白灰红砖墙相映成趣。穿巷过桥,桥北面,一侧通往后坡,一侧连着竹巷。竹巷依水而北去,你隔水眺望对岸热闹街景。流水自宫口河而下,旧时曾冲刷正面的印兜。宫口河水和她分流出来的水心河水,又在这里汇合,向望江去、向三江口去。在竹巷的拐角处观流水,在王公桥上看流水,恰如盘点流逝的时光。
仿佛一座桥,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节点。
有时,有老者挥着篾刀和木棰,正在桥旁的巷道上,对付着一张竹凳,或一个竹篮,斜倚墙角的长竹数十竿,等待老者的召唤和修饰。这场景已经难得,代表了旧时光。旧时光里,竹巷有过鼎盛时期,多达几十家的竹制品店铺在此林立,家家户户以竹为业。萝苜田街区的老街巷里,往往就藏着这样那样的小店铺小作坊,稍稍挽住时光的脚步。
王公桥的水色里,有历史浸染的光晕和颜色。看水色王公桥,数几百年光阴里的故事。在闹市的背后,你从时光流水里打捞起老街巷的点滴记忆。
03 光影水心河
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因水而生,依水而兴,凭水而灵动,得水而从容。
水心河流淌其间,倒映天光云影,更默默收藏了旧时光和老身影。这一条河,自保尾宫口河分一支流进入萝苜田,分别有了“前林沟”“卢溪”“水心河”等名字。
蔡昊/摄影
河流与街巷,或并行或交叉,织就了萝苜田的脉络。自西向东,人们临水而居,向河舒怀。从“东方廿五坎”,到“杨氏古民居”,从卢埕到后坡埕,流水缓缓,如时光悠悠,在萝苜田的小岛外环绕。水心河的心里,满是古埠商街的投影,人间烟火的气息。
“刘氏初开水心河,涵江得名起宋世。”在河海交汇的木兰溪下游,唐代起,人们筑堤围堰,造就了北洋平原。位于其间的萝苜田古埠,虽河网密布,但河道淤塞河水难饮,国子监祭酒刘政主持疏浚水心河,引淡水灌溉田园,泽被乡里,至今900年。彼时起,河道通达,舟楫往来,商贾渐集,遂成一方繁华之埠。沿河两岸,民居错落,街市骈阗,尤以卢埕、后坡埕为盛。水心河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亦浸润出萝苜田独特的水乡风情与商贸底蕴,成为涵江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与载体。
水心河东向流出王公桥,与印兜相逢,向南穿过端明闸,再向前,便是三江口、木兰溪、兴化湾、台湾海峡……
这一路而来,多少红砖赤瓦飞檐翘脊,多少日升月落天光云影,都在水心河里藏着。在街区走过,不经意之间,你将被粼粼波光打动,被盈盈倒影吸引。水的身姿,水的故事,水的婉转,从不停息。
04 商韵顺茂隆
顺茂隆先是商号,后来常被用来称呼这座位于后坡埕水心河南岸的宅院。
(佘琦辉/摄影)
清末民初,涵江凭地利、得天时,商贸兴盛,形成以“豆、桂、布、京、轮”五大行业为支柱的特色,诞生了许多出名的商号,如豆饼业的“裕甡”“通美”“泉美”“协丰号”等,桂圆业的“鼎和”“瑞裕”等,纱布业的 “顺茂隆”“茂隆梅记号”“芳来”“茂兴”等,京果业的“豫大”“南通”“承源”等,以及轮船业的“福生(福申)”“新华兴”“宁海”等。
《顺茂隆·木棉花开》张元昌/摄影
来自仙游的徐启棋三兄弟,先是经营家乡土特产蔗糖生意,以后又发展以纱布为主营,商号顺茂隆。20世纪30年代初,他们投入13万银元,在萝苜田岛上,兴建了这座豪宅,随商号唤作顺茂隆宅。
这座建筑群,有着涵江古建筑诸多共有特色,比如,临水而居、中西合璧、布局精巧、装饰华美,而顺茂隆更以规模宏大、造型独特、环境秀丽和水上交通便利蜚声远近。筑在水心河岸的小码头、围在主屋与护厝间的大砖埕、飞檐翘角的护厝和东护厝北端开出的进户门,烘托了双座九间厢加护厝的传统规制。埕旁的两棵大树蓊蓊郁郁,落地喇叭形的墙基宛如着拖地长裙的佳丽,正厝面的彩色花格瓷砖历经百年依然鲜艳,以传统图案精雕细刻的廊檐木构件显出精湛工艺。
碧水畔的红砖瓦,拱形门洞里的歇山顶和燕尾脊,在晨光夕照交替中叙述了岁月的故事。从这里出发,回溯老涵江的商业,你将记起百年前人们叫响的一批老字号。门前这条千年河流,与木兰溪相连,她将唤起你放眼海洋的豪情,乘一叶扁舟,或搭一条溪船,驶入木兰溪,驶向出海口。站立大砖埕上,看传统形制里点缀的西式元素,让人相信文化交流的发生,让人相信,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三大溪流的滋润与兴化湾海水的激荡,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涵江这座城。江海汇流地,气韵自悠长。
05 红砖杨氏宅
杨氏民居在楼下卢埕,是萝苜田里典型的红砖建筑。相传,楼下得名自刘政,《重兴涵江水心河记》:“涵江之干曰水心,有河焉,溉苏、刘埭田……”“刘埭田”系“刘下田”,莆地口音即“楼下田”。水心河在楼下这一段,叫作“卢溪”,溪上有亭“长寿”,与延宁旺菜池上的“益寿”亭,两亭相仿,都是东方陈家别墅来的。
《邂逅·萝苜田》郑建平/摄影
卢溪一侧,红砖墁地的“卢埕”,是涵江“七街三十六埕”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埕,晒稻谷、编麻绳,十音八乐、请神接福,砖埕上变幻了风景,卢溪水点缀了古往今来的故事。
据说,三一教大弟子卢文辉出生此地。但那是清以前的事了。清代中期,卢宅易主,经营绽麻的杨氏拆旧建新,并排三大座四进的大宅院立在卢埕北面,成为如今萝苜田里十分典型的明清建筑,更是涵江红砖厝的优秀代表。
其浓郁的莆仙民居特色一览无余,红砖红瓦,燕尾脊、悬山顶,线条流畅的青石柱础,精雕细刻的梁柱,四水归堂的天井,形制古朴的门当和户对,各式各样的花格窗,一一传递着房屋主人的精心构思,让这座在清道光年间用25年时间才完工使用的“豪宅”,集合了异常丰富的美学元素。临水而居、选材精良、规制宏大、结构独特……一座杨氏宅,深深楔入萝苜田的历史里。
自东向西,杨氏民居依次为四进七间厢的正厝、四进三开间的大祠堂、三进三开间的宅屋,据说原在后供堂还设有家塾,一座宅院,为家族聚族而居提供了完备的条件。三大座并排的结构中间有两条笔直的小巷相隔,都是红砖砌成。相向的红砖墙切割出细长的天空,幽深的巷道沉淀了岁月的宁静,当萝苜田从岁月深处泄露了丝丝缕缕往昔的消息,杨氏民居的巷道里,缓步而过的足音将轻轻应和。
于是,“楼下”“大埕”“卢溪”“长寿亭”“马房里”将陆续被人忆起。于是萝苜田的百工百业百态也将被陆续叙述。
06 连廊廿五坎
廿五坎所在位置是“东方”,所以叫东方廿五坎。涵江原为海湾冲积地,自西向东逐渐延伸,从埭里、码头、新港、港头等地名来看,早期的港口就在这一带,以后扩展到港头以东。港头以东,泛称东方。陈油泉、陈济泉、陈湖泉三兄弟在这里建双层楼货栈,济泉号镜鸿,所谓“镜鸿里”,名字由此而来。
空中俯瞰,曲尺型的廿五坎丈量着时光的长度,悬山顶、红屋瓦,既有莆仙民居传统又突破传统。是的,这就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典型建筑。中式的连廊和西式的拱券完美结合,而本土特产与外来商品在这里交换。当宫口河的骑楼消失在历史深处,廿五坎的连拱延续着水乡的风情。当年,经营豆饼生意的陈氏三兄弟选址在前林沟营造货栈,看中的是这里沟系发达,又与海岑河邻近,货物存取、进出方便,是否还在无意间,暗合了“道法自然”?这一把“曲尺”,代表“矩”,测大小、量长短、验平翘,把生意人的心思,给物体赋予丰富含义。
《中西合璧·东方廿五坎》蔡昊/摄影
关于廿五坎,适宜用宏大、粗犷来形容,与精雕细作的顺茂隆、馨美堂或杨氏宅比较,少了细腻,多了恢宏。它的实用性多于装饰,每一坎都有独立木楼梯通向二楼,后有单层僻舍,这样的构造,与商贸的需要恰相吻合。
应该说,这样的构造与宫口河两岸的骑楼是一脉相承的,在老涵江人的讲述里,在一些久远的记忆里,宫口河畔,连廊逶迆,拱门连绵,骑楼下的青石板路被河水溅得湿漉漉的。当被修葺的廿五坎重现人们眼前,“东方威尼斯”的影像似乎也将在前林沟畔重现。我曾多次向组织修葺者问询,想知道,长长的连廊下,是否再现青石板的路面。得到的回答是,会的。随着施工的不断推进,一些被尘封在岁月泥土之下的物件浮出来,比如旧石碑,比如石码头,比如往事,比如廿九坎是否存在过的争论,还有,对沟对面陈家别墅的惋惜。
廿五坎的故事藏在每一个拱门、每一块红砖里,我知道的,绝不会比它们更多。
07 江流新桥头
新桥头指的是新桥一带。新桥亦名龙桥,李富所修,历代屡有重建重修。宋时这里便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上游延寿溪水经新港至此,与三江口来的海水相触相融,人唤“海岑前”倒也贴切,本地话里,“岑”即边,海岑前,便是海边的前面了?而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桥跨南北,人走车过,石板的桥面便被磨得发亮。此地水陆交错,货物进出,人流往来,海岑前成了涵江港前港,与三江口港相吞吐。
似乎古人总喜欢夜游新桥头,志书里有两首同为《新桥夜泊》的诗。其一是清代吴德昭的:“水满江干月色邀,画船夜静泊新桥。舟横苇岸明渔火,客语篷窗候晚潮。野渡无人才系缆,隔江有众共歌讴。须臾报道春潮暖,处处村烟锁柳条。”另一位黄玉也是清代人,他写道:“渔舟薄暮宿新桥,暂泊芦丛远市嚣。音彻龟声更滴漏,喧传雁齿夜添潮。身居海国长天迥,梦入江流隔岸遥。莫道扬州廿四好,大家吩咐漫吹箫。”晚潮拥新桥,画船渔火对两岸灯火,苇岸芦丛衬托客语众歌,而烟锁柳条,梦入江流,多么美好的夜泊。
现在的景象看似不同,但新桥头的繁闹依然若昔。白天的街景与入夜的集市同样值得一观。新桥北连楼下南通集奎,成为萝苜田老街的重要节点。桥上栏杆有字,一边是“军民同修忠字桥”,另一边是“满怀豪情庆九大”。很有年代感。站立桥上,看桥下流水而浮想,海岑前桅樯林立,帆若垂云,上游溪水涌流而下,波光点点灿若繁星。是的,繁星点点的夜晚,新桥头集市灯火沿海岑河一路蜿蜒逶迤,各个摊位出售各式吃食,传统佳馔与现代美食相互角力,各色气息席卷了如织的人流。
有人还会记得,新桥头的夜市源出咸草顶。当然,咸草顶即将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咸草顶,咸草的上方?其地也曾海水拍岸。虽然模样已变幻,但“江南二十九省,不如涵江咸草顶”的说法,仍然时时被人提起。咸草顶附近的涵江港后港,与海岑前的前港,曾共同推动了涵江商贸的蓬勃发展。
如今的人们,看江流新桥头,或可唤起一二记忆。
08 涵碧旺菜池
旺菜池畔延宁宫,延宁宫里供着妈祖。萝苜田街区内,好多座妈祖宫,廿五坎对面,端明闸附近,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被传诵。旧时,萝苜田通江达海,水陆货运繁忙,人力之外也祈愿神明保佑,海商文化与妈祖文化相互照映。延宁宫的蔗塔名闻遐迩,正月里闹元宵,灯彩也璀璨了旺菜池。宫外的百福墙延续了祈愿安宁的传统。
《旺菜池》郑建平/摄影
这一泓水面碧水微澜,倒映了蓝天和绿树,相传,旺菜池是为灌溉而掘的水塘,有的说,曾有涵洞直通海岑河。也有的说,以前人们在池里种满水蕹菜,也即空心菜,俗名旺菜。
池北侧有条后郊路,以前是后沟,人们挖来以取水,因居住的人多了,不见沟道,后沟讹成“后郊”。想来此池与彼沟最初用途相近。池的东北角,有灶埕路,得名来自于这里的砖埕曾经晾晒过“炉灶”,这是“溪船”上用的小柴灶。溪船是萝苜田货物进出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柴灶便是那种“红泥小火炉”,而你必然要联想起上一句“绿蚁新醅酒”来。灶埕与卢埕、后坡埕、田民埕之类的称呼,还被萝苜田的大街小巷所串连,传递了往事的意味。
池中央有“益寿亭”,与卢埕前的“长寿亭”同出于陈家别墅。此地原名“延年”,延年与益寿,倒也相得益彰。池畔,浓荫匝地,红花点缀,站在石板埕上,你是否会浮起给石埕命名的念头?涵碧旺菜池,碧水揽绿,看天上云卷云舒,看池畔人来人往,多少故事在池水里沉积下来?比如,海岑前的海浪拍打声和着后郊街的叫卖声;比如,延宁宫里的妈祖与旺菜池畔的泗洲文佛,他们有过对话吗?而更早之前,人们筑堰修堤与凿塘挖沟的往事,是否还留在池水的深处?
09 市井老街巷
街巷是萝苜田街区的筋骨。伸入水心河的埠头,探向街心的屋檐,向外敞开的门和门上的店招,某间店铺的音箱里,传出的若有若无的莆仙戏唱腔,附和着散逸的豆浆炒的气息,时光仿佛不停回溯。李巷幽静中的足音,牛角街斜斜透过去的落日余晖,后郊路的人家烟火,以及不经意就被忽略的游巷,都在萝苜田里等候有心人。
后街、苍头社、楼下街、直街,一路向南,蜿蜒二三里,一条老街贯穿萝苜田街区。你踏步其间,向街而开的店铺,有一些若有若无的往日痕迹,例如,打金、画像、箍桶、制鼓、补伞……这当然绝非全部。当宫口河舟楫往来穿梭、廿五坎货物进出繁忙、顺茂隆的码头和大埕人流如织,还有前街的商行、门市生意兴隆,在闹市另一面的这条老街,用百姓的日常装点了商业区的繁荣。
陈少希/摄影
贯穿萝苜田街区的这一条老街,串连起各个不同的景观。从三角埕进去,左拐、向南,狭长的李巷通向后坡埕,隔河而望,传统的“萝苜田小岛”上,有顺茂隆、刘协台宅、陈长城故居。在苍头社、楼下街,向东有几条巷道,路经后坡埕,向王公桥、端明闸而去;向西,可以去廿五坎,一条小街与卢溪平行,对岸就是杨氏民居。顺着楼下街向南徐行,接近新桥头的地方,左右斜斜而对的,分别立着广镇楼和馨美堂,是萝苜田不同风格的典型建筑。而左右各有小巷,在朝霞或晚晖里、在市声或脚步声里,各自寻觅后郊路、旺菜池的影姿,或者从另一角度,趋近廿五坎。
再往南,过新桥头,踏入直街,前方就是万寿桥。常说先有延寿桥、后有万寿桥,据说李富辞官回乡,在莆田修了三十四座桥,修好延寿桥后,剩下的材料修了万寿桥,所以万寿桥的石头大小长短都不一样。
贯穿南北的这条街,曾经遍布着这样那样的店铺,既是交通要道,也是商业与文化的交汇点。每逢节庆,弄龙舞狮、灯会游行,各自上演,热闹非凡。萝苜田街区因此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老街,更是承载记忆与情感的生活长卷。
10 烟火宫口河
算起来,是宫口河孕育了萝苜田——不管是地理意义、还是历史意义上。
宫口河得名于曾经在河岸的妈祖行宫,从古至今,河畔存在过寿泽书院、电影院、汽船头,四沟嘴的河面上,有过龙舟的影子和锣鼓声。寿泽桥、喜雨桥、丰乐桥沟通左右岸。
宫口河嬗变为亲水“生态长廊” 陈少希 摄
自西向东,宫口河承接上游延寿溪水,在保尾分支流成水心河,又在东边印兜处与水心河汇合,河水分分合合,滋养了这一片街区,承托了东游西荡的船,输运了南来北往的货。河水流处,河畔人家,岸边货栈,氤氲水汽里,摇曳往来身影。
大到奢华的远东大旅社,连排的骑楼,小到点心店、青果摊,人间烟火藏在大大小小的街巷、大大小小的生意里。由大到小,繁荣的是商贸,热闹的是日常,从宫口河畔,延展出了横街头、梅花巷、乌池巷,前街因之而兴盛,市顶为之而闻名。
宫口河恰是老涵江的缩影,外则通向三江口,沿木兰溪入海,内则渔舟游弋溪船往来,“坐贾行商”,河两岸店铺林立,数十个行业经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水面上,来往着本地特产和外来商品,并向外辐射,支撑起了一个“萝苜田”。
这一条千年古河道,与时间相浮沉,跟历史上的热闹相比,现在显得安静极了,榕树浓荫覆盖河面。我沿河行走,恰是龙眼结果,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古董、服装、餐饮、戏服、裱褙、金银、花鸟鱼虫、糕饼点心,诸如此类的营生,分散在向河的店铺里,似有旧时的影子,又迥然于旧时,似乎游离于这个时代,又是此时与往时的联结,一时让人恍惚起来。
我去宫口河寻迹,石板路、石栏杆已经有了岁月的斑驳,离最近的改造也已经过去不少年头。一条宫口河藏着一部商贸史,这一河水承载过大船和小舟,当然载得起这暖暖的人间烟火。
萝苜田的时光里,宫口河是最初的起点,也可以是最后的坚守。
来源:观云起
编辑 | 曾雅燕 审校 | 林娇容 编审 | 林亦霞
相关文章
总台河北总站2025-09-14 20:33:02浏览量309174借助第九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契机,石家庄市积极推进太行山沿线及城市更新文旅场景建设,元...
2025-09-15 0
一边是圆觉洞景区里,临时钢架守护着石刻的古朴;一边是数字展示中心内,脑机应用、体感雕刻等让佛像可触摸——9月6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
2025-09-15 0
深化文旅融合 畅享美好生活——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创新融合“展、演、销、游”9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湖北武汉举办...
2025-09-15 0
9月12日——14日,2025年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简称“两个博览会”)在苏州举行,山西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精品亮相。山西展区聚焦“...
2025-09-15 0
支点财经讯(记者 王文华 通讯员 史俊雅)9月15日,荆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郭小容宣布,2025年9月20日—10月20日,第二届楚文化节将在荆州举办。近...
2025-09-15 0
金秋九月,书香再聚。今天,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地坛公园开幕。本届书市以“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主题,全面升级规模、品质与体验。书市将持续至...
2025-09-15 0
编者按:走进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遇见福地怀化。这个9月,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化身文旅体验官,在五溪大地感受旧时光、邂逅新风景。9月15日起,请跟随我们...
2025-09-15 0
9月12日至14日,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广州举行,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机构、超100个优质旅游目的地及500余家文旅企业与会。为深化粤桂文...
2025-09-1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