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7日 16:42 1 admin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校门

此次到新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游览清华园和拜访梅贻琦先生的墓地——梅园。如今在大陆众多高校中,清华大学成为翘楚似乎极少争议,但在一海之隔的台湾还有一所同名的「清华大学」,许多人却所知不详,我便是其中之一,因此一直有探访的愿望。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在新竹住了一晚,第二天醒来后天色依旧没有放晴。在酒店匆匆吃过早饭,我从市政府门前搭乘巴士前往城区东部的清华校园,未曾想却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见到姗姗来迟的公交车。也许是周末早上的缘故,车上几乎没有几个乘客。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中国人对清华的历史多少都有所了解,这所学校用美国政府退回的部分「庚子赔款」设立。1904-05年间(光绪三十~三十一年),时任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Milton Hay,1838—1905年)发现美国政府多收了《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他便将此事告知了大清国驻美公使梁诚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海约翰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塞勒姆的一个医生家庭,17岁进入布朗大学读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成为林肯总统的贴身秘书。林肯总统遇刺后,麦金莱总统先任命其为驻英国大使,翌年转任国务卿,老罗斯福总统继任后他仍然担任此职务直至去世。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海约翰国务卿在对华关系上提出了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坚决反对西方列强和日本、俄罗斯瓜分中国领土建立殖民地,主张各国贸易机会平等,允许中国政府平等征收关税,实现公平市场竞争。「庚子之变」中,美国是唯一没有索要租借地的国家,甚至拒不接受清政府在天津给美国主动划定的租借区。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梁公使得知海约翰提供的信息后立即行动,在与美国政府多方交涉后,最终说服了老罗斯福总统(Theodore Roosevelt Jr.,1858—1919年),返还多收的一千余万美元赔款,并以此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赴美留学生和培养中国现代人才。清政府在北京西郊海淀镇划地建立「清华园」,开设「清华学堂」实施选拔、培训赴美留学生。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清政府垮台后,民国政府将「清华学堂」更名「清华学校」,扩大校园规模并延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名师,将原来的留美预科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园「成功湖」

不过,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并不平坦,折射出中国社会百年来的动荡和变迁。从北洋政府到南京政府时期,政府更迭频繁,任命的几位校长都受到清华师生的抵制。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园成功湖畔「寄梅亭」

直到1931年10月14日,留美归来的梅贻琦被任命为校长,他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理念,才使清华大学的发展进入了平稳阶段。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园成功湖畔「寄梅亭」

梅贻琦担任清华校长长达17年,在治校理念上,确立了“民主治校原则”,也称为“教授治校”,清华的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以及各种专门委员会,多由教授担任,让教授能积极参与学校事务为清华最久任的校长,对学校建设贡献巨大,确定了清华著名学府地位,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集体南迁,先至长沙后又迁至昆明,三校合组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梅先生担任西南联大常务委员会主席,主持联大日常工作。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1945年日本投降,翌年西南联大结束,三校陆续回迁复校。未久,国共内战爆发。1948年11月15日,解放军包围北京城并进驻海淀镇,梅校长因公入城被困,21日乘飞机前往南京,后转往欧洲、美国,只此一别再未回到北京的清华园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工程院

1955年,美国协助台湾开发原子能和平利用,并提供由通用电气设计的一座小型实验反应堆用作科学研究,民国政府负责人蒋介石拍板设立「原子科学研究所」,并电请梅贻琦先生回国主持。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办公楼

随后,行政院决定成立「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开启了清华在台湾复校的进程,校址选定在场地比较开阔的新竹赤土崎,与「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相邻。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1956年清华在台复校后首次招生,起初在台北的「台湾大学」上课。第二年新竹校园主体建筑陆续建成,师生开始返回新竹校园上课。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食堂

我到达清华校园的时候尚早,许多师生尚在学校的大食堂里吃早餐。周末早上食堂里挤满了人,这多少令我感到惊讶,台湾的学子们还是很勤奋的。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台湾的「国立清华大学」起步于五十年代美国提供的一座研究用核反应堆而设立的原子能研究所,其后增设数学核工程物理化学系所开始复校进程。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园

七十年代台湾清华成立工学院、理学院与原子科学院,成为一所理工科大学,再后来又增设中国语文学系,最终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2002年,「国立清华大学」入选台湾七所重点研究型大学之一,以理工学科见长,催生了「新竹高科技园区」,使这里成为台湾的硅谷。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如今的台湾清华大学,将重点研究集中在材料科学、奈米与微系统、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新竹校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拥有400余万册藏书。除周六外,每日开放至晚10:00,部分阅览室甚至昼夜开放,为师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图书馆

八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清华大学交流日渐频繁,1995年沈君山校长率团访问北京清华,2009年陈文村校长再度率团访问北京清华,2010年北京清华顾秉林校长率团回访新竹清华,双方除了加强师生、学术交流外,还共同开展了一些研究项目。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园

回首清华大学的发展,令人感触良多。中国一批学者为了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的志向走到一起,但却因为各自政治理念不同而分离。于是,海峡两岸出现了两所清华大学。半个多世纪过去,双方从互不往来,到相互交往,但最终能否融合到一起,还有赖于中国人的智慧。

台湾游记:新竹「清华大学」印象

新竹清华大学校门

接下去,我将拜访梅先生长眠之地「梅园」,余言再续。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