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要畅快也要安全,城市骑行如何玩得更好?丨世界骑行日特别观察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7日 20:32 3 cc

9月17日,世界骑行日。

要畅快也要安全,城市骑行如何玩得更好?丨世界骑行日特别观察

对年轻人而言,骑行是追逐新生活的一种方式。但车轮的两侧,一边是诗与远方,一边是安全与规则。愿我们在自由与安全的平衡里,驶向更辽阔的风景。

川观新闻记者 熊晓雨 何涛

为了一段无干扰的骑行路,成都骑友陈默每周都要从家驱车1小时,从市区赶往成都天府绿道。2022年骑行热兴起后,他身边的骑行爱好者从寥寥数人增至数百人,但一些违规现象也随之发生,“想安全骑次车”有时并不容易。

川观新闻调查发现,一边是“暴骑”“竞速”频频引发的安全事故,一边是合规骑行面临场地缺失、规则模糊的困境,国内骑行圈存在“自由”与“规则”的两难。部分资深骑友认为,城市骑行一定得“敬畏速度、敬畏规则”,这项带有社交属性的运动,本质上是一种高风险运动。

危险的“畅快”

陈默录制的骑行安全公益课在互联网已有超过百万次的播放。他在视频中分享的事故案例触目惊心:下坡过弯未控速导致腰椎断裂、与变道机动车相撞受伤……“运动自行车时速能轻松超30公里,对技术的要求是普通自行车的数倍,但新手根本意识不到。”几乎每个视频最后,陈默都会如此强调。

当骑行渐渐成为一股全民热潮,长期个人骑行的陈默也去尝试了参团的乐趣。2024年,他加入过几个骑行团,没想到部分骑友会在现场撺掇“组队竞速”甚至“绕城高速夜骑”。“你想象一下,面前突然出现10多辆自行车并排骑行,甚至占用应急通道,危不危险?更别说他们违规闯入绕城高速,碰到货车又怎么办?”

陈默找过骑行团的组织者,要求将违规骑友踢出社群,说要举报这类违规行为。然而结果是他被踢出了群聊。

在社交平台,“骑行路线打卡”“骑行OOTD分享”等话题不断刷屏。作为一项户外运动,越来越多的人把骑行当成一种社交手段,拼装备、拍视频,却忽视安全风险。陈默听老骑友吐槽,一些新手愿意花几万块钱买专业自行车,却连基础的刹车技巧都没掌握。

骑行相关话题刷屏社交平台。网页截图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催生更多危险行为。媒体报道称,在成都某自行车骑行基地有一公里长的绕圈道路,“以时速40公里绕圈”在2024年是视为快速,到了2025年,这一速度被人喊“给快车让位”。一些骑友还会通过改装自行车来提升车速。一位自行车店主向记者提示道,“错误改装一定会增加事故风险。”

骑行需要明确路权

陈默担心的骑行危险源于“无视规则”,而从上海移居成都的十年资深骑友李奇明更在意“明确规则”,他渴望“没有危险地在城市里骑行”。

对李奇明而言,成都“CityRide”的环境优于上海,他给出的理由是“骑行环境的建设更友好”。他认为,成都可通自行车的道路范围更大。“相较而言,北上广深很难在市区规划一条连续的骑行路线,因为道路红灯更密集,非机动车道设置断点更多、宽度更窄,被机动车占道的情况也更频繁一些。”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但在实际生活场景中,非机动车道各种车辆行人混行、被占道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交通治理的难题。

多位骑行者向川观新闻记者表示,在城市道路中,他们偶尔也会进入机动车道骑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非机动车道被占用,遇到逆行电动车、并排骑行者等。有时,即使他们在非机动车道内合规骑行,也会遭遇占道机动车司机“开门杀”。

即便是专门为自行车打造的城市绿道,同样出现路权争议。陈默在成都天府绿道骑行时,偶尔会碰到行人并排步行占道的情形,一旦骑行速度过快,骑行者可能避让不及。

“自行车的路权问题、各类车辆的路权问题理应受到重视。”李奇明强调,当骑行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如何在城市空间中开辟安全、舒适的骑行空间,值得道路设计者重点考虑。

事实上,全国多地在自行车路权的建设上已有不少尝试。以北京为例,2019年就开通了该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连接回龙观与上地中关村软件园,全长6.5公里,自行车拥有独立路权。成都、深圳等多地出台的绿地骑行管理办法,也明确了自行车行驶速度、靠边避让行人等规定。

李奇明的本业是一名律师,他觉得这些尝试还不够,“举个例子,很多规定写‘靠边’行驶,靠边多少米有明确写吗?全国层面也还没有统一制定关于自行车骑行速度的具体数值限制,这些都是灰色地带。”

高端玩家重视规则

越是“高端玩家”,越尊重“游戏规则”。骑行圈也是如此。

如何形成牢固的安全观念,破解骑行者与行人、机动车的路权矛盾,川观新闻采访的3位业内负责人都给出了相同答案:从顶层设计开始,进行全链条治理。

骑趣世界是一家深耕骑行服务领域16年的俱乐部,近两年用户从几百人增至几万人,从白领阶层延展至大学生、中老年退休用户等。其负责人江奇认为,骑行环境治理的基础在于城市道路规划,核心是人的安全意识培养,监督保障则是法律法规的完善。

一方面,给予骑行者充分友好空间,保障自行车路权。成都骑行环境相对友好,他建议进一步加强绿道设置的连贯性,减少违规占用和停车,呼吁司机驾车时与骑行者之间保持至少1.5米的安全间距。

另一方面,对骑行的规范管理必不可少。江奇认为当前针对骑行的具体法规并不明确。骑行群体常常侵犯了机动车道,也造成安全风险。他介绍道,“在非洲一些国家骑自行车也需要考驾照,我们是否可以参考,做一些骑行安全的知识普及?”

此外,“包括行业协会、车店、俱乐部在内的自行车业相关人员,也有责任给车友进行必要的指导。”江奇说。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受“骑行热”推动,中高端运动自行车销量显著提升,其中国产品牌的中高端产品同比增幅超过20%。但从去年8月起,市场需求已有明显回落。有媒体在讨论,骑行圈的“冷却期”是不是即将到来?

陈默和李奇明不在意这些。他们一个仍在更新安全科普视频,一个坚持在城市中发现连贯的骑行线路。如果真的存在“冷却期”,李奇明希望,“在此期间出现一个自由与约束的平衡点。”

相关阅读:

C视频丨世界骑行日:永远在线?不如一路离线!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