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7日 21:56 1 admin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从12户农民砸锅卖铁筹集的160万元,到年收入近600亿元的行业巨头,成全明用三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中原大地的商业传奇。


1995年,河南济源市承留镇南勋村,12户农民倾尽家财甚至“砸锅卖铁”筹集了160万元资金。他们追随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成全明,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办了金利来冶炼厂。


这家小冶炼厂正是今日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的雏形。


2025年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金利集团以593.65亿元营收位列全国第206位,位居河南第5名,济源榜首。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No.01

农村子弟,军旅淬炼


成全明出生于1961年,是地道的济源市承留镇南勋村人。中学毕业后,他选择参军入伍,在部队这座大熔炉中淬炼成长。


三年的军旅生涯塑造了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1983年,22岁的成全明退役回乡,开始在村委会工作,从最基础的职位起步。


凭借在部队培养出的勤劳和努力,他在农村工作中表现出色,先后被任命为村治保主任和民兵连长。这位年轻的退役军人很快在村中崭露头角,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No.02

砖厂起步,初显经商才能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当时的南勋村经济落后,村民建房需要的建材都得从外地购进,价格昂贵且质量难保。有商业头脑的成全明注意到了这一需求,决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他创办了一家砖厂,恰好把握住了市场需求,砖厂生意非常兴隆。这座砖厂不仅为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为他日后管理更大企业积累了原始经验。


“当时砖场一年能收入几万元,家里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全明后来回忆道。从1984年个人承包砖场开始,他这一干就是10年。


No.03

南方考察,触动创业神经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1995年,34岁的成全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随后不久,他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各村负责人南方考察活动,到深圳、上海、南京、厦门等地参观学习。


南方之行让这位年轻的村支书深受触动。他后来回忆道:“南方有些年轻人比自己还小,却能把企业做得这么好,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去尝试尝试呢?”


同年秋天,回到南勋村的成全明带领12户农民以入股的形式,筹资200余万元创办了以冶炼冰铜为主的金利来冶炼厂。这就是今天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


No.04

四次技改,攀登行业高峰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从1995年到现在的三十年时间里,金利集团经历了四次大规模技术革新。


从烧结锅到烧结机,再从烧结机到富氧底吹炉,从鼓风炉到液态铅渣侧吹直接还原炉,从单一的铅冶炼到多种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2008年,金利集团率先在行业内实现生产废水达标排放,树立了环保生产的典范;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淘汰鼓风炉炼铅工艺的企业,拥有了当时世界最大的铅熔池熔炼系统。


1998年至2000年,随着企业经营状况连年好转,成全明不满足于现状。2001年新建一座0.8平方米的小型炼铅炉,2002年又建了一座1.14平方米鼓风炉和一座年产1万吨的电解铅车间。


2003年,金利来冶炼厂变更登记为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5000万元新上49平方米烧结机生产线。


2006年8月,公司投资3.28亿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8万吨电铅熔池熔炼项目。


No.05

绿色发展,打造循环经济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作为冶金企业,环保问题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金利集团早已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基因。


2008年,公司投资880万元建设了废水回收系统;2011年,又投入1200余万元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


即便在2014年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公司还是投入了8236万元,建立了一项铅冶炼废气和重金属污染物的深度治理项目。


如今的厂区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绿色花园型工厂,“整个厂区干净整洁,看不到污染、闻不到异味,绿植随处可见”。


金利集团通过河南省重点行业绿色发展评价、第六轮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No.06

科技引领,国际领先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金利集团拥有省级科研中心及专业的研发团队,现已获得国家专利207项。其中,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技术被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推广应用”,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自主研发的纯氧侧吹熔池熔炼炉工艺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科技成果鉴定,一步直接熔炼再生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4年5月底,金利集团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型火法炼锌技术项目顺利通过设计论证评审。


该项技术属于国际首创,较传统锌冶炼可降低能耗约30%,污染物排放量可减少40%以上。


No.07

人才兴企,产学研结合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金利集团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全职、合作、委培、外引等多种人才引进模式,确保人才队伍质量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


公司连续十余年定期组织科技管理人员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进行培训。


已经建立涵盖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学习培训体系。


2017年,金利集团科技信息化研发实验中心落成,企业有了自己的研发实验中心,能够从事高质量的基础研究。


No.08

社会责任,反哺桑梓


金利集团始终坚守“不忘初心,反哺桑梓”的宗旨。通过股份制方式,使全村村民都成为了企业股东,分红成为了他们的固定收入来源。


2020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在济源示范区中排名第三。2021年8月,公司专门成立了“金利乡村振兴专项爱心基金”,围绕周边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助老助学助困等多方面开展公益活动。


目前,已定向捐款3886万元。2024年,捐助金额高达1100余万元。这些捐助用于改善学校硬件条件,优化学生学习环境,资助困难学生教育,以及承留镇周边村的美化绿化工程。


河南济源第一大民企:年入593.65亿,创始人34岁任村支书

结语: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的崛起之路,为中国民营制造业提供了“技术+绿色”双轮驱动的经典范式。


从村级小厂到国际标准制定者,其成功关键在于将环保投入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获得伦敦金属交易所交割资格,标志着中国制造的质量标准获得全球认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公司依托循环经济和技术积累,有望在再生金属和新材料领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成全明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典范,更见证了中国乡镇企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历程。这一案例深刻表明:传统产业通过创新驱动,完全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