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9日 14:51 3 admin

电影《731》于9月18日全球公映

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为题材

讲述了一段黑暗历史

真实的“731”

究竟是怎样的?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9月17日,电影《731》在哈尔滨举行全球首映式。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9月18日

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外

人们排着长队

731部队遗址也有不少参观者

前来探寻历史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9月18日,参观者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外等待进馆。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侵华日军以“防疫给水”为名

公然违反国际法

发动了细菌战

进行人体试验

这便是731部队“秘密中的秘密”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9月16日,参观者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被送进“731”的被实验者

失去自由

也失去了名字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编号

沦为日军口中的“马路大”

这是日语的音译

翻译过来是“剥了皮的木头”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9月18日,参观者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献花。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在“殉难者名单墙”

3000块长方形黑色石碑整齐陈列

研究发现

1940年到1945年间

至少有3000人

被用作人体实验材料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参观者在“殉难者名单墙”参观。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1945年8月10日

731部队得到命令撤退后

首先选择炸毁实验区

也就是“四方楼”

这是遗址中规模最大

功能最复杂的实验区域

内设细菌研究室、病毒研究室等

这也是进行人体解剖实验的地方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参观者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根据历史照片和复原模型

“四方楼”呈“口”字形

长约151米、宽约101米

中心走廊将实验室连接

内设2栋特殊建筑

那就是“特设监狱”

用来关押被实验者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参观者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观看实验用品。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对四方楼和特设监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出土了1000余件遗物

包括铁器、玻璃器、铜器

陶瓷、铝和铅制品等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731部队曾在这里

进行炭疽实验、鼻疽实验

鼠疫实验、结核实验

毒气实验、冻伤实验等

50余种实验

据工作人员介绍

这些实验数据会第一时间运往

日本的陆军军医学校

由军医进行实验数据研究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复原的细菌炸弹。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你听说过以“公斤”计算的细菌吗?

作为我们平时肉眼都看不见的生物

为研制大规模的细菌武器

731部队生产的细菌

却用公斤来计算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展出的细菌培养箱。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731部队被称为“老鼠部队”

捕捉、饲养老鼠

目的就是繁殖鼠疫跳蚤

并用于人体实验、发动细菌战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所谓“冻伤实验”

把被实验者绑在冬季的室外

用冷水浇在胳膊上

等木棒能敲出声响后

把被实验者带回到实验室

进行观察

研究显示日军最多的一次

曾用100名实验者进行冻伤实验

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

最小的只有15岁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731部队非常“富有”

1940年的食谱中

就有炸虾、炸鱼、牛肉等食物

大衣、牛皮靴、棉衣等补给应有尽有

据讲解员介绍

从1940年开始

日本政府年划拨731部队1000万日元

按购买力折合

约今天的人民币十几亿元

这笔“特别预算”

也印证着这是自上而下

有组织、有预谋的国家犯罪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9月18日,参观者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溃逃前夕

为了毁灭罪证

除了对实验器材和资料进行销毁

731部队还将关押的

400多名被实验者

全部用毒气毒死

之后又进行焚烧

战后为长期掩盖731部队罪行

许多原成员活跃在医疗

科研、教育等领域

逃避战争责任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参观者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一名参观者这样留言

“每一个器械我都认识

每一个菌种的临床表现我都了解

每个人体极限数据我都知晓

……

但当它们合为一体

同时出现在这里的时候

……

使我无比愤怒!”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一名参观者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留言。新华社记者 张玥 摄

在海外留学的“00后”学生李帅

特意来陈列馆参观

“时间会抹去痕迹

最可怕的是遗忘

我们不能忘却

记住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这是9月16日拍摄的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尽管经历爆破

遗址上的断壁残垣

依旧静默肃立

昭示累累罪行

该馆馆长金成民介绍

自2015年8月15日新馆落成

累计接待量超过1600万人次

近期日均访问量1.2万人次

人们带着对真相的追问而来

带着对历史的敬畏而归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这是9月16日拍摄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守护“731”

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为了坚守底线

不是为了沉湎伤痛

而是为了永续和平

真实的“731”更残酷,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参观者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留言。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记者:杨思琪、张玥、张启明、张一帆、张涛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