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西贝道歉后仍用预制菜?背后真相不在厨房,而在商场的租金单里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2日 01:57 1 admin

文 | 锐闻

编辑 | 锐闻

西贝又道歉了,但不少人看完公告还是纳闷:明明说要整改,怎么只提把中央厨房半成品改成门店现炒,却绝口不提冷冻24个月的西兰花、放冰箱过“一周岁生日”的食材?

难道中央厨房和新鲜食材天生是死对头?连路边摊都能现做现卖,人均近百元的西贝,为啥偏要在食材上抠搜?

其实想明白这事,得先跳出“预制菜”的争论,看看西贝背后的成本账——餐饮圈里,租金是绕不开的坎,但不同品牌的日子差得远。

西贝道歉后仍用预制菜?背后真相不在厨房,而在商场的租金单里

常关注餐饮的人都知道,普通菜馆租金往往占总成本五分之一,老板赚的钱大半给了房东,但连锁品牌有议价权,成本能压下来。

比如太二酸菜鱼所属的九毛九集团,2024年租金加使用权资产折旧才占总营收11.7%;呷哺呷哺更狠,同年租金占比仅6.3%。

最让人羡慕的是海底捞,凭着强品牌溢价,商场都抢着请它入驻,2024年租金只花了2.74亿元,在总营收里占比才0.9%。

西贝道歉后仍用预制菜?背后真相不在厨房,而在商场的租金单里

对这些连锁巨头来说,租金根本不算大问题,但西贝是个例外。

它走的是“儿童餐+高端”路线,门店基本扎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不完全统计显示,光北京就有64家直营门店,贡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营收。

更关键的是,西贝早改了以前“在城市边缘开大店”的省钱策略,现在超80%的门店都挤在万象城、万达广场这种主流商业体里——这种地方客流多,但租金也像坐了火箭。

西贝道歉后仍用预制菜?背后真相不在厨房,而在商场的租金单里

虽然西贝没上市,没公开财报,但中国饭店协会《2024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里有组数据很直观。

2023年北京、上海核心商圈,200-300平方米的餐厅月租金能到12万至75万元,占营收比重超25%,远超15%的国际警戒线。

就说西贝上海中心店所在的陆家嘴,仲量联行数据显示,这里核心商圈首层平均租金43.1元/平方米/天,按200平方米算,一个月租金就得25.8万元。

按西贝97元的客单价算,单靠利润覆盖这笔租金,每个月就得接待超1万名顾客。

这么大的租金压力下,西贝想省钱,最容易动手的就是食材成本——毕竟租金降不下来,总不能不赚钱吧?

西贝道歉后仍用预制菜?背后真相不在厨房,而在商场的租金单里

其实大家反感的不是“中央厨房”,比如胖东来货架上的食品也来自中央厨房,但没人质疑它的质量。

差别在于,胖东来哪怕用中央厨房,也没让食材在冰箱里囤到过期;而西贝一边喊着“把更好的给孩子”,要做家庭带娃就餐首选,一边却在食材新鲜度上妥协。

有家长说,自家孩子本来很爱吃西兰花,到西贝却会吐出来,一开始以为是挑食,后来才反应过来:孩子的味觉比大人敏感,新鲜不新鲜,一口就能尝出来。

西贝道歉后仍用预制菜?背后真相不在厨房,而在商场的租金单里

西贝总说自己懂“预制菜标准”,却忘了孩子的嘴才是最实在的“检测仪”——行业标准再完善,也骗不过孩子天生的味觉。

更值得琢磨的是,现在通用的预制菜行业标准是中国烹饪协会2024年发布的,而西贝的贾国龙正是该协会副会长。

之前西贝还和协会一起制定过《速冻调制食品微波加热规范》,拿着标准“教育”消费者;可轮到自己经营,却把“新鲜”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丢了。

西贝道歉后仍用预制菜?背后真相不在厨房,而在商场的租金单里

法律上,西贝的操作挑不出错,但做生意不能只看合规。

它敢承诺明厨亮灶,敢说现炒现做,却不敢承诺牛羊肉现宰现杀、西兰花现摘现做,本质上是“高端门店”和“低端食材”的矛盾没解开。

想赚高端餐饮的钱,又扛不住高端地段的租金,最后只能在食材上妥协,让消费者花高价吃隔夜菜。

其实餐饮的道理很简单,就像老话说的“新鲜食材务必新鲜,好菜品首先要好吃”。

西贝道歉后仍用预制菜?背后真相不在厨房,而在商场的租金单里

西贝与其在道歉公告里避重就轻,不如先算算租金和食材的账:到底是挤在核心商圈付高租金、压缩食材成本,还是选个租金适中的地方,把钱花在新鲜食材上,更能留住带娃的家庭顾客?

毕竟家长带孩子出去吃饭,图的不是“在万象城吃饭”的面子,而是孩子能吃到新鲜、放心的菜。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再完善的标准、再漂亮的道歉,也留不住顾客。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