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再谈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以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4日 15:44 1 cc

万里茶道连天下,商德文化启新篇。

当山西运城关公文化节以"全球华人关公祈福大典"吸引海内外目光,当湖北当阳关陵庙会凭借三国古战场遗址打造沉浸式体验,当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以海峡两岸交流为特色形成独特影响力——2025河南赊店第十二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正迎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关键时刻。

再谈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以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全国各地关公文化活动的成功实践,为赊店提供了丰富的参照系。运城作为关公故里,其活动突出"根源性";当阳依托关陵这一重要遗址,强调"场景性";东山则立足对台优势,凸显"交流性"。

赊店关公文化节需要立足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借鉴中创新,在融合中突破。

定位比较:从商业古镇到商德文化标识的升华

纵观全国成功的关公文化活动,无不是将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巧妙结合。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差异化定位是关公文化节成功的关键。

运城凭借关公故里的独特优势,每年举办的"关公诞辰祈福大典"吸引全球华人代表参与;当阳依托关陵这一重要历史遗址,打造"三国文化体验地";东山则发挥对台地理优势,成为"两岸关公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比之下,赊店的优势在于其完整的明清商业文明体系独特的万里茶道枢纽地位。作为历史上"地频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商业重镇,赊店不仅是"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的所在地,更是万里茶道重要中转站,已正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再谈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以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赊店的关帝庙(现二小)建于清康熙年间,庙门正对赵河码头,这一地理布局生动体现了关公信仰与商业活动的紧密联系。现存的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亦称"山陕庙"“关公祠”,道光年间曾改称"鼎元社",1923年复称"山陕会馆",其建筑规模之宏大、雕刻艺术之精湛,堪称清代商业会馆的典范。

从历史脉络看,清雍正二年(1725年)至六年(1729年)竣工的火神庙,其建造时间介于关帝庙和山陕会馆之间,印证了在康熙年间山陕商贾已具备相当经济实力。赊店作为万里茶道的水陆转运枢纽,见证了中俄茶贸的繁荣景象,这里不仅是商品集散地,更是商业文明与关公文化的传播节点。

赊店关公文化节的定位应当突出"商德文化"和"茶道文明"双重特色。可以设立"万里茶道商德文化论坛",邀请国际茶道专家、商业伦理学者共同探讨关公精神对现代商业文明的启示。同时设立"诚信商家"评选机制,将抽象的关公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商业实践准则。

形式创新:从静态展示到沉浸式体验的转变

现代文旅发展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互动性和参与感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在活动形式上,可以打造"三维体验体系":

  • 传统仪式维度:创新"茶商祭关公"巡游活动,组织镖局方阵、茶商代表、民俗表演等队伍,沿古码头至山陕会馆线路,在古镇内开展巡游。
  • 教育体验维度:开发"重走万里茶道"研学课程,设置茶叶品鉴、商帮礼仪、账房实践等互动环节。
  • 数字科技维度:运用VR/AR技术重现清代赊店码头盛况,开发关公文化AR导览系统。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可以创设"商帮诚信故事"实景演出,利用山陕会馆古建筑群作为天然舞台,通过《信义镖局》《茶道传奇》等剧目,生动展现关公文化对商业伦理的塑造作用。

产业融合:从节庆活动到全产业链的延伸

成功的关公文化活动应该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赊店可以构建"文创+文旅+文创"三重产业链:

文创产品开发链:推出"忠义酒·信义茶"系列产品,将关公文化与本地特产深度融合;开发"商德文房"系列文创,目标客群为企业界人士和文化爱好者;创新"数字藏品",运用区块链技术发行关公文化数字艺术品。

文旅体验产业链:规划"茶道商德文化体验游"精品线路,串联山陕会馆、古码头遗址等节点;打造"关公茶道"体验馆,复原清代商贾茶会场景;开发"商帮菜"特色餐饮,重现明清商贾宴饮文化。

产业融合创新链:设立关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文创企业入驻;举办关公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关公文化+"跨界融合,与教育、影视、游戏等行业合作。

传播策略:从地方活动到全球视野的拓展

关公文化作为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结合万里茶道的国际影响力,赊店关公文化节具备国际化传播的独特优势。2016年与马来西亚和广西恭城达成的"赊店共识",为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四位一体"传播体系

国际传播维度:借助万里茶道申遗契机,建立与俄罗斯恰克图、蒙古乌兰巴托等节点城市的交流机制;设立"万里茶道关公文化国际论坛",打造常态化交流平台;在重要节点城市设立赊店关公文化海外展示中心。

新媒体传播维度:制作多语种短视频系列《万里茶道上的关公文化》;开展"云游赊店"全球直播活动;开发多语种智慧导览小程序。

品牌建设维度:打造"天下第一会馆·万里茶道枢纽"核心品牌形象;出版《赊店与关公文化》系列丛书;设立"关公文化研究国际奖学金"。

区域联动维度:与运城、当阳、东山等地建立关公文化城市联盟;推出"关公文化寻根之旅"跨区域旅游线路;建立关公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再谈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以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品牌故事塑造是传播的核心。赊店需要深入挖掘本地关公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品牌叙事。重点突出"天下第一会馆"的文化价值、"南船北马"的历史地位、"商德文化"的当代意义等独特元素,避免同质化竞争。

长期品牌建设同样重要。除了节庆期间的集中宣传,还需要开展常态化传播活动。比如设立"关公文化月",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与高校合作建立关公文化研究基地;出版关公文化相关书籍和影像资料等。

运城有关公故里,当阳有关陵,东山有对台优势——而赊店有万里茶道枢纽的独特地位和深厚的商德文化底蕴。 在借鉴各地经验的同时,赊店更需要立足自身特色,打造独特的文化标识。

第十二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即将启幕,我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赊店对关公文化当代价值的深刻思考。当忠义精神与茶道文明对话,当古老商埠与现代创意碰撞,赊店关公文化节有望成为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万里茶道,连通天下。唯有在借鉴中创新,在传承中突破,赊店关公文化节才能从“有影响的地区性活动"升级为"有特色的国际性品牌",让千年关公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通过精准定位、形式创新、产业融合和全球传播的四维发力,赊店必将能在关公文化领域开创独具特色的"赊店模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