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聆听硇洲灯塔的百年“心跳”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5日 14:52 3 admin

硇洲岛,古称“硭”,形成于20万至50万年前的海底火山喷发,是广东省境内唯一的火山岛。这座岛屿不仅拥有独特的地质风貌,更因一座百年灯塔而熠熠生辉。

从东南码头下船,海风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再沿着蜿蜒的乡村道路往东行约6公里,一座塔形建筑渐渐映入眼帘,这便是硇洲灯塔。百年来,它屹立于此,旋转的光束划破长空,昼夜不息,默默守护着这片海域的安宁。

硇洲灯塔为“湛江八景”之一,又被称为“硇洲古韵”,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顶,是世界上仅存的两座水晶片凸透镜水银底盘灯塔之一,与伦敦灯塔和好望角灯塔并称世界三大灯塔。它的珍贵,在于其不可复制的历史与工艺。

聆听硇洲灯塔的百年“心跳”

一盏镜灯

映照百年航海风雨

步入灯塔院内,灰白色的塔身巍然矗立在蔚蓝晴空下,塔顶反射着耀眼的阳光,塔身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百年的风雨历程。

这座灯塔的历史,要追溯到晚清时期。1899年,广州湾(今湛江)法国公使署主持设计,硇洲岛工匠招光义承建,于1904年建成投入使用。

硇洲灯塔高21.43米,占地面积7573.54平方米,由塔座、塔身和灯座三部分组成,塔座为覆方斗形,塔身呈圆锥形,灯座为圆形玻璃镶围,穹形顶。

聆听硇洲灯塔的百年“心跳”

硇洲灯塔。 资料图片

凑近细看,会发现灯塔壁上密密麻麻布满小孔。“整座灯塔由硇洲岛火山岩(俗称‘麻石’)经加工叠砌而成。”讲解员解释道,这些小孔是火山爆发时岩浆里的小气泡冷却后形成的,赋予了灯塔独特的外观和纹理,当地人也将这种独特的玄武岩称为“牛肝石”。

走进灯塔内部,沿着仅容一人通过的石阶向上攀登,盘旋68级台阶后,抵达灯座平台。塔顶的灯器室光线昏暗,唯有那对巨大的水晶磨镜在从观测窗渗入的阳光中流转着静谧而幻彩的光芒。

聆听硇洲灯塔的百年“心跳”

140多块弧形水晶三棱镜精密排列,再由凸透镜、荧光灯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光源及发射体系,每一块都经过百年海风的打磨。侧耳倾听,似乎能听见系统运转时发出的轻微声响,仿佛在回应着大海的潮汐,那是百年灯塔的独特“心跳”。

这套工艺精湛、造价昂贵的光学装置,如今已无厂家能够生产,更显其弥足珍贵。

据介绍,灯塔的设备进行了多次升级,旋转平台由最早依靠发条牵引旋转升级到马达驱动的半自动化,目前灯塔已可随着湛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自动开启运转和停止。

每当夜幕降临,航标灯亮起,通过镜片折射汇集成强大的水平光束,使灯光投射四方,射程可达26海里。

一束光芒

守望万千航船归途

从高高的灯塔下来,后面便是航标知识展览馆和陈义同志先进事迹展馆。这里不仅延续着灯塔的守护精神,更以实物与模型默默讲述着我国航标事业的演进与飞跃。

展览室内,陈义老人生前获得的各类奖章与奖状庄重陈列,见证着他毕生的奉献与坚守。在其铜像身后,“灯塔光照大地,革命精神永存”十二个大字赫然入目,不仅概括了他光辉的一生,也凝聚着一代代守灯人如灯塔般坚定、如光芒般温暖的使命精神。

在展室的橱柜上,则陈列了湛江航标处各个历史时期采用的航标灯器和中国南海现代化大型灯塔的模型,展示了我国近代以来航标灯器和航标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我国推进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一个缩影。

1996年11月,硇洲灯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被中国航海学会列为首批“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聆听硇洲灯塔的百年“心跳”

如今,这里成了湛江航标处硇洲灯塔党性锤炼基地。以硇洲灯塔为核心,辅以陈义同志先进事迹展馆、航标知识展馆、陈义同志生前实物展室、王翠强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室、灯塔知识介绍室等,组成了以“一塔、两馆、三室”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基地。

近年来,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湛江市航标科普教育基地”“湛江市直机关党员教育基地”等。

聆听硇洲灯塔的百年“心跳”

夜幕降临,此时,光束开始旋转,一道强烈的白光划破夜空,远处海面上,渔火点点,与灯塔的光芒交相辉映。

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1904年,当第一束光从这座塔顶射出时,照亮的是帆船和蒸汽轮船的航路;而今,它依然为万吨巨轮和渔船指引着方向。

百年来,灯塔守护者换了一代又一代,技术进步改变了操作方式,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束光始终亮着,为夜航人指引归途,成为茫茫大海上最温暖的守望。

撰文:邓安祺

摄影:龚钰坤

【作者】 邓安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