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助力文旅融合、助力生态保护 数字技术为汉中城乡赋能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6日 16:53 1 cc

近日,“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陕西站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汉中,探访信息通信普遍服务与数字技术如何助力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治理。

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助力文旅融合、助力生态保护 数字技术为汉中城乡赋能

数字博物馆、智慧数字云课堂助力游客“沉浸式”体验

走进汉中市博物馆,古树挺拔、庭院古朴典雅,古韵扑面而来。

近年来,汉中市博物馆不断丰富展陈内容,集遗址保护、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

在馆区内,数字博物馆、智慧数字云课堂实训基地吸引了大家了解。通过基于5G+AR技术的智慧文旅项目,游客用手机小程序就可以观赏立体动画、实现语音导览,通过数字化赋能,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文化的魅力。

据介绍,中国电信通过构建以5G为主体覆盖、WiFi6为补充承载的云网融合体系,对重点区域实施动态网络优化。通过应用基站智能关断与信道负载均衡技术,在保障博物馆内外通信容量的基础上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并达成5G信号满格覆盖。针对黄金周等高并发场景,创新部署可拆卸式微型基站集群,依托”宏站+微站+应急通信车”三级组网架构实现容量弹性扩展能力。同步建成智慧导览体系,集成AR扫描触发汉阙三维复原展示、VR沉浸式战场重现功能,协同多语种云端语音讲解系统,使游客互动停留时长提升45%。有游客表示,数字技术创新了文化保护和传承方式。

科技赋能,为守护野生鸟类插上信息化翅膀

在洋县朱鹮保护基地的一面屏幕上,展示着朱鹮夜宿地的实时监控画面。通过AI+野生鸟类种群监测平台,可以看到朱鹮的分布情况等信息。

朱鹮被誉为 “东方宝石”。多年前因技术受限,朱鹮保护工作一度需要人工在田间、山间蹲守,风餐露宿盯护,手工纸质记录监测数据。

对此,陕西移动针对性制定了信息化解决方案。保护核心区及周边村庄信号全覆盖,保障科研数据实时传输与社区协同保护信息高效流转。通过5G+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实现觅食地监控及违规行为抓拍,有效提升朱鹮觅食的安全性。利用5G网络优势,在朱鹮夜宿地部署野保相机、高清云台等前端设备,后端搭载AI超脑系统,实现朱鹮自动识别与种群数据分析,有效破解“近距离惊扰朱鹮、种群数据难获取”的监测难题,为野生鸟类保护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数字乡村赋能智慧化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

在位于大山深处的留坝县青桥驿镇社火坪村,数字乡村智慧管理平台上显示着人口总数、产业发展情况等。

在这里,主播通过网络直播展示风景和当地特产,数字技术加快融入工作和生活。

在社火坪村,陕西移动不断完善数字基建布局,部署75处视频监控设备、5套云喇叭系统,搭建村级“智慧联防视频监控中心”及综合安防管理平台。该平台集成治安巡查、环保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AI智能分析功能,并与镇村级防汛平台实现数据联动,可精准识别风险因子、实现应急指挥一键响应,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在医疗惠农方面,通过建设康安乡村平台,运用5G物联网智慧血压仪动态监测村民健康数据,实现血压信息实时回传与异常自动预警,基层医疗服务效能提升,村民的健康与生活有了更实在的守护。

加大通信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各行业

近年来,汉中持续加大通信设施建设力度。建设4G基站1.6万座、5G基站7819座,实现所有行政村4G、5G网络全通达。针对山大沟深、山区群众居住相对分散的实际,2016年起,连续多次成功申报国家和省级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设979个宽带点位、306个4G点位;去年以来,完成重点部位1550个点位“信号升格”,偏远区域建设近300个补盲点位,推动通信网络实现深度覆盖和普惠共享。

此外,积极顺应信息现代化发展趋势,推动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各行业。

智慧农业升级加速,建成195个智能化种养殖基地、132条智能化生产线。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工业“智改数转网联”改造,全市已有 668 户企业实现“上云用平台”,130 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发展1.8万个网店,电商带动就业13.76万人,打造65个区域网销公共品牌,建设4个电商示范园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黄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